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老頭》:由父愛變成的一場悲劇,高老頭做錯了什麼

在巴黎的一間狹小的旅館中,住著一個老頭,這個老頭有著

不少家財,但是寧願蜷縮破旅館中,每隔幾天就會有兩個貴婦模樣的中年女人,來到旅館中見他,人們起初以為這是他的情婦,誰知,這居然是他的兩個嫁給銀行家男爵女兒,而這兩個女兒來到這裡,是為了

這就是巴爾扎克經典的現實主義小說《高老頭》,文中的高老頭是個賺到錢的農場主,他把早年的積蓄一點一點地餵給了兩個白眼狼

女兒,只求他們來自己,只要聽到他們喊自己爸爸他就能幸福的發瘋,如果從父愛角度來分析,他對兩個女兒的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的,但是兩個女兒卻只是看上了他的,最後高老頭的拿光了,人在了旅館中,兩個女兒卻連送葬也沒有去。這既是在諷刺資本主義制度金錢至上,又是在諷刺巴黎人們的泯滅人性,更多的還是高老頭無底線的
溺愛教育缺失

那麼,高老頭的愛“是代表父愛的基督”還是“表現了人類最崇高的至性,讀了叫人驚心動魄”,亦或者是“分領了上帝的至高至聖至愛”,“象徵著上帝精神”,那麼就讓我們來從中收穫一些東西吧。

讀《高老頭》:由父愛變成的一場悲劇,高老頭做錯了什麼

一,高老頭自己將自己推向了深淵,這是教育的缺失

1,過分的溺愛,導致女兒習慣成自然

按照中國的話來講,父愛如山,父愛和母愛都是這個世界上純粹的力量,可以讓弱小的人變得強大。但是,高老頭變現出來的父愛是已經變質的父愛,因為他的父愛,沒有原則,喪失人性。

高老頭是一位擁有一個麵粉農場農場主,他在動盪時期法國巴黎的鄉下,囤積了大量的麵粉,以此發了大財,作為資產階級,他身上的貪婪

是可以看見的,首先是在饑荒的年代,壟斷了麵粉行業,哄抬物價,只要錢。其次,他在對待女兒上也是貪婪的,只不過貪婪的是女兒們對他的關心和愛。作為一個老父親,他深愛著自己的兩個女兒,這份愛超過了金錢,他用金錢堆砌著女兒們對自己尊重,沒有底線毫無原則,他可以在有錢時獲得女兒們的愛,那麼女兒們也可以在他沒錢時拋棄他,錯誤的教育,錯誤的愛,導致了一場啼笑皆非的悲劇。

讀《高老頭》:由父愛變成的一場悲劇,高老頭做錯了什麼

2,有些近乎瘋狂的高老頭

高老頭很愛女兒們,但是這種愛是幾乎瘋狂的,是偏執的愛。當兩個女兒一直在對他索求金錢之時,他還是沒有意識到教育的缺失,而是將它作為了一種精神的享受,他傻了:“她們順便對我笑一笑,噢!那就像天上照下一道美麗的陽光,把世界都鍍了金”,為此她瘋狂地給錢,“我愛我的女兒還勝過上帝愛人類”,“我啊,為了不讓她們落淚,我連聖父、聖子、聖靈都可以出賣!”,因此他又瘋狂的給錢。可見,他對於女兒們的愛是多麼的狂熱啊!

這個老頭還有一些掌控欲,他為了看到女兒們,居然去收買她們身邊的奴僕,只為了能夠看她們一眼。他的愛近乎可憐

,當他看到小女兒之時,居然想要跪拜在地親吻她的腳趾,用腦袋摩擦她的裙子。

這在我們看來已經是變態的行徑了,但是這在高老頭來說哦是刻骨銘心的父愛,一位為了孩子傾盡所有,將自己弄得如此卑微,當大女兒家欠下鉅額欠款之時,高老頭此時已經是被掏空了口袋,但是他看著梨花帶雨的女兒,仍然說:“我拿不出這筆錢,除非去偷,我一定去。”,這是多麼瘋狂的父愛啊!但是,高老頭最後得到的是什麼?是拋棄。在哪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她教會了女兒們揮霍、索取,卻沒有教導女兒們知恩圖報,最後才會淪為悲慘的結局,這就是教育的缺失。

讀《高老頭》:由父愛變成的一場悲劇,高老頭做錯了什麼

二,由父愛變成的一場悲劇,高老頭做錯了什麼?

