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电影喜欢用季来播放?

下饭娱乐酱


 关于美国电视剧按”季“划分的一点小常识!  1.“季”“season”并非传统意义上自然的“季节”,而是指播出季节。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根据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节目配置、播出安排进行应对性调整。  按“季”播出的概念缘于美国商业电视多年的电视节目编排。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5月下旬这段时间为美国商业电视一个播出季节,因自9月秋季开始,天气转凉,黑夜转长,人们减少室外活动,而增加电视收看时间;加之学生们返校上课,有规律的生活得以恢复,因而开机率及收视观众规模均大幅提升,从而使得这跨度近7个月的播映季节成为全年电视播出的非常时期。而5月下旬至8月即为“季”外时期。在“播映季”中,绝大多数商业电视都会主推全新的电视节目,主要是电视剧。而往年成功的热门电视剧,也会在这一“季”中推出新的续集。按“季‘播出是美国商业电视在充分掌握观众收视规律、消费规律基础上,成功运用心理学提高收视率的策略,是他们运作多年的经典手法之一。  2.“季”的概念和原因  按季播出是源自美国颇为流行的电视编排方式。这里的“季”(season)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按照观众的收视作息和收视习惯,以及收视波动而划分的电视播映季节。在美国,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5月下旬这段时间是无线电视网所划定的一个黄金播映季节,也就是所说的“季”。映“季”的划分主要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自9月秋季开始,天气转凉,黑夜转长,人们减少室外活动,而增加电视收看时间;另一方面,9月起,美国的学生们返校上课,重新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因而开机率及收视观众规模均大幅提升。据尼尔森数据,秋季期间美国的电视观众比夏天增加10%以上。这个不小的收视增量百分比使得跨度近7个月的播映季节成为美国各无线电视网全年电视播出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内外因素合力作用下,9月就成为美国无线电视网的“新年”,是他们绝对不可错过的放映黄金季节。而 6、7、8月份就是所谓的“季”外时期。  3.编排策略  在播映“季”中,绝大部分美国无线网狂推新的电视节目,主要是电视剧。通常,新电视剧会相继在映“季”开始后的一两周内亮相,这时各无线网的电视屏幕几乎被新剧集所占据;不仅如此,往年成功的热门电视剧,也会在映季的开始首播当年新推出的续集;映季期间,曾经播过的老节目绝不重播。一般说来,一部电视系列剧一周只播出一集,一“季”下来电视剧都保持在25集左右。所以加起来,美国各大电视网每周总共会有40、50部情景喜剧和20、30部情节系列剧轮番播出,同时还会有少量的电视电影。而在“季”外的3-4个月中,除了新闻和专题以外,电视剧基本上都是重播  4.节目取舍标准  在美国,事实上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收视率无疑是决定一档节目在电视屏幕上去留最主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现在美国最权威的收视率调查来自著名的尼尔森调查公司。它通过自己分布在全国的电视网络,极为细致统计出相关数据,并将这些相关的数据卖给电视企业,其他新闻机构以及广告商。通常说来,首轮电视剧的收视率一旦开始持续低下,一般就意味着观众注意力已转移,这时候,无论该剧的剧情进行到何处,电视公司都会毫不留情的腰斩CUT !、置换节目。当然如果一部电视节目或电视剧收视指标令人满意,电视企业就会不断追加投资,尽可能地维持其生命力,延长其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美国电视剧“长寿”的秘诀。如:《Days Of Our Life》播了40年;《Friends》播了10年;《24》已经是第5季(2006.05);而《疯狂主妇》由于去年(2004-2005季)的劲爆成绩,所以在(2005-2006季)推出第2季。  5.按“季”播出的优点  a.约会意识的形成:以映“季”为单位进行节目播出,无形会在电视节目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约会意识。这样,每到9月份,观众就急切的等待着屏幕上好戏开演;特别是对经典剧目,大伙儿更是苦“盼”了整个夏天。如此一来,一到映“季”,观众们的注意力就自觉、自动、自然的转向应“季”的电视剧上。  固定时间播出,也便于观众按照自己的口味寻找喜爱的节目,从而使收视约会意识更加根深蒂固。如日常肥皂剧的播出:每天一集,一周5集,一年260集,时到必播,通过播出的规律性,为观众调整出收视韵律、收视节奏。  固定长度播出,是美国电视培养观众约会意识的又一方法。通常电视剧片长相对固定:包括广告时间在内,情景戏剧一般为30分钟;其他系列剧是60分钟;电视电影2个小时。  美国电视公司通过尽可能细微地固化电视播出的每个环节,以有效固化观众的收视习惯和规律,从而建立起易于掌握、分析和针对的收视约会意识,从而更为简单、方便、快捷的进行电视产品及广告投放和调整。  b.充分张扬品牌节目的品牌效应:收视高的电视节目,其品牌号召力可把大量观众固定在某个频道的某个时段,从而相应地带动了此时段的广告价位。这样就促使电视企业不断追加投资,一方面尽可能地延长品牌节目的寿命,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和加深品牌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这就是典型的成功者“通吃”的品牌运作模式。同时,也造就了电视领域不少的电视佳品和精品。


