少年天才李一男和商界大佬任正非的往事

1977年冬,高考恢復,百廢待舉,成千上萬的底層青年們,終又看到了階層躍遷的曙光。

第二年春天,中國科技大學求賢若渴,破天荒地辦了個少年班。不料一發不可收拾,效仿者蜂起,到了1985年,全國陸續開辦少年班的重點高校,已達12所。

有天才的地方,就有角逐。有角逐的地方,就有江湖。

本文要寫的,正是星斗滿天的少年天才,和商界大佬們之間的恩怨情仇.

李一男和任正非

少年天才李一男和商界大佬任正非的往事

李一男(左)和任正非(右)

1985年6月,15歲的李一男考入華中理工大學(今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同學中有個叫吳雅楠的,睡李一男上鋪,是名副其實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兩位少年天才,都喜歡物理,立志成為物理學大師,連“臥談會”都在探討科學。只可惜多年後他們都沒有成為物理大師。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兩年過去。

1987年,18歲的張小龍,考入同校電信系,他跟李一男是湖南老鄉。而一湖之隔的武漢大學,則將錄取通知書,寄給同樣18歲的雷軍。

張小龍進大學後,很快放飛自我,過上了愛睡懶覺的幸福生活,對日後成為“微信之父”這回事,沒有任何預感。

湖北人雷軍,以不浪費時間著稱,竟然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把學分修完,提前畢業,並在大三那年成為百萬富翁。那時他也沒想到多年後會成為小米科技的創始人。

李一男本科畢業時,他代表學校,參加最後一屆CUSPEA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試。

成績出來,大跌眼鏡,竟低於最低錄取分幾十分之多!這讓向來自視甚高的李一男,大受打擊,讀研毅然轉戰工科。

1992年,22歲的李一男還在武漢讀研二時,深圳一家叫華為的公司,迎來了艱難時刻。

這家由任正非在一間宿舍樓裡創辦的貿易公司,靠代理香港鴻年交換機起家,逐漸發展成一家年收入上億元的公司。後來郵政系統改革,不再大量使用進口交換機,採用低價切入市場的國產機,華為的日子便不好過了。


那一年任正非48歲。


意識到危機的任正非,決定自主研發產品,進行公司轉型升級。

然而,當時的華為,雖有員工上百號,卻無一人懂研發。

求賢若渴的任正非,伸出兩隻手,一手在深圳工廠挖人,一手進入高校謀合作。

就這樣,22歲的李一男,在老師宋文芝的指引下,接觸到華為,被“決不讓雷鋒吃虧”的企業文化打動,慕名而投,南下華為實習。

從此,李一男進入了“華為時代”。

此時,華為內部,已有同校師兄郭平、鄭寶用,先於李一男加入,不過他們雖為公司元老,卻無法跟迅速崛起的少年天才相提並論。

初入華為的李一男不愛講話,鼻樑上,架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看上去單薄文弱,似乎在他腰上掛個手機,都得小心累著了他。

但李一男天賦驚人。其天才般的技術實力,以及做事的拼命態度,很快被任正非看在眼裡。

沒多久,同事發現,穿條大褲衩、趿拉著拖鞋的任正非,幾乎每天,都要專門過來看望李一男一次,後來,甚至直接用“乾兒子”來稱呼他。

不得不服,任正非的識人水平一流,用人之術亦一流。

他本來對李一男寄予厚望,拿出20萬美元,專門購買外國設備支持他的萬門機研發項目,後來設備卻沒用上,項目也泡了湯,任正非卻並未責罰他,依然信任有加,這讓李一男萬分感激。

1993年年中,23歲的李一男,告別實習生涯,正式成為華為員工,隨即迎來開掛人生: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

李一男主導研發的國內首個數字程控交換機C&C08,斬獲了13億元的訂單,動搖了當時的國際通訊巨頭貝爾的根基,一舉奠定了華為的江湖地位。

此外,進入了華為決策層的李一男,幾次技術路線的戰略選擇,都體現出他超前的眼光,和超越年齡的判斷力。

這讓任正非簡直感覺像撿到了寶,拿他當接班人一樣培養,於是,李一男在華為的股權也一路攀升,一直漲到了僅次於任正非的第二位,人送外號“華為太子”。

入職華為的第四年,27歲的李一男,正式升任華為副總裁,成為中國電子百強企業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出道即巔峰,說的就是這樣的少年天才吧。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但我看名人傳記,常懷疑,少年得意是不是真的好。

