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信託這個正規軍,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獨愛非法集資?

信託是正規的持牌金融機構,它的每項業務運轉都是有法律依據的,受銀保監會的監管。但是普通投資者卻對信託少有耳聞,更是少有人購買,這卻是為什麼呢?

既然有信託這個正規軍,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獨愛非法集資?

究其原因,信託產品是不對外公開發行、更不能對外公開宣傳的一種投資品種。加上它的投資門檻最低是100w,即便有些人接觸到了信託,但也只能望而卻步。這是信託之所以如此“高冷“的主要原因。

既然有信託這個正規軍,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獨愛非法集資?

實際上,信託本來的門檻並非是這麼高的。在2001年的時候,信託單筆合同最低只需5w就可以了(雖說那個時候的5w也不少,但也沒有現在的100w門檻高),一度與銀行的門檻是一致的。然而在2009年,實施新的《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之後,門檻就被抬升到了100 w了,一下子翻了20倍。

既然有信託這個正規軍,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獨愛非法集資?

為什麼監管機構要這麼搞呢?這還得從信託的身世說起。在早期,信託的業務模式跟銀行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呢,銀行有許多網點,而信託卻沒有網點,在客戶拓展上,信託要高度依賴於銀行,這就造成了他們同質化的競爭關係,難免會發生許多正面衝突。

既然有信託這個正規軍,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獨愛非法集資?

於是,監管層就根據他們兩者的“特長“從中一刀給他們割開了。信託公司,因為它的專業性、產品開發能力以及風險控制能力較強,適合做高端客戶的業務,就由它提供專業的、高淨值的資產管理服務,充分發揮它的財產事務管理的職能;而銀行呢,因為網點多,服務大眾更方便,那就踏踏實實在存貸款方面為廣大群眾服務吧!

這就是為什麼信託的門檻如此高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日後銀行“名滿天下”,而信託卻顯得很“默默無聞”的主要原因。

既然有信託這個正規軍,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獨愛非法集資?

可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手中的資產量達到信託的投資門檻100w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然而,由於時間太久了,大家對信託慢慢地淡忘了。他們拿著這些資產不知道去購買正規的信託,而是購買了那些有吸引力的民間非正規理財。

既然有信託這個正規軍,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獨愛非法集資?

以致於這些年來,不少人好不容易趕上了改革開放,賺了一筆資金,結果沒有投向正規的“名門正派”,而是選擇了非正規的“邪門歪道”,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付諸東流。這是作為一個理財師,我們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所以在此,小編要提醒各位:如果您想參與金融行當,一定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安全的投資理財機構,必須得有巨大的資金實力、強大的股東背景、超強的資金管理能力和完善的風控機制。只有具備了這幾點,才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既然有信託這個正規軍,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獨愛非法集資?

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受到監管機構強有力的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