一个男人两个娃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国外电视剧所说的“季”,这个时间一般指每年的九月中旬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体育比赛称为赛季,舞台剧称为演季,“季”几乎贯穿了美国的娱乐界。

关于国外电视剧为什么都是按季播出,整体可以划分成两大板块来分析。第一原因来自于观众。第二个原因则源自美剧的制作方式与电视台。
“季”之所以从九月开始,就是因为九月天气渐凉,人们会减少外出活动,选择窝在家里看电视的观众会增多。
因此,电视台受观众作息影响买剧都是按季买,电视剧制作也都是按季来,毕竟剧拍完要人买才行,电视台可是闪闪发光的金主大大。
国外电视台与国内电视台有非常大的不同,国内电视台都属于国营,而国外基本都是私人电视台。
虽然国外私人电视台都是独立经营,有足够的自由和话语权,可是上头还有一个监管机构FCC。FCC在美国负责所有的广播,电视,电信等。
FCC对电视行业有一个规定:要求晚间黄金时段15%以下的节目都是自制的。这就意味着电视剧要找大的电视公司来做节目,然后根据节目的走势来决定播出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季”是最能满足这种操作条件的,这也是国外电视剧季播的一个原因。
反观国内的大环境,因为电视剧发行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所以电视剧都是全拍完,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审查。
过审后,电视剧一口价整部卖给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只要卖出去,对片方来说就是赢了。播出后的口碑,收视率等不定性的风险因素后期都是由电视台承担。
因为国内国外完全不同的监管模式与电视台经营模式造就了国外的季播和国内连续剧日播。
先前说了国内的电视剧只要卖掉后边承担风险的是电视台,但是在国外,电视台是不愿意承担电视剧风险的。
在每一季的电视剧进入冬歇期时,电视台高层会查看电视剧在季播当中的表现,只要收视率不过关,电视剧会立马被砍掉。
因此,电视剧在满足季播的条件下,选择边拍边播的方式来降低自身风险。边拍边播的好处就是,编剧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意见和剧集播出后的反馈及时调整剧本内容,以便更好的迎合大众。
在这条产业链中,观众的作息习惯影响着电视台,电视台的安排又影响着电视剧的制作,国外的季播模式在国内其实很难被复制。

Da白剪辑


首先,欧美电影中的第一季,第二季并不是指的中国的四个季度。其实这个季指的就是一年,说白了:电影的第一季就是要播放一年的意思。


欧美和中国的国情不同。美国的电影工作拍摄时间是从九月份到次年的五月份。每星期只播放一集。一年下来的话,只有25集。这25集也是随时拍随时播,这样的话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按季度播放的投入成本的投入量比整部剧的成本投入量少,而且如果播放出来后剧情不佳,口碑不好时也可随时腰斩,避免过度的损失。

这样的话有人会问,那么美国人6、7、8月就没有娱乐节目吗?这三个月美国人要看什么节目,其实这和我们中国一样。播放一些经典的节目。要是《还珠格格》啊,《西游记》!简直是番茄的最爱。