比如李一男,少年成名,二十幾歲,就在華為這樣的大公司,做到了一人之下,很多人之上的高管。

他有光芒,他天縱奇才,因此只服任正非一人。

至於其他人,他都不屑。無論是五環外的普通員工,還是二環內的副總經理,以及後來被賈躍亭請到樂視掌管酷派手機的劉江峰,挨李一男的罵,都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任正非的親兒子任平,推薦一個朋友到李一男負責的項目組工作,被李一男拒絕,他拍著桌子大罵。

獨斷專橫的李一男,同時也受到華為其它元老的排擠。與時任常務副總裁的元老鄭寶用的內鬥,也在當時傳得沸沸揚揚,甚至到了誰走誰留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華為公司內部,思想混亂,主義林立。

任正非意識到從野蠻生長步入穩健發展的華為,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方法與手段,很難長久,於是做了兩件事:一,邀請人民大學教授起草《華為基本法》。二,向藍色巨人IBM學習管理流程改造。

一個是道,一個是術,雙劍合璧,終於把公司牢牢控制了起來。

被牢牢控制的,還有李一男。

但凡天才,很難圈養。果然,頂著“華為太子”光環的李一男,根本不屑於老外那套現代化的流程。

於是,任正非將李一男,從技術研究部調任市場部,從事產品推廣方面的工作。


忽然一聲霹靂,猛虎落到平陽。


本是技術天才,卻被派去做市場。隔行如隔山,李一男感覺像被流放,一夜之間,從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成了可有可無的小角色,血氣方剛的他很難接受。

聯想到《雍正王朝》,李一男覺得自己早早獲得太子虛名、提前監國,都是為了保護最後的底牌“四阿哥”——任正非的親兒子任平。

恰逢當時,任正非很欣賞的IBM創始人沃森,寫過一本書叫《父與子》,書中講述的便是老沃森把權力移交給小沃森的故事。

於是李一男意識到,華為不可能姓李,靜極思動,開始謀求另一山頭。

2000年的華為,已是一家擁有2萬員工,年收入達220億的電信巨頭。但同時,全球IT泡沫破滅,引發電信業寒流,華為也面臨嚴峻挑戰。

56歲的任正非寫了一篇文章《華為的冬天》,一時風聲鶴唳,人人都知道華為也在過冬。

8月15日,華為內部出臺《關於內部創業的管理規定》,持股老員工可以申請離職創業,股權兌換相應價值的產品。

30歲的李一男覺得自立山頭的時機到了,便向公司提出離職創業申請。

任正非極力挽留,但他是軍人出身,可能說話不是很柔和,於是,本就心存怨念的李一男,更加堅定了離去的決心。

任正非看實在留不住,只好於12月批准了李一男的辭呈,並鼓勵李一男為華為開創一種模式:由華為內部人員外出創業,為華為上下游產業鏈擴展更多空間。

李一男離去那天,任正非帶著華為所有總監級別以上的幹部,為李一男這個開疆干將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出征儀式”,地點就在一向以奢華著稱的深圳五洲賓館。

賓館大堂裡,華為員工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更有喜感的是,在儀式現場,還打著一個橫幅,上書:“預祝李一男副總裁北上創業成功”。

這畫面,令我想到火燒赤壁後,孫權送別劉備。那時孫權舉起酒杯說:“玄德,你助我大敗曹軍,今日我就封你為我的荊州刺史。”劉備領命,氣氛祥和。

30歲的李一男,用手中的股權,兌換了價值1000萬的設備,成為華為代理商,公司取名“港灣網絡”。

多年後,他發出感嘆,港灣才是他人生的起點。

同年,31歲的張小龍,以1200萬元的價格把Foxmail賣給博大公司,並任公司副總裁。與張小龍同歲的雷軍,則出任了北京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半年後,時任華為副總裁的黃耀旭離職,創建了深圳均天科技有限公司,搞的就是華為的光網絡傳輸技術設備。三年後,黃耀旭因創辦這個公司,將再度和李一男產生交集。

