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桃源何處尋漁父


宋教仁:桃源何處尋漁父

在民國群雄中,真正夠資格稱為現代政治家的,只有宋教仁而已。他不僅對革命矢志不移,同時堅信只有責任內閣制才能救中國,得了個“議會迷”的雅號。宋教仁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起草人,這是中國憲政民主的歷史性大法;他將同盟會和幾個小黨組成了國民黨,光明正大地參與選舉,眼見獲勝在即,卻被袁世凱無恥地暗殺了,要知道,他死的時候還差十幾天才到31歲。

宋教仁,字遯初,1882年4月5日生於湖南省桃源縣上坊村的一個書香之家,他六歲入私塾,17歲考進當地的漳江書院。1902年,張之洞創辦文武兩家普通中學堂,宋教仁成為文中學堂的第一批學員。讀書期間,他結識了剛從日本歸國的黃興,雖然相差八歲,但兩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

黃興被武漢驅逐後,他們將工作重心放到了長沙,與章士釗、劉揆一等人聚在一起,討論如何“驅除韃虜,復興中華”。1904年2月15日,華興會在長沙西園正式成立,到會會員達百餘人,黃興任會長,宋教仁等三人為副會長,入會的還有一位暢銷書作家陳天華。在於慈禧七十壽誕那天起事的計劃流產後,一幫年輕人只好走上逃亡路。

1904年,宋教仁加入留日大軍,當時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已有2萬多人。他先在早稻田大學攻讀法政,用起功來廢寢忘食,有時在枕頭上暗自抽泣。一次被日本同學看到,不免問為什麼,他回答:“為吾祖國事,君何能知?”這種愛國熱情一直是他革命的主要動力。宋教仁在1906年1月4日的日記裡寫道:“倒臥於席上,仰天歌陳星臺《猛回頭》曲,一時百感交集,歌已,不覺悽然淚下,幾失聲。”

宋教仁:桃源何處尋漁父

宋教仁手書: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

宋教仁和陳天華於1905年6月3日創辦了留日學生革命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後孫中山來訪,商量建立組織的問題,他在日記裡淡淡地寫道:“逸仙之言,餘尚多,不悉記。”到了8月20日,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革命組織同盟會即告成立,其中骨幹多是原華興會成員,孫中山成為領袖,黃興有讓賢之德,宋教仁也成為主要領導人之一。

宋教仁曾寫過一本《間島問題》的書,是他1907年3月去東北實地考察寫出來的。當時大清正和日本爭鬥不已,尤其在領土問題上一直糾纏不清。宋在書裡寫得條理分明,相當於為中國政府提供了學術證據。據說,慈禧太后看到此書,連聲說人才難得,下旨要給五品京官。

1911年年初,宋教仁回到上海擔任《民立報》主筆,用“漁父”的筆名寫了大量的文章,為保路運動與即將到來的革命推波助瀾。1911年7月,宋教仁和陳其美、譚人鳳一起組建了同盟會中部總會,與黃興等遙相呼應。武昌起義以後,該會接連促成了上海起義、杭州起義等,直到佔領南京。最富庶的江南地區先後起義,清王朝大勢已去。

1912年8月25日下午1時,國民黨成立大會在湖廣會館舉行。雖然事先反對,孫中山還是提前一天趕來,並被推選為領袖,具體事務都是由黃、宋主持。經過多年思索,宋教仁認定,只有西方的責任內閣制,才能夠救中國。即由國會多數黨領袖出任總理,並負責組成責任內閣;然後在此基礎上制憲,再依法選舉總統。說起來,宋教仁雖推崇議會制度,卻也吃過苦頭,先後捱過馬君武的拳頭和女黨員唐群英的耳光,算是民主的代價。

1913年2月1日,宋教仁以國民黨代理理事長的黨魁身份,從家鄉桃源起身,歷遊湖北、安徽、江蘇和浙江等地,每到一處必登臺慷慨陳詞,受到萬眾矚目和熱烈歡迎。他堅持說,袁世凱將來一定會有撕毀約法、背叛民國的時候,而那時正是袁自取滅亡之時。他的每次演說,都被做成簡報上報,袁世凱心知這才是心腹大患,輕輕說道:“年紀輕輕,口風何必如此尖刻。”

袁世凱認為,孫中山、黃興和陳其美都有其明顯的弱點,可以對症下藥,唯有宋教仁百毒不侵。民國成立時,袁世凱送了一本交通銀行的50萬元的支票,但宋只用了一點兒,離京時還把錢還上了。最要命的是,內閣制是獨裁的天然剋星,況且宋本人如此年輕,一旦上位,必將尾大不掉。

1913年,中華民國國會大選,國民黨在參眾兩院總議席870席中,得了392席,得票率高達45%。眼見國民黨大獲全勝,袁世凱召宋教仁進京議事。前來送行的陳其美勸道:“要小心北洋採用暗殺手段。”宋教仁聽後哈哈大笑說:“只有我們革命黨人才會暗殺人,哪裡害怕他們來暗殺我。”當時,于右任勸他走海路坐船,他嫌太慢,執意坐火車。

據說,黑道大佬應桂馨交給刺客的是一張黃、宋的合影,開價道:兩個都打死,上獎;打死一個,中獎;一個不中,無獎。3月20日22點45分,刺客武士英向宋教仁背後開槍,子彈從右肋骨射入,宋喘息說:“太痛了,我起不來了。”眾人急忙將他從上海火車站送去滬寧鐵路醫院急救。宋教仁留下三條遺囑,表示死而無悔,請朋友們照顧他的老母、妻子及獨生子。然後,授意黃興代發電給袁世凱,請袁能夠開誠佈公,保障民權,為國家維護一部憲法。22日凌晨,宋教仁終究不治而亡,他的墓安在上海閘北公園。

宋教仁:桃源何處尋漁父

宋教仁被刺身亡後,《真相畫報》刊登的宋教仁案關係人

宋教仁被刺案是民國最著名的事件之一,牽扯到的四個人先後離奇死亡。刺客武士英被捕後,暴死在上海監獄;指使者應桂馨被人射殺在去天津的火車上。袁世凱的鐵桿趙秉鈞,受此事牽連丟了總理一職,他對滅口應桂馨十分不滿,抱怨說:“這以後還怎麼為你們辦事?”沒過幾天,他在家裡突然死亡。

另一個涉案者洪述祖是袁世凱姨太太的親戚,也是內務部才子,寫過“長安居大不易,天下事尚可為”的句子,據說隆裕太后最早的退位詔書就是他擬的。日後他蟄居在青島租界幾年,終被宋的兒子宋振呂發現,告上了法庭,成為民國第一個受絞刑的人。元兇到底是誰?黃興有副輓聯十分直白:“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確是袁世凱。”

另有一副輓聯,最令人唏噓:“桃源何處尋漁父,博浪翻教刺子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