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管不住!虎妈:非打即骂?你可能误读了虎妈精神

<code>人世间所有意义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满了艰辛。
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蔡美儿/<code>

我们看看家长对网课的吐槽:

网课只是一个想象的美好而已,实际上上课认真听的没几个。老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讲的热火朝天可是学生大多数都在开小差。我女儿高三她上课时我也会看着点,手机同学群里消息不断。都在边听边聊天。其实我觉得老师最可怜了。开学吧!要不然高考更惨。

是的,我就觉得老师就像一个无人欣赏的演员,一个人精心准备,认真表演。下面吃瓜子的、唠嗑的,干啥的都有,等演完了,大家拍拍屁股回家吃饭!

家有高三崽,昨天英语试卷差不多错了一半,(平时上学时英语130分左右),跟儿子说怎么错这么多,人家回我一句:错就错了呗,错又怎样!我说那你对着老师的答案纠错呀,人家白我一眼,理都不理,继续玩游戏。把他电脑关了,人家就玩手指也不看书。看到他那吊儿郎当样,差点气得喷血!

1.

你认为"虎妈"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碰到这样的情景,你是如何做的?你觉得虎妈会怎么做?

已满18岁、面临毕业、将要步入象牙塔的高三学生尚且如此,其它年级的孩子就不用多说了。

除过一些特别自觉的,大部分孩子都多多少少有吃东西、喝水、走神、抄作业的花式问题。

家长分为两种风格:

  • 一是严厉督战型。从起床到听课,都要进入战备状态,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决不能在这个假期输给同桌。
  • 一是佛系散养型。孩子终究会长大的,别像"虎妈"那样,弄得鸡飞狗跳的,孩子哭闹,家长焦虑。

一个不屈服于现状,一个随遇而安。

您是哪种风格?您会认为虎妈犹如老虎,一声长啸,山林震悚,和风细雨,效果不大,非得提高分贝,改变颜色,瞪起眼珠,孩子才略有收敛吗?

您认为"虎妈"就是对孩子严苛,要恶狠狠地督促孩子埋头苦学,不听话,就非打即骂吗?

如果是,那你就误解了"虎妈"的真正内涵。


孩子管不住!虎妈:非打即骂?你可能误读了虎妈精神

2.

何为虎妈精神?

(1)虎妈并不打骂孩子。

"虎妈"一词,源自华裔美国作家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她在美国出生、学习、结婚、生子。属于移民第三代,先生是犹太人,以她的成长环境和所处的美国文化、教育环境是不允许打骂孩子的。

(2) 虎妈精神:

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孩子,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虎妈认为孩子的人生不应随波逐流、随心所欲、随遇而安,而应有所作为。

蔡美儿说,"我不允许我的孩子荒废学业","绝不养育没有真才实学又狂妄自大的孩子"。在她的严格要求下两个女儿都非常优秀,索菲娅和露露都毕业于哈佛大学。

有人说,这样"逼"孩子,你不累吗?孩子不累吗?你想,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压力都无处不在。父母不要求孩子,社会也会给孩子压力。

我们总嘲笑温室中的花朵,但是又总在培育温室花朵。父母不是逼迫孩子一定要拿第一,而是让孩子有一种向上的力量,积极进取的精神。

我个人认为佛系思想不适合孩子,年轻人就应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孩子管不住!虎妈:非打即骂?你可能误读了虎妈精神

回到开头的网课,虎妈精神对我们有何启发呢?

3.

(1)不是要孩子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而是让孩子拥有生命的灵魂。

虎妈的成功在于给予了孩子生命力,试想,孩子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对什么事都没有拼搏奋斗的精神,对一切都无所谓,这样的孩子是你喜欢的样子吗?

与索菲娅的文静与安然不同,小女儿露露逆反心极强。三岁,第一次学钢琴就大吵大闹,即使虎妈让她在雪地里站了15分钟,也不屈服。六岁,虎妈带着她去幼儿园面试。为了不上这所幼儿园,她故意胡乱数数,"12、7、5、2、8"乱说一起。即使虎妈威胁、利诱都没有起作用。

蔡美儿的成功不是让露露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者,而是当露露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网球时

  • 露露主动延长训练时间、狂练反手球,
  • 要求妈妈为她申请额外的网球训练课程,
  • 露露的网球教练感叹,她是那种不付出110%的努力,就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小姑娘。
  • 从第一次参赛的0:6,,到打败新英格兰种子选手

蔡美儿把追求卓越植入孩子的灵魂

(2)优秀的母亲都能给予孩子精神的力量

俗语说"养不教,父之过",但易中天先生却说,不要误解这句话,父亲的责任在于给孩子找好老师,家庭教育主要是母亲。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传统中国式母亲并没有责罚儿子,而是能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到底,优秀的孩子首先是想要变得优秀。

虎妈不应只是一种模式,能让孩子迸发出生命活力的母亲就是虎妈,无论是圈养还是放养。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无论是什么性格,也无论是什么职业,他们的人生有追求,有目标,他们不会啃老,也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3)家风是最好的教育!

父亲对蔡美儿,要求极为严格,初中毕业典礼,她的学业中只有一科是A-,其余全是A+,父亲却说,我再也不想参加如此丢脸的会了。

对卓越的追求成为了家族的一种习惯和传承。

蔡美儿先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了不住在家里,自己私下又偷偷报考了哈佛大学。在哈佛就读期间就在几乎只刊登教授论文的《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了文章。后来成为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

著名的物理学家何泽慧,整个家族一代人就有6位院士。

家人之间的仰慕、追逐、奋斗、拼搏的精神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风比说教更有力。

回到网课的问题,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不是上课的问题,而是他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培养了他们追求卓越人生的精神的问题!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愿意做虎妈吗?

我是 ,与你在头条,聊孩子教育,习惯养成,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