港灣成立的第二年,年收入就達到了1.47億元,2002年更是突破2個億。

數據是很美麗,但技術出身的李一男,總覺得做分銷代理,始終受制於華為,跑得再快,終究是別人的賽道,因此,他的心情並不美麗。


他想改變賽道。


正是這個念頭,後來把他帶向了迥異的人生之路。

技術天才李一男,開始研發自己全IP的通信產品。此時的他,完全將跟華為簽訂的“只能作華為代理商,不能涉及產品研發”的君子協議拋到了腦後。

研發邁出了第一步,但產品不涉及華為的主營產品,任正非覺得也沒啥,自己吃肉總得給人家留口湯,並未意識到這是李一男實施的“蠶食戰略”。

不久,李一男積極籌備資金,準備在“風險投資”中壯大港灣。

頂著“華為背景”“技術天才”等諸多光環的李一男,很快受到投資界追捧,美國華平創投等數家風險投資商,毫不吝嗇地向港灣投資1900萬美元。軟銀的周志雄,也曾追著要跟投,結果未遂,只好轉投盛大網絡。

有資本進入的港灣財大氣粗,開始從華為挖人才搶客戶,並籌劃去納斯達克上市。

2003年12月29日,港灣收購了老同事、當年同為華為副總裁的黃耀旭創辦的鈞天科技。

鈞天當時擁有40多項光通訊技術方面的核心專利及一大批入網許可。李一男和黃耀旭的合作,有點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意思。

會師後的李一男、黃耀旭,都很清楚地知道,兩家業務觸碰到華為最大的利潤來源:程控交換機與數據傳輸,這是華為的根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華為勢必反擊,港灣要做好迎戰的準備。

於是港灣開始全力研發新一代通訊設備,極具市場慧眼的李一男,選擇了DSLAM作為港灣的突破產品。而當時的通信行業還沒出現類似的產品,技術足足領先半年以上。

一時間,港灣的產品紅遍大江南北,公司年收入飆升至10億,在業界已經得到了“小華為”的雅號,這與昔日老東家,就有點分庭抗禮的味道了。

與港灣的狂飆猛進不同,同時期的華為陷入了經營困境。

不但遭受了自創建以來首次負增長、零增長,在美國的海外佈局也遭到當地巨頭的兇猛攻擊,陷入了與美國思科的世紀訴訟。

內憂外患夾擊之下,任正非因壓力過大,患了癌症、失眠、抑鬱症,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後來回憶這段往事時,任正非曾說,仍然感到非常痛心,當時險些被洪水淹死。

思科要置華為於死地,熟讀毛澤東選集的任正非靜思謀動,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為戰略,迅速和思科的死對頭3COM結盟,成立華為3COM合資公司,這招以夷制夷的太極推手,逐漸化解掉思科的兇猛攻勢,最終達成和解。

外憂解決了,任正非終於騰出手來處理內患。


華為開始對港灣進行絕地反擊。


人才方面,華為高薪挖走港灣位於深圳的研發中心整個小組,逼得李一男不得不南下安撫軍心。

市場方面,成立“打港辦”,實施一系列訂單“屠殺”政策,任正非親自督辦,並放出狠話:“華為人寸土必爭,誰丟單誰下課”。

2004年起,34歲的李一男忽然發現,現在已經不再是港灣去搶華為的單,而是華為倒過來跟港灣搶單了。

但凡港灣參與競標的項目,華為都低報價阻攔,甚至直接零價格送設備。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要命的打法,任正非事後總結為“慘敗如勝”。

全面圍剿下,港灣高速增長的勢頭驟然止步。

但華為仍然步步為營,狠招迭出,動用手段寫了多封匿名郵件舉報港灣數據造假,內容直取要害,導致港灣籌劃許久的上市計劃流產。

此時的港灣,上市無望,軍心不穩,業務停滯,內控混亂,研發拖拉……風險投資商意識到這個美麗故事即將爛尾,急忙撤資。

隱忍以行,將以有為。李一男思考再三,打算放棄這個親生子,將港灣賣給西門子,而西門子此時正在與諾基亞洽談合併業務。

華為當然不會允許這麼強勁的對手誕生,任正非便採取策略,起訴港灣侵權華為的知識產權,這招敲山震虎之計,搞黃了西門子的收購計劃。


港灣頓時陷入絕境。


李一男見勢不妙,改弦易轍,寫了封信給任正非,說想和解。

2006年6月6日,62歲的任正非以勝利者的姿態,向36歲的李一男伸出橄欖枝。

華為以絕對主導權收購了港灣。那個曾打入超過10個國家,在國內有34個辦事處,19個分公司的電信設備供應商,自此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

