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火爆幕後推手:尾傭高企“滿檔”營銷 銀行業“中收”競技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掌握的數據,在2019年,不少基金公司在銀行渠道的保有規模佔比下滑,券商和直銷規模佔比提升。數據暗合監管層推動基金業多元化渠道發展的初衷。

但是,新的一輪銷售火爆,正在改變這一數據變化趨勢。

3月11日,又有易方達高端製造及東方紅啟東三年持有混合兩隻基金單日售罄,合計募集金額近百億。而另一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12日已有發行數據的126只新發行基金的發行規模達到了2850.12億元,平均每隻基金的首募規模達到22.62億元。

根據本報記者瞭解,公募基金髮行火熱,銀行是主要渠道。從渠道分佈情況來看,銀行渠道保有量佔比,在不少基金公司渠道分佈中出現明顯提升。

從銷售端看,銀行渠道表現出“檔期”擁擠的局面。

“要提前和銀行對接相關發行事宜,比如大家都要自己去和銀行溝通爭取想要的排期,但是銀行也需要根據自己的整體排期來安排協調。最近市場火爆,檔期確實非常擁擠。”3月12日,華南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根據銀行理財經理反饋,“日推一隻”,且諮詢者眾。

公募火爆幕后推手:尾佣高企“满档”营销 银行业“中收”竞技

相較於去年同期,公募基金的發行無疑是走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宋文輝 圖

發行擁擠催熱渠道

“牛市銀行渠道確實會非常擁擠,尤其是優質渠道。”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渠道最近檔期很滿,他們甚至會要求公司提前結束募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數據顯示,計劃今年一季度開始發行的公募基金共有263只,而去年一季度新基金髮行的數量為215只,今年一季度的新發基金數量同比增幅達到22.33%。

按月度數據來看,今年2月、3月均有97只新基金髮行,而1月由於春節假期,新基金髮行數量在69只。

相比起來,2019年1月和2月分別有84只、73只新基金髮行,3月則僅有58只新基金髮行。

如果從發行規模來看,今年一季度已有發行數據的126只新發基金無論是總體規模還是平均規模均已超過去年整個一季度215只基金的發行水平。

本報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215只新發基金的合計發行規模在2220.24億元,平均每隻基金的發行規模在10.52億元。而今年來已有發行數據的126只基金,合計發行規模為2850.12億元,平均每隻基金的發行規模為22.62億元,平均發行規模增幅達到115%。

爆款基金更是密集出現。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今年以來截至3月12日已有38只新基金“一日售罄”,29只基金啟動比例配售,還有3只基金首募規模超過百億。

“現在新發基金沒有一日售罄都不好意思講了。”某保險系公募基金人士感慨。

相較於去年同期,公募基金的發行無疑是走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最近市場上新基金非常多,我們現在很多基金的發行檔期是在年前就已經確定的。”某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去年年底的時候不少公募基金業績表現突出,很多基金遭遇搶購,渠道方面的新發基金也更加擁擠。”

“基金髮行持續火爆主要是市場情緒在推動,年後市場走出一波小高潮,影響也比較大。”前述北京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新基金髮售前很久大家就開啟了營銷方面的準備工作,和渠道方面提早溝通和準備,我們最近發行的新基金算是比較多的公司,最近工作節奏也很快,壓力確實不小。”前述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事實上,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雖然有疫情因素只能線上交流,但這也正給銀行網絡銷售帶來推廣契機。有銀行的客戶經理近期持續在朋友圈、微信群中營銷,許多都貼上“機會來了”的標籤。

“中收”競技:招行或翻倍

不能否認渠道在這輪基金髮行熱潮背後做出的貢獻,但另一方面,銀行在基金銷售中的灰色一面也在這個背景下更為凸顯。

“基金髮行火熱並沒有帶來尾隨佣金比例的改變,雖然不同渠道也有些許區別,但目前我們給銀行的尾隨佣金差不多還是在管理費的80%左右。”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尾隨佣金一直以來都是被行業詬病的焦點。

在業內人士描述中,“尾隨佣金是一種銷售激勵措施,也一直是基金銷售的潛規則。由基金公司和渠道分成管理費部分,給渠道的部分就是尾隨佣金。”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渠道人士則表示,“雖然基金好賣了,但我們最近發行的幾隻新基金尾隨佣金的比例仍然高達80%的水平,非常高。”

雖然銀行尾隨佣金比例走高,但在規模前提下,基金公司也只能繼續依靠銀行這一強勢渠道,而且類似招商銀行等一些銷售能力強的渠道更是十分難“排號”。

根據本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截至3月12日共有238只新基金啟動發行,其中基金銷售代理人為招商銀行的有54只,也是幾大銀行中最多的一家。

除此之外,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行的代銷基金數量也都超過了40只,代銷基金數量分別為49、46和41只。

相比去年同一時期,招商銀行代銷基金數量為28只,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行則分別為40、23和53只。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兩家銀行的代銷基金數量同比均增多近一倍。

按照招商銀行2019年一季報披露的數據,彼時招商銀行代理基金收入為11.11億元。如果按照2020年以來截至3月12日的基金代銷數量簡單預計,今年一季度招行代理基金的收入或至少翻倍。

同樣根據浦發銀行2019年一季報的數據來看,去年一季度浦發銀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19.76億元。而今年以來截至3月12日,浦發銀行代銷的基金數量已經較去年一季度的代銷數量增長100%,其今年一季度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部分的代理基金收入也可能迎來不小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髮行整體火熱的背景下,不同銀行渠道也展現出了冷熱變遷。

譬如在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基金代銷數量增長的背後,則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傳統大行基金代銷數量的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12日,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代銷的基金數量分別為41只、20只、23只,但2019年同期,這個數據分別是53只、38只、30只。

熱潮或將持續

“這輪行情來得太快,另外2019年公募基金確實有賺錢效應,再加上有銀行銷售的引導,既然不能炒房,那就買基金炒股票了。”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3月份剩下的半個月還有25只公募基金待發行。

其中包括易方達裕富、鵬華穩健回報、銀華滬深股通等多隻產品,而此前備受資金青睞的科創基金也在陸續推向市場,包括浦銀安盛科技創新混合基金,以及博時中證5G產業50ETF、華富中證人工智能產業ETF等幾隻科技類ETF。

不過當前A股市場受到外圍因素持續擾動,連續幾日震盪調整。隨著國外疫情進一步蔓延,這種擔憂也在進一步衝擊市場。

“一個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情況就是,之前大家覺得國內疫情控制住基本就告一段落了,但現在已經疫情蔓延到國外,所以市場上的不確定性已經增加。”北京某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其指出,擔憂情緒已經開始帶來營銷市場波動。

雖然多重因素衝擊,不過從機構觀點來看,不少機構仍指出A股或成為全球市場波動中的“避風港”,同時低位也是佈局機會。

“市場的波動還是給新發基金帶來了些許影響,但也有機構發行成績依然亮眼。”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受訪時指出,“其實還是和基金產品品類以及基金經理業績有關,依然有所分化。”

上海一家外資背景的公募基金人士則表示,“這輪行情除了維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銀行在引導客戶配置權益類產品。另一方面,居民財富向證券化資產轉移的趨勢是不可逆的趨勢,這也會帶來增量資金。”

其坦言,從去年底到現在,出現了非常多的爆款,銀行的作用不容忽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