而且在美国的话,6、7、8三个月是美国人的假期时间,同胞们就会一起旅旅游,吃吃烧烤。进修学习,很少有人宅在家里。看电视睡觉。

总之,楼主所说的欧美电影为什么喜欢用季来播放,只是因为国情不同和电影止损罢了。。


林清影说


很多老外也不明为什么美剧的播放以Season为单位,英剧以Series为单位。“季“的概念差不多是这样的。

普遍的答案是Season这个术语来源于戏剧界,舞台剧、歌剧、芭蕾剧都是以“Season”代表演出季,也就是一个时间段内上演的剧目,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不过像美剧的演播季的确很有“季”的特征,秋季档的剧每一季有22集,一般是从9月到次年5月,每一季的上半部分一般是10-13集,播放三个月后迎来冬歇。在间歇期(Hiatus),电视台高层可以拿到收视调查数据和观众反馈以评估新剧的价值,是续订还是砍掉就看11月的数据啦。中间的空白会由一些季中剧(mid-season replacement)和重播老剧填补,《实习医生格蕾》其实最早是《波士顿法律》季中剧,因为评价高被发展出来的。得到预定的剧集会在1-2月回归,4-5月结束,接近一个季度的长度。

过去夏季档会被电视台看做垃圾时间,不过现在电视台开始注重这个档期,推出了不少原创剧。这点要归功于USA和TNT这些有线台挖掘了这个市场,虽然夏季的整体收视率会下滑,但他们发现观众不会因为天气原因不看电视的。

美剧还有一个样片季(pilot season)。制片人会在1-4月为秋季上档新剧进行前期试拍,这些Pilot会被送到电视台高层手上,还会举办小规模的试播。到5月的时候,电视台将会排定秋季档的播出表,决定哪些Pilot适合延展成一季,选中的新剧还会向潜在的广告商进行展示。

这样英剧用Series就好理解多了,人家每年只播放6集实在离“季”的长度有点远,另外播放也不像美剧有没有固定时间。英国主要有两家电视台,BBC和ITV。BBC是付费的,所以节目中间不插播广告,大概因为没有竞争和广告的压力,创作的随意度比较大,一部剧通常也就1-2个编剧,没有美剧那种庞大的编剧团队。

美国的环境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9月会成为新剧密集开播的时间?美剧制作模式归根结底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因为广告金主车企会在那时发布新系列,进行大量的广告投放,而新剧会最大程度刺激收视率。

相比之下,收费的有线台的“季”要短很多,创作人员倾向于质量而非长度,所以一季一般在10-13集。

不是所有的剧集都是一周一更,日间肥皂剧是一周五集,年终不休,一部肥皂剧放上40年,集数都过万了。另外重播剧也会一周播放五集,“重播”对制作方差不多是无本万利,但要获得重播资格起码你得放了四季,必须有88-100多集数了。


每日囧图


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欧美的电视剧一集的时长基本都比较长,普遍都在1个小时左右,长的甚至有1小时20分钟,以一季大概7集来算的话,时常都多达8个小时了,要知道美剧中间,前后还是没有广告的,满满的干货。不像国产剧也就40分钟,中间再插入点广告,就冲这点就应该能理解美剧的内容要大的多多,拍摄的时间请问你的问题是不是提错了,应该是欧美电视剧吧?如果是的话那我简单来说一下欧美电视剧喜欢用季来播放主要是有也长。以美剧《行尸走肉》来说的话,它一集就是将近70分钟,一季基本上就是6集,所以光一集的时长就达到了420分钟,好几部电影了。而且光一集的拍摄时间基本上都得要10天左右,还不包括前期的准备时间!