深諳“窮寇莫追”的任正非,在對李一男的內部談話中,進行了技巧高超的安撫。

先肯定了李一男對中國科技史的貢獻。

後將雙方戰爭的始作俑者歸結於風險資本的“別有用心”,稱他們才是壞蛋,想挖空華為,教唆我們反目成仇,但我們情比金堅,華為依然歡迎你的迴歸。

李一男第一次創業慘淡收場,只好順著這個臺階,“二進宮”華為,簽訂了兩年的任職協議。

2006年9月,36歲的李一男重新回到深圳坂田華為公司總部,工號69066。

與2000年離去時盛大的“出征儀式”不同,此次迴歸,李一男儘管掛著“華為副總裁兼首席電信科學家”的頭銜,但是沒有鮮花,沒有歡迎宴,沒有重大事件的決策權和參與權,完全被排除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之外。

公司還專門為他定做了一個透明辦公室,坐落在整個辦公區的正中央,沒有窗簾,玻璃屋外好奇的華為員工往來穿梭,看李一男就像被關在動物園的老虎,一舉一動,任人觀賞。

李一男的自尊心和臉,都被一次次地按在地板上磨擦,這對於從小在崇拜和敬仰眼光中長大的天才來說,其屈辱可想而知。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個月,透明玻璃換成了毛玻璃,但李一男心中之痛,自此生根。

權力架空的這兩年,李一男非常煎熬,每天都像帶著金手銬在起舞,表面還要對每個人都客客氣氣。

兩年期滿,毫無懸念,李一男比第一次還要堅決地,再次離開了華為。這次他去哪裡呢?

人才,走到哪裡都會受歡迎。

更何況是李一男這樣不世出的天才。

2008年,躊躇滿志的李彥宏,邀請從華為二次離職的李一男,出任百度首席技術官。當時的百度幾乎處在谷歌退出中國前的最快上升期,李一男便欣然接受。

多扯一句,百度似乎對“少年天才”格外青睞,除了李一男,2014年擔任百度總裁的張亞勤,也曾在12歲時入讀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不過,空降CTO要想做成事,談何容易,尤其是在百度那樣複雜的架構裡。

兩年後,40歲的李一男離開百度,加入中國移動旗下的12580,任無限訊奇CEO。

有意思的是,李一男之前,12580的前總裁及COO,正是龔宇。同年1月,龔宇前往百度,任百度視頻公司CEO,後來更是創辦了愛奇藝。

但在2010這一年,李一男和龔宇,幾乎是在短短的20天內,悄然互換了所在陣營。

李一男在無限訊奇任職的一年裡,12580火爆一時,號稱語音界的GOOGLE,打個電話就可以問路、訂酒店、訂機票,用戶量翻了一倍。

可惜生不逢時,沒多久,喬幫主引領的智能手機崛起,帶動了APP應用程序的成熟開發,使得12580以CALL CENTER呼叫中心為核心的模式,如曇花一現。

2011年7月,擔任CEO不到兩年的李一男黯然離職。

同一時期的華為,獲得3G牌照,一路高歌,成為全球第一電信設備供應商。

而與李一男同一時期在武漢求學的雷軍,則帶領著小米用了不到兩年半的時間,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街頭小巷都是小米的發燒粉。

在吳世春的招安下,李一男以合夥人的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投,專注於無線通信和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

期間,李一男還以個人身份入股了幾個項目,投資了好車無憂、人人愛車、小矮人科技、艾拉科技、樂享在線等多個創業公司。

其中最成功的是2013年對數字天域的投資,284.67萬換來了9.6億的回報,到底怎麼玩的,我等普通人,根本無法想象。

這時的李一男已過不惑之年,開始經營自己的人脈,同很多投資人的關係都很好,比如李宏瑋、吳世春、黃明明,等等。

不過作為技術偏執狂,李一男不可能就此沉默,他也渴望用技術實現自己的價值,做投資之餘,還積極尋找項目。

2015年4月,45歲的李一男忽然公佈了新的創業項目——智能電動車。業內譁然:土裡土氣的電動摩托車行業,怎麼突然迎來了這麼一位互聯網大神呢?

