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安徽理工大學校友雷阿妹先進扶貧事蹟

3月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巾幗不讓鬚眉 扶貧路上展風采”專題報道了安徽理工大學校友、醫學檢驗專業2016屆畢業生雷阿妹的先進扶貧事蹟。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安徽理工大學校友雷阿妹先進扶貧事蹟

雷阿妹接受記者採訪


2016年6月,雷阿妹從學校醫學檢驗專業畢業,她放棄了三甲醫院工作的機會,主動報名參加援藏計劃,作為學校支援西藏建設唯一的女生黨員,她成為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桑日鎮的一名普通公務員。2018年6月,她積極響應黨中央脫貧攻堅號召,主動申請來到桑日縣桑日鎮洛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參與扶貧工作。2020年1月,駐村工作隊輪換時,她又主動申請兼任駐洛村工作隊隊長。兩年多來,她把村子當成自己的家,始終堅守在扶貧一線,帶領群眾“拔窮根”、“破窮障”,實現了脫貧致富。

深入基層一線紮實開展扶貧工作

剛到村裡的時候,村民們看到這位新來的第一書記,是位弱小的女性,又是一位漢族人,心裡頓時沒了底。為了儘快打消村民的顧慮,快速適應新的崗位,雷阿妹利用1個月的時間把村裡的49戶人家挨家挨戶走了一遍,重點拜訪村裡的老幹部、老黨員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問計於群眾,求策於村民,全面摸清村裡的基本情況和群眾的所思所盼,最終確定出適應洛村的脫貧工作思路。通過黨支部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群眾網格化模式,以“支部+基地+群眾”三級聯動帶動增收為抓手,著力打造村級特色產業,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洛村建成奶牛養殖基地、公牛犢短期育肥基地和287畝的葡萄種植產業基地3座,年均帶動群眾實現務工3700餘人次,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2019年已成功爭取葡萄基地擴建400畝項目、50萬洛村生態果園項目、洛村村級生態文化廣場項目等,帶動洛村實現了整體脫貧摘帽。

利用醫學專業特長關心百姓身心健康

得知村裡很多老人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她自費購買了血壓計,利用所學醫學知識,主動為全村群眾義務測量血壓,並定期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去藥品和蔬菜等物資。村裡的黨員德吉白瑪因意外摔傷住院,急需醫療費時,她主動找到村書記將身上這幾年積攢的五萬元全部借給了德吉白瑪一家以解燃眉之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她又製作了防控宣傳漫畫手冊,為老人送去防護口罩等,手把手教群眾正確佩戴口罩、正確洗手法。為使疫情防控與黨建工作“兩不誤”,她創新活動方式,利用微信群、學習強國等平臺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線下”網絡主題黨日、“四講四愛”宣傳活動。村裡的老人巴桑曲吉說:“阿妹書記三天兩頭來看我,給我測血壓、送藥,藏曆新年的時候,又給我送了好多菜,真的跟閨女一樣親。”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安徽理工大學校友雷阿妹先進扶貧事蹟

雷阿妹與村民在一起(央視新聞聯播截圖)


到群眾身邊踐行黨員為民初心

群眾身邊的小事,始終是雷阿妹心中關注的大事。農忙季節,她主動到村民家幫忙收青稞;村裡修路,她就幫著搬運建築材料;村裡的老人孩子頭髮長了,她自己買了理髮工具幫著理髮;村裡孩子放假了,她就開設補習班義務幫孩子們補課;村集體義務種植樹時,她主動與大家一起刨坑扛樹澆水,併為大家送去茶水、飯菜;看到村裡新種的樹苗沒修枝,她就自己買了修枝刀每天趁空閒時間打理;得知很多村民因務工小票丟失,甚至2015和2016年的務工費都沒領到,她連忙與縣人社局、中鐵八局聯繫溝通,經過多方努力,最終將拖欠的一萬七千多元的工資兌現;在入戶走訪途中,無意中看到一位老阿媽可能患有白內障,她立即找到老阿媽的子女,詳細耐心向他們說明老阿媽的情況,宣講國家免費治療白內障的惠民政策,讓其家人不用擔心醫療費用,可安心去醫院檢查治療;每逢藏曆新年、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等節日,她總會主動熱情地與群眾們一起載歌載舞、有說有笑共度佳節。在擔任第一書記的這兩年中,她沒有回家過年,幾乎沒有輪休,每當大家問起時,她總是說:兩年時間很短,我想和群眾多待在一起,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特別是春節期間,群眾有很多事情要找我,我不放心丟下大家回去。

如今看到群眾生活越來越好,村裡越來越漂亮,雷阿妹的工作越幹越有勁。她說“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組織既然選派我到洛村當第一書記,那我就要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好,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

央視報道鏈接:http://tv.cctv.com/2020/03/08/VIDE3N2epFJHYW10JJlbLBmV200308.shtml?spm=C31267.PFsKSaKh6QQC.S71105.18


(撰稿、核稿:醫學院 魏元一、劉群紅 編輯、審稿:宣傳部 楊帆、施培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