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先看下區塊鏈這個冠冕堂皇的定義,之所以說冠冕堂皇,是因為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定義,覺得別的定義是為了把與之對應的名詞解釋清楚,而這個定義是為了把區塊鏈解釋的讓人搞不清楚。


定義: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還進一步解釋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老實說,讀完上述的解釋我更懵了!不僅沒把區塊鏈解釋清楚,又帶出來個讓人摸不著頭腦且又愛又恨的比特幣,這著實讓人很不爽。

為了幫助更多人能搞懂區塊鏈,當然,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則你怎麼還會來看下面這個三千多年前的小故事。

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中國古人在3000多年前為了確保歷史檔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建立了史官制度。到了周朝,有一個人叫周公,也就是《周公解夢》的那個周公,他完美的設計了一套史官制度,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完全就是區塊鏈思維。


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左傳》中記載了一個《崔杼弒君》的故事,講的是周朝的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名叫崔杼的權臣,當時齊國的君王是齊莊公。有一天,有個名叫棠公的大臣死了,崔杼前去弔唁,結果就看上了人家遺孀棠姜,然後就娶了棠姜。齊莊公也是一個昏庸廉恥之徒,不操心國家大事,反而到處拈花惹草,多次到崔杼家裡去,結果也看上了這個棠姜,於是就與其私通,事後齊莊公還“以崔子之冠賜人”,也就是說他不但搞了人家的老婆,還把人家崔杼的帽子拿出來賞賜給別人,此等奇恥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把崔杼給整急眼了了,等到齊莊公再來自己家和棠姜鬼混的時候,崔杼就讓人把莊公堵在家裡殺死了。因此齊國當時的史官,齊太史,就把這件事情給如實地記錄了下來:“崔杼弒其君”。崔杼自然不願意揹負這個惡名,一怒之下就把齊太史給殺了。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接替的這位史官是原來齊太史的弟弟,他依然如實記錄。崔杼又一怒,把他也給殺了。

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再接下來,更不可思議的,齊太史還有個弟弟,他接過沾有兩位兄長血腥的史筆,依舊這樣記錄。崔杼又一怒,把他也給殺了。齊太史還有最後一個兄弟又來接替哥哥們的事業。這個時候,另外一個諸侯國名叫南史氏的史官,以為正直的史官一家都被殺害了,於是拿上自己寫好的史書仍然是崔杼弒君,動身去齊國。這個時候,崔杼害怕了,也就沒有再殺齊太史的最後一個兄弟,要是再這樣殺下去,就該把史官們給殺絕了。而這個南史氏的史官剛好走到半路的時候,聽說崔杼留了一個活口,並且已經如實在史書上記錄了“崔杼弒其君”,才滿意地返回。


這讓我們後人得以看到真實的歷史,是沒有被崔杼改過的。故事看過了,再回顧下區塊鏈那個冠冕堂皇的定義,我們來天方夜譚的“謬解”下:


去中心化

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首先,我們可以看出來齊國的史官是不受齊國政權甚至是生死約束的。這告訴我們啥?周公制定的史官制度,首先是分佈式的,去中心化的。周王室外派到各諸侯國大量的史官,工資由周王室統一發放。史官只對周王室史書館負責,並不受各諸侯國的約束,所以史官個個都是秉筆直書,剛正不阿。

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分佈式存儲


其次,齊國史官之間會用一種效率非常高的通訊方式,迅速把歷史數據備份到其他史官那裡。這是分佈式存儲呀!為啥呢?崔杼殺了齊太史和他的兩個弟弟,應該是幾天之內的事情。但別的諸侯國的史官這麼快就知道消息了,快馬加鞭趕過來,齊國史官寫完歷史後,會馬上把信息給其他諸侯國的史官做備份,在當時的條件下,最快的速度也無非就是“快馬加鞭”。


傳輸與共識

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最後,點對點傳輸和共識機制。這個怎麼理解?一個史官記錄了本國的歷史後,會在最短時間內把歷史數據給其他各諸侯國史官發送備份數據,這樣的話,如果想改歷史,除非能在短時間內殺死或搞定所有史官,否則數據是無法被修改的。所有的史官達成了共識機制,任何一國的史官受到本國的逼迫,要求篡改歷史的話,其它諸侯國的史官們都會盡快趕來救場,甚至是赴死!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能看到,齊太史和他的三個弟弟,當時的史官制度下,不得不如此。因為如果他們服從了崔杼的要求修改了通報各國史官記錄的歷史,別的史官一定是知道的,把各備份數據一比對就知道了,這樣,即使他們不被崔杼殺掉,也會被周王室處死!

好了,故事講完了,你再來回顧下區塊鏈那個冠冕堂皇的定義,不知道你對它是不是多了一點點理解。

當然,區塊鏈世界的賬本,是存儲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這和故事裡的史書,又會有很多的不同。

數據傳輸

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首先是數據的傳輸和備份。史書要通過馬車進行運輸,然後備份到其他諸侯國。而區塊鏈世界的賬本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是從一臺計算機備份到另一臺計算機。為了保證史書運輸的安全性,運輸途中需要有專人保護。同樣互聯網網絡環境也不安全,數據的傳輸則是通過對賬本的數據進行加密傳輸。

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裡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節點


其次是參與記賬的節點。史書只有史官才能夠參與記錄。而區塊鏈世界的賬本人人都可以參與記賬。

通過這個三千年前的小故事,最後再來看下“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是不是會覺得這個冠冕堂皇的定義不是那麼冠冕堂皇了呢?

那接下來,再把比特幣搞清楚就更完美了!且容我橫切著把它掰開給你看,好好看看這個讓人摸不著頭腦且讓人又愛又恨的小東西的真實面貌。

區塊鏈

不要只豎著讀 讓我橫切給你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