原來當年,設計師胡依林拿著他的“智能電動車”商業計劃書,跑遍北上廣找投資,後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汽車之家的李想,又經李想介紹,認識了天使投資人黃明明,再經過黃明明介紹,結識了李一男。

李一男對電動車自然是門外漢,但好友吳世春長期看好電動車賽道,他對李一男說,“這個案子至少是小米級別的,而你可以成為下一個雷軍。”

於是就幹。依靠李一男的知名度,牛電科技很快拿到紅杉資本、IDG資本和紀源資本共同投出的5000萬美元投資。

當年6月,在牛電科技首場發佈會上,第一款電動自行車在京東眾籌上線,短短半個月就眾籌到近8000萬元,幾乎創下了國內權益類眾籌中募集最快、金額最大的眾籌項目紀錄。

不料發佈會後,李一男消失了。

坊間傳言他被帶走調查,原因是涉嫌“華中控股”的內幕交易。

面對全國媒體的打聽,牛電科技立即闢謠,說李一男在位於江蘇常州的小牛電動生產車間抓生產。

而吳世春的回答則更有畫面感,說他前幾日還和李一男一起喝酒,狀態挺好的。

傳言越傳越烈,小牛公關乾脆對外宣傳,說李一男“病情很重,在美國治療“。

後來的7個月裡,李一男的微博每日更新、轉發、互動、曬風景……整整幾百條微博,以各種口吻和語氣彰顯著自由身。

不得不服,靠著日更N篇的微博和一波波的煙霧彈,牛電科技還真的就穩住了想撤資的投資商,挺過了風雨飄搖的日子。

2016年3月15日,46歲的李一男,被深圳法院公開披露審判,傳言坐實。

吳世春無比尷尬,只好吞吞吐吐地解釋說:當時是和李一男在夢中喝酒……

所以說投資人真心不易,出錢不說,還得擋子彈,關鍵時刻更要會演戲!

最終,李一男因涉嫌股票內幕交易獲利439萬餘元,獲刑兩年半。

消息傳出,輿論又是一片譁然,人們紛紛為這位“技術天才”與眾不同的腦回路擔憂。

要知道,當時的李一男坐擁10億身價,獲利的這幾百萬,還不夠王思聰們撒幾回幣的,卻因為這一點蠅頭小利,斷送了自己的傳奇人生,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而牛電科技,則在發假微博的空隙裡做好了佈局。

和李一男是老相識,都是技術出身的李彥,臨危受命,出任牛電COO穩住團隊,短時間內完成了A+輪融資、發佈新品這一系列動作,將“李一男事件”對牛電的衝擊力度降了下來。

據說,入獄後的李一男,睡著大通鋪,每天看書、打坐、原地運動。

獄中歲月長,人間何其短。外面的江湖格局,一刻不停地在變化:李一男在金沙江創投時,同事朱嘯虎還是個低調的人,而這兩年,砸錢,自造風口,已經敢與馬化騰互撕了。

陸奇給百度指明瞭道路“All in AI”,結果也辭職而去,剩下李彥宏四處奔走,為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站臺。

近年迅速崛起的TMD, 也成了 BAT 之後的小巨頭……

移動互聯網崛起,物聯網大熱其道,李一男錯失了出行領域的黃金年。

小牛在李彥的帶領下發展得不可謂不好,拿到了好幾輪融資,一度估值高達24億美元。但產品越做越普通,公司負利潤。

2017年12月2日,47歲的李一男出獄。

2018年,牛電科技在納斯達克上市,李一男現身敲鐘儀式,憑著對小牛近一半的持股權,躍入身家百億的富豪俱樂部。

只是這時的李一男,已經沒有資格再做小牛的CEO了。

李一男最終沒有將小牛做成小米,他和雷軍最相似的只是,名字都被註冊成了電動車。

2018年3月,48歲的李一男,加盟梅花天使創投,並擔任合夥人。多年以前,任正非創立華為時,也正是這個年齡。

此時,雷軍的小米宣佈成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臺,估值上百億美元。

張小龍的微信,日登錄用戶數已超9億,改變著數億人的生活方式。

大學時睡在李一男上鋪的兄弟,曾經立志成為物理學家的吳雅楠,進入了金融行業,創立的真融寶,已是互金圈頗為受捧的獨角獸,平臺規模超千億。

而把李一男帶進華為的少年班老師宋文芝,已經從華為上海研究院退休了。

當年風風火火的少年班,則因為培養成本太高,都已陸續取消了。

2019年,一則華為年薪200萬招募天才編程少年的新聞,登陸各大科技網頭條……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人生,就像一個總也參不透的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