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宽有度,“虎妈”不等于好妈妈

严宽有度,“虎妈”不等于好妈妈

一堆家规,将女儿送进了哈佛;一根藤条,将3个孩子送进了北大。“虎妈”、“狼爸”的严厉教子方式让人记忆犹新。而眼下,又出现了一位日本妈妈,用相对宽松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3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面是“虎妈”、“狼爸”近乎专制的严厉教育方式带来的成功;另一面是“哈佛妈妈”相对宽松教育下走进世界最高学府的荣耀,到底是严厉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宽松式的教育更加科学?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期中考试之后,一名学生失踪,忙坏了家长和老师,问遍亲戚朋友,都不知其下落。学校派人找了全城,结果在一桥洞底下发现了这个孩子。孩子蜷缩在那里留着眼泪,甚是可怜,问其原因,才知道因为这次考试得了92分,他的爸爸说拿不到100分就打断他的腿。然而,父亲的回答很轻松:“我就是吓唬吓唬他!”

狼爸虎妈式教育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本质上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只会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其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孩子的性格会受到扭曲。

关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培养孩子的成长方式也有很多。每一个做妈妈的人,内心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为了孩子早日成才,就用“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实在舍不得。

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到鲁国参观学习,看到了一种专门对人示警的特殊器皿——欹器。孔子认为这是教育学生的一个良机,遍让学生分别向里面注水。

结果发现,当欹器没有注水时是倾斜的,注满水之后又会翻过来,盛不住一点水,只有注水到一半的时候,它才能垂直竖立。据此,孔子总结出了适度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坚持适度原则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能够避免挫折和失败的人。

但是,很多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家庭教育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两类妈妈:一类是放纵型,这类妈妈对孩子非常疼爱,常常是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类是苛刻型,她们对孩子要求十分的严厉,不许孩子做这做那。事实上,家庭教育也应该坚持适度原则。

儿童教育专家指出,权威、民主的教育才是最科学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妈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权威和威信;另一方面,要对孩子予以理解和尊重,给他自由。对孩子严格要求跟自己并不矛盾,权威不是专制,民主也不是溺爱。比如不能撒谎,不能欺负别人,不许过度玩网络游侠,这些方面要严格。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依然可以享受自由,可以和同伴玩,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发展。这就是宽严有度。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执行宽严有度的教子法则呢?

一个通行的理念是,孩子10岁之前要完成道德智能的教育,核心便是明辨是非。

对1岁以前的孩子,妈妈要无条件的爱,这样他才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对2到4岁的孩子,妈妈要敢于说不,让其明辨是非;

对5到10岁的孩子,妈妈更要进一步培养起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段时间是一生的基础,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立规矩的黄金阶段;

孩子长到10岁以后,妈妈就要开始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听取他的意见和想法,用道理说服他而非强制他。

根据国内外家庭教育研究的发现,孩子成才率最高的家庭是权威民主型的家庭,而不是专制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