其次就是美剧很多都是边创作边拍摄,没有原版可以改变,这点就是很考验编剧的功力的时候,需要他们跟得上拍摄的时间进度,一旦剧本跟不上拍摄只能停滞,要知道美剧基本上都是没有废话,剧情也是干脆利落。不像国产剧没事把老剧翻拍以下,要不然情侣谈恋爱吵架能吵个2集。

最后就是投资者,资本家都是逐利的,谁也不能保证投了这么多钱拍出来的电视剧就一定能火,一定能够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所以不能不拍个几集看下市场的反映,反映好了,继续拍,否则见好就收,即使止损!像美剧《海报突击队》就因为评分下滑而断更了。

所以说虽然欧美剧每季一等就是一年,而且一季也就那么几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无论是剧情跟拍摄都是挺用心了,都是能让广大观众有等下去的欲望的,这一点是很多国产剧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芃芃小影院


欧美电影为什么喜欢用季来播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欧美电视剧成熟的产业链来决定的。


首先一点我们要明白的是,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它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商业性,如果一部作品,不挣钱,那么对于投资人来说都不是好的作品。而电视剧和电影又有不同的情况,电影就一年个小时,而电视剧不同,里面有太多的元素会影响收视率,那么怎样把风险降小,利润增大呢?欧美影视剧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电视剧产业链。怎么个完美法呢?这里我那国产剧与之做对比。

首先,欧美剧不采用一开始就把整部剧编写出来的方法,那是不是一季一季的把剧本写出来呢?其实也不是,他们基本上是一周播放一集,一集大概就是一个多小时。比如周六播放一集之后,看收视情况,然后开始制作下周的戏码。这样的好处是,能灵活掌握剧情的发展,但是危险是很喜欢烂尾,因为开始要埋太多的伏笔,这样才能扣人心弦,但是后来不太容易收场。


而国产剧,还是按照电影的套路,一开始找演员的时候,就是一整套剧本拿过去,那么这部剧好不好,就是一刀切的概念,完全没有什么变通性。而且制作上,也是比较粗糙的。

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一点来了,美剧的演员其实的开始拿的报酬并不多,很多人纳闷,美剧中演员真的演的很好,怎么可能报酬不多呢?是这样的,很多欧美剧,演员开始拿的出场价并不高,大部分钱都投入到电影制作了,但是演员们会有收视分成,也就是说每一个演员都担负着作品挣钱的责任,如果作品不卖钱,那么自己就挣不到多少钱。你说,演员们能不努力吗?


而国产剧就不同了,一开始就讲好了价钱,有些明星一集就是几十甚至上百万,一部几十集的作品,他们就拿到了上千万的报酬,但是作品的收入,他们完全不用管,因为自己的钱已经到了手里。这样做大大加重了投资人的风险,同样演员们没有压力,得不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还有不少的演员也不敬业,甚至很多影视作品严重扑街,但是演员们依然挣得很多。

从这些层面来看,美剧的制作方法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好了,简单的说这些,美剧在很多地方还是值得学习的,大家有觉得呢?元芳,你怎么看?


解影神叨


欧美电视剧不同于国内肥皂剧,事前策划,剧本版权,演员,外景制作等,投资很大,制作精良。如果象亚洲肥皂剧一样几十集边拍边改,一但收视率不理想,会面监很大市场风险。一季多至10集,少至3,4集。播后通过收视反馈,决定下季投资,和剧情发展,培养忠粉。不失为成熟的投资风险控制方法。这也一方面说明了为何美,英剧比国产剧更有受众。宁缺勿滥。

多说一句,国内电视剧应感谢广电总局对英,美外国电视剧的播放限制,依靠港台低成本电视制作的经验,粗糙滥制的神剧,辫子宫斗剧,家庭关系虐心剧才大行其道。


波涛9595


我个人感觉是因为成本预算的问题,假设投资方在第一季投资了一笔钱,收视率和广告收入都不错,他们会考虑继续投资,如果不成他们就没比较投资第二季,这样一来分季播出可以减少投资损失增强回报率,另外增加剧情悬念


观测者随便看看


美剧他是根据收视率来决定是否拍摄续集,而且,美剧基本上都是边拍边放的。基本都是看收视率,收视率不好就直接砍掉。比较商业化。

中国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是拍好了直接一天两集的放。不过现在内地剧,如爱情公寓,因为反映比较好,所以也有拍摄第二季。


狮子爱睡觉


可以根据收视情况随时调整,当然是为了赚钱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