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球引發的大戰!媽媽、奶奶輪番上陣,5歲寶寶不知所措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次我帶朵朵與5歲的晶晶一家一起去公園遊玩,其間晶晶和另外一個小朋友起了衝突。晶晶的皮球被搶了,晶晶就把那個小孩推倒在地,那個孩子哇哇大哭。孩子的奶奶就在旁邊,立馬衝過去,用手指戳著晶晶的頭,大聲呵斥:“你這小孩,怎麼這麼沒教養!”

小皮球引發的大戰!媽媽、奶奶輪番上陣,5歲寶寶不知所措

晶晶的媽媽聽見這一幕,衝上去和那位奶奶理論:“至於嘛!小孩子不懂事,你這麼大年紀了,難道還不懂事!嚇著孩子了。”那位奶奶更是生氣了:“你家孩子打了我家寶貝,你還有理了?”接下來,雙方激烈爭吵,吵得不可開交,爭吵中也不知道誰先動了手,雙方又各自打電話求外援,事情鬧得更大,無法收場。最後出動了警察,雙方都被帶回派出所,事情才平息。這之中我在旁邊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勸她們,也勸不動。而孩子們都被嚇蒙了,不知所措,一直大哭。

小皮球引發的大戰!媽媽、奶奶輪番上陣,5歲寶寶不知所措

上述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之間發生的衝突,一旦雙方父母參與其中,矛盾會再次升級,事情越發不好收場。家長代替孩子強行出頭,不僅將矛盾升級,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弱小。那位奶奶的這種做法向孩子傳送這樣的信息:我還小,我不行,我需要大人的保護。孩子無形中將會變得更懦弱,遇事只會尋求大人的庇護。弱小、懦弱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

但是我們家長如果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氣憤不已,把怒火轉到自己孩子身上。比如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用,別人欺負你,不知道打回去嗎?我平時是怎麼教育你的!”這種方式是在教孩子以暴制暴,鼓勵孩子打架。

當孩子遭受欺負的時候,有的不敢坑聲默默忍受,有的暴起反抗,很多孩子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家長們看到孩子被欺負,很是心疼,心痛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才讓孩子被欺負而沒有反抗。

小皮球引發的大戰!媽媽、奶奶輪番上陣,5歲寶寶不知所措


那家長們要怎麼做呢?是讓孩子打回去呢?還是讓孩子大度一些,教孩子退一步海闊晴空呢?其實我認為這兩種方式都不妥當。

  1. 教孩子打回去的方法,容易讓孩子產生暴力傾向,遇事喜歡用暴力解決,遇事愛逞強,也容易受到傷害,容易被朋友、同學貼上“不良學生”的標貼。還不如讓孩子遇事明哲保身,躲避現場,好尋求幫助。
  2. 讓孩子大度,一味忍讓,不僅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孩子委屈、傷心的情緒得不到安撫,還會讓孩子變得不懂得保護自己,受到欺負不會捍衛自己的權利。

那麼,父母要如何做呢?

一、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我們的孩子受到欺負時,首先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撫慰。孩子受到傷害,我們要詢問孩子有沒有受傷,給孩子溫暖的懷抱。安慰他的情緒,傾聽他的委屈。告訴孩子,你還有很多愛你的人,周邊還有很多保護你的人,讓孩子內心不再灰暗,讓孩子積極向上,鼓勵他面對困難和挫折。

小皮球引發的大戰!媽媽、奶奶輪番上陣,5歲寶寶不知所措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那些缺乏自信、懦弱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負。所以一定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內心變得強大。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三、引導孩子想辦法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產生衝突。讓孩子鍛鍊表達自己、體貼對方、解決問題、致謝、文明、友好相處等方面的能力。和同伴相處過程中,如何不舒服了,感覺被欺負了,要立馬用語言阻止對方,避免進一步受到傷害。真的發生衝突了,也要學會自衛,捍衛自己的權利。

四、加強體育鍛煉

讓孩子多進行體育鍛煉,參加體育活動,增強身體的力量,同時學會如何運用身體的力量來保護自己,這也能進一步增強孩子的自信力。

五、可以多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

比如讓孩子扮演強者,父母扮演弱者,然後再進行角色互換,讓孩子體會當強者和弱者的感受,理解對方,增強孩子的理解力,更好地避免衝突和傷害。


在生活中,當你的孩子被欺負了,你會怎麼做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