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进屋和继配新妇交代家务,后来发现家中无此人,纪晓岚家的事

女子进屋和继配新妇交代家务,后来发现家中无此人,纪晓岚家的事

纪晓岚的祖上在应天府上元县,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上元县”是唐代对南京的称谓,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改为江宁县,现在是南京的一个区,叫江宁区。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后,同时又迁来了一批江南大户,安置在环京区域,“以实畿辅”。被皇帝钦点随同动迁,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纪家几百年来都是大户,很兴旺。纪家北迁以后,被安置在河北献县。到了雍正年间,纪家已经过十四代,繁衍出景城、崔尔庄两大分支。崔尔庄这一支更繁盛,多达数百口,当地有民谣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数了北京就数崔尔庄。崔尔庄哟崔尔庄,九门九洞九关厢,十字街头跑开马,南关园子立道场……”

纪晓岚就是崔尔庄这一支的。纪晓岚的爷爷叫纪天申,字宠予,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逝于雍正十年(1732年)。监生,做过县丞,后来诰赠四川员外郞,累赠都察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古代的大官有了功绩,皇帝都会加封、追封父亲、祖父一些官职,叫“诰赠”。多次加封的,叫“晋赠”、“累赠”。这些虽然都是虚职,但是确实起到了“光宗耀祖”的作用。纪宠予老先生就是因纪晓岚而得到了加封,一直到加封到礼部尚书,确实已经荣耀到极致了。

女子进屋和继配新妇交代家务,后来发现家中无此人,纪晓岚家的事

纪宠予先生的原配夫人是陈氏,很可惜,陈太夫人死得早。后来纪宠予就续了一房,继配夫人是张氏,张太夫人。

张太夫人过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张氏过门的当天,外面都在忙着婚礼的各种事务,她独自一人坐在新房中。正坐着,有一位少妇掀开帘子进来了。这位少妇身着黄衫,淡绿裙,落落大方,很有大家女子的风范。少妇笑盈盈地进屋,径直过来,坐在床沿上,与刚过门的新娘子拉起家常来。

新娘子张氏刚过门,纪府的人大多还都不认识,看这位少妇这么家常、亲切,以为是同门的妯娌或者小姑子之类的,新妇腼腆,也不方便问,就顺嘴搭音,接着话茬拉家常。

进门的少妇和张氏说的,都是纪府里里外外的家务事:哪些事要注意,哪些事要抓紧,哪些事该怎么做,谁是什么脾气秉性,和谁该怎么相处,什么饭合公婆的口味,谁的身体该怎么补养,钱财家务怎么管,田产房产怎么料理,婆子丫鬟都是什么性格人品……方方面面都说得很周道细致。张氏听了觉得很受用,一一记下,日后打理家务都用得上,免得磕磕跘跘还得些日子理不出头绪,上不了道。

府里家务事多,少妇说得细致,就聊了很长时间。

女子进屋和继配新妇交代家务,后来发现家中无此人,纪晓岚家的事

后来,有一个婆子进来给新娘子奉茶。少妇见有人进来,不再说了,径直走出去了。张氏也没多想。

新婚前三日,婚俗礼节多,忙了几天,才算消停了些。闲下来之后,又想起那天的少妇。这几天也没有再看见,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关系,该怎么称呼?就有心想再见见。又过了几天,还是没有看见到那天的少妇,觉得很奇怪,就问家里的人,那天陪着说话的是谁?家里人听她的描述,说家里并无此人啊!张氏很吃惊,明明很自己说了半天的话,说的什么话,还在脑子里记着,并且说的如此细致,不是本家的人,怎么可能掌握这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就详细和家里人说了经过,又详细说了少妇的衣着服饰,家里人恍然大悟:那黄衫、淡绿裙,是陈太夫人入殓时的穿的啊!

死生相妒,史藉中多有记载,可是像陈太夫人这样的举动,却不多见。陈太夫人已经埋身于黄土,还担心新进门的新妇不会料理家事,再现身交代一番,这是何等的用心啊!

陈太夫人生了纪容舒,一生为官,官至四川容安知府。纪容舒又生了纪晓岚,官至礼部尚书。纪家子孙登科第、历仕宦者,皆是陈太夫人所出。

女子进屋和继配新妇交代家务,后来发现家中无此人,纪晓岚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