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管不住!虎媽:非打即罵?你可能誤讀了虎媽精神

<code>人世間所有意義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滿了艱辛。
讓卓越成為一種習慣。

———蔡美兒/<code>

我們看看家長對網課的吐槽:

網課只是一個想象的美好而已,實際上上課認真聽的沒幾個。老師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講的熱火朝天可是學生大多數都在開小差。我女兒高三她上課時我也會看著點,手機同學群裡消息不斷。都在邊聽邊聊天。其實我覺得老師最可憐了。開學吧!要不然高考更慘。

是的,我就覺得老師就像一個無人欣賞的演員,一個人精心準備,認真表演。下面吃瓜子的、嘮嗑的,幹啥的都有,等演完了,大家拍拍屁股回家吃飯!

家有高三崽,昨天英語試卷差不多錯了一半,(平時上學時英語130分左右),跟兒子說怎麼錯這麼多,人家回我一句:錯就錯了唄,錯又怎樣!我說那你對著老師的答案糾錯呀,人家白我一眼,理都不理,繼續玩遊戲。把他電腦關了,人家就玩手指也不看書。看到他那吊兒郎當樣,差點氣得噴血!

1.

你認為"虎媽"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碰到這樣的情景,你是如何做的?你覺得虎媽會怎麼做?

已滿18歲、面臨畢業、將要步入象牙塔的高三學生尚且如此,其它年級的孩子就不用多說了。

除過一些特別自覺的,大部分孩子都多多少少有吃東西、喝水、走神、抄作業的花式問題。

家長分為兩種風格:

  • 一是嚴厲督戰型。從起床到聽課,都要進入戰備狀態,孩子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決不能在這個假期輸給同桌。
  • 一是佛系散養型。孩子終究會長大的,別像"虎媽"那樣,弄得雞飛狗跳的,孩子哭鬧,家長焦慮。

一個不屈服於現狀,一個隨遇而安。

您是哪種風格?您會認為虎媽猶如老虎,一聲長嘯,山林震悚,和風細雨,效果不大,非得提高分貝,改變顏色,瞪起眼珠,孩子才略有收斂嗎?

您認為"虎媽"就是對孩子嚴苛,要惡狠狠地督促孩子埋頭苦學,不聽話,就非打即罵嗎?

如果是,那你就誤解了"虎媽"的真正內涵。


孩子管不住!虎媽:非打即罵?你可能誤讀了虎媽精神

2.

何為虎媽精神?

(1)虎媽並不打罵孩子。

"虎媽"一詞,源自華裔美國作家蔡美兒的《虎媽戰歌》。她在美國出生、學習、結婚、生子。屬於移民第三代,先生是猶太人,以她的成長環境和所處的美國文化、教育環境是不允許打罵孩子的。

(2) 虎媽精神:

培養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孩子,讓卓越成為一種習慣!

虎媽認為孩子的人生不應隨波逐流、隨心所欲、隨遇而安,而應有所作為。

蔡美兒說,"我不允許我的孩子荒廢學業","絕不養育沒有真才實學又狂妄自大的孩子"。在她的嚴格要求下兩個女兒都非常優秀,索菲婭和露露都畢業於哈佛大學。

有人說,這樣"逼"孩子,你不累嗎?孩子不累嗎?你想,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壓力都無處不在。父母不要求孩子,社會也會給孩子壓力。

我們總嘲笑溫室中的花朵,但是又總在培育溫室花朵。父母不是逼迫孩子一定要拿第一,而是讓孩子有一種向上的力量,積極進取的精神。

我個人認為佛系思想不適合孩子,年輕人就應該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孩子管不住!虎媽:非打即罵?你可能誤讀了虎媽精神

回到開頭的網課,虎媽精神對我們有何啟發呢?

3.

(1)不是要孩子成為父母想要的樣子,而是讓孩子擁有生命的靈魂。

虎媽的成功在於給予了孩子生命力,試想,孩子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對什麼事都沒有拼搏奮鬥的精神,對一切都無所謂,這樣的孩子是你喜歡的樣子嗎?

與索菲婭的文靜與安然不同,小女兒露露逆反心極強。三歲,第一次學鋼琴就大吵大鬧,即使虎媽讓她在雪地裡站了15分鐘,也不屈服。六歲,虎媽帶著她去幼兒園面試。為了不上這所幼兒園,她故意胡亂數數,"12、7、5、2、8"亂說一起。即使虎媽威脅、利誘都沒有起作用。

蔡美兒的成功不是讓露露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小提琴演奏者,而是當露露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網球時

  • 露露主動延長訓練時間、狂練反手球,
  • 要求媽媽為她申請額外的網球訓練課程,
  • 露露的網球教練感嘆,她是那種不付出110%的努力,就絕不會善罷甘休的小姑娘。
  • 從第一次參賽的0:6,,到打敗新英格蘭種子選手

蔡美兒把追求卓越植入孩子的靈魂

(2)優秀的母親都能給予孩子精神的力量

俗語說"養不教,父之過",但易中天先生卻說,不要誤解這句話,父親的責任在於給孩子找好老師,家庭教育主要是母親。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傳統中國式母親並沒有責罰兒子,而是能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說到底,優秀的孩子首先是想要變得優秀。

虎媽不應只是一種模式,能讓孩子迸發出生命活力的母親就是虎媽,無論是圈養還是放養。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無論是什麼性格,也無論是什麼職業,他們的人生有追求,有目標,他們不會啃老,也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3)家風是最好的教育!

父親對蔡美兒,要求極為嚴格,初中畢業典禮,她的學業中只有一科是A-,其餘全是A+,父親卻說,我再也不想參加如此丟臉的會了。

對卓越的追求成為了家族的一種習慣和傳承。

蔡美兒先考上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了不住在家裡,自己私下又偷偷報考了哈佛大學。在哈佛就讀期間就在幾乎只刊登教授論文的《哈佛法律評論》上發表了文章。後來成為耶魯大學的終身教授。

著名的物理學家何澤慧,整個家族一代人就有6位院士。

家人之間的仰慕、追逐、奮鬥、拼搏的精神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風比說教更有力。

回到網課的問題,我們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不是上課的問題,而是他們要追求什麼樣的人生的問題,是我們是否培養了他們追求卓越人生的精神的問題!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你願意做虎媽嗎?

我是 ,與你在頭條,聊孩子教育,習慣養成,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