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寶寶擔心沒錢上學,不讓奶奶買草莓,奶奶:“誰告訴你的”

6歲寶寶擔心沒錢上學,不讓奶奶買草莓,奶奶:“誰告訴你的”

現在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家日子都過得越來越好,很多的年輕家長,逐漸從原來“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教育觀念,轉變成為了崇尚“窮養”的育兒觀念

很多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吃苦的精神,經常向孩子哭窮,殊不知有時候過度的“哭窮”行為,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壓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王奶奶和兒子兒媳不住在同一個城市,每年也都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見到自己的寶貝孫子一面。隨著年紀逐漸的變大,她對孫子的思念之情也越來越濃厚

6歲寶寶擔心沒錢上學,不讓奶奶買草莓,奶奶:“誰告訴你的”

於是,她跟兒子兒媳商量之後,特意從老家來到兒子兒媳家裡,想多和孫子親近親近。

老人看了孫子自然是一萬個喜歡,剛到的第二天就帶著孫子鼕鼕出發向超市購物,想著給自己孫子多買點好吃的。既然小孩子吃零食不健康,那就買點水果吧

走到水果區,她記得鼕鼕特別愛吃草莓,正好今天的草莓看起來十分新鮮,就拿了一整盒稱好了,直接放進了購物車。

6歲寶寶擔心沒錢上學,不讓奶奶買草莓,奶奶:“誰告訴你的”

沒想到鼕鼕對奶奶買草莓的行為,不但沒有展現出很開心,卻百般阻止奶奶買草莓連著跟奶奶說自己不要。王奶奶很是疑惑,便詢問鼕鼕原因,沒想到鼕鼕說的話,讓她直接楞在了原地。

鼕鼕對奶奶說:“奶奶,不能買草莓了,草莓太貴了,家裡的錢不夠花,買草莓我就沒錢上學了。

奶奶對這個答案百般不理解,自己的兒子兒媳明明收入都不錯,不可能會交不起孩子的學費啊。會不會是有人別有用心嚇唬孩子呢?於是立即問鼕鼕:“這話是誰告訴你的?咱家沒那麼窮,鼕鼕不用擔心。”

6歲寶寶擔心沒錢上學,不讓奶奶買草莓,奶奶:“誰告訴你的”

後來,王奶奶才知道事情的原因。鼕鼕的媽媽是一個比較強勢的人,一直把持著家中的經濟大權。從小就對鼕鼕貫徹實施“窮養教育”,明明家裡的條件不錯,收入也很可觀,但經常把家裡沒錢掛在嘴邊。

平時面對鼕鼕想要玩具,新衣等各種請求,經常以家裡沒錢,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掙錢不容易來搪塞鼕鼕。

最近孩子要上學了,她經常跟孩子說起沒錢交學費這樣的話,教育孩子不能浪費,要節省。所以孩子才會說出,買了草莓就沒錢上學這樣的話。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過分強調家裡沒錢,讓孩子連正常的合理需求都不敢提出來,就有些過猶不及了。

6歲寶寶擔心沒錢上學,不讓奶奶買草莓,奶奶:“誰告訴你的”

經常向孩子哭窮,會給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

1. 讓孩子感覺到自卑

家長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十分自卑的感覺。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很多東西明明是正當的需求,但是卻得不到滿足,身邊的小朋友擁有的東西,他都不能擁有。

逐漸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是不一樣的,有著很大的差距,慢慢的遠離大家,變得自卑而敏感。

6歲寶寶擔心沒錢上學,不讓奶奶買草莓,奶奶:“誰告訴你的”

2. “哭窮”變成了“真窮”

家長經常向孩子“哭窮”,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變得不夠自信。

帶著從小就固有的物質匱乏感走入社會,總覺得自己不能夠獲得更好的待遇,不配擁有更多的金錢。

不敢向高薪高收入發起挑戰,覺得自己不配,那些東西應該屬於比自己更厲害,更優秀的人,對未來的目標可能只是溫飽就可以了。

這樣父母的“哭窮”可能造就了孩子因為沒有自信,而引發的“真窮”。

6歲寶寶擔心沒錢上學,不讓奶奶買草莓,奶奶:“誰告訴你的”

3. 形成“金錢至上”的價值觀

還有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把家裡沒錢掛在嘴邊,孩子們聽得多了,就會越發對金錢產生無盡的渴望。認為有了錢,就可以擁有一切,甚至擁有快樂,形成“金錢至上”的價值觀。

孩子可能會為了獲得金錢,無法抗拒誘惑,不惜採取不正當的手段來換取金錢,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淵。

教育孩子沒有錯,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夠自力更生,不要坐享其成的想法和初衷也沒有錯。但是沒有必要讓孩子從小就揹負這“貧窮”這座大山,束縛了孩子的思維和想法,阻礙了孩子前進的腳步。

家長們要學會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讓孩子利用金錢,而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