高老頭很,但是這是他因得的報應,偏執的愛必然帶來極端的反噬,兩個女兒只認可有錢的父親,而不是沒錢的父親,高老頭之死原因很多,接下來就一一探討。

1,本身的問題

首先,高老頭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在社會交替的節點,人們都在捱餓受窮的時候,高老頭呢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賺到大量的金錢,這是對他能力和智力肯定,從普通的商人,變成資產階級暴發戶,以投機取巧、不擇手段為核心經營戰略確實讓他商場得意

,但是他家場失意,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早年對於金錢的偏執,讓他自己忽略了對孩子們的教導,他以為只有錢就可以了,所以女兒們就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早被資產階級思想同化。

金錢主導下的人是沒有人性的,她們的靈魂早就被金錢所佔據,他們很清楚為什麼還要對這個父親尊重,要去看他,因為他有錢。而高老頭早年的財富掠奪過程就已經讓他也變成了是金錢的奴隸,他把對女兒的愛建立在了金錢的身上,當金錢鏈斷裂,那麼父女鏈也就斷裂了。高老頭為何會由悲慘結局?首先,他對女兒們偏執的愛,就已經註定了這樣的結局,其次,他已經喪失了道德的觀念,是哪個金錢至上時代的犧牲品。他在一次又一次的“父親”中喪失自我,在自我安慰中掏出一把又一把的金錢。

高老頭的結局不可變嗎當然可以!他有無數次的機會認清楚這兩個女兒的真實面目,但是他自欺欺人不願意承認,每次女兒們在他這裡騙到錢之後不理他時,他的內心就充滿了矛盾和怨恨,例如在他昏迷的時候,咒罵女兒們“簡直是些下流東西”“把她們抓起來!叫警衛隊,叫軍隊!”,但是在清醒了之後又費盡心機地去用金錢討好女兒們,沉浸於自己的幻想,情緒的激盪也正說明他內心的矛盾。可以說,高老頭自己造就了這一切。

讀《高老頭》:由父愛變成的一場悲劇,高老頭做錯了什麼

2,社會的因素

高老頭只不是巴爾扎克用來映射那個時代的巴黎社會罷了,正如有人評價他“巴爾扎克和其他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樣,他的最強的一面在於他對資本主義社會所作的深刻的批判,最弱的一面在於他改變現實的社會理想是唯心的,反歷史的。”,在金錢崇拜的世界中,人們對於金錢早就已經迷失了自我,《高老頭》是作者寫來極力嘲諷資本主義世界的經典之作,揭示了在資本主義世界中,不僅是人與人,即便是親人與親人之間,金錢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這是教育悲哀,如果教育正確,即便是社會黑暗,也會有孩子能夠保持本心,因此,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為了

金錢鬥爭喪失人性,才是高老頭悲慘結局的原因,這也在告訴我們,對待子女的教育中千萬不可用金錢教育的方式。

在高老頭的人生中,最失敗的是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沒有被教育好,如果是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人,那麼他就不會在國難當頭之時,囤積麵粉冷眼觀望可憐的窮人,而是應該贊助,幫助人們,一己私利導致了最後的報應

第二件事,就是沒有做好對女兒們的教育,女兒們肯定從小就知道了父親的不擇手段,也從小耳濡目染

了眾多窮人缺少金錢的悲慘結局,這個時候作為父親的高老頭,因該是去引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說要靠自己努力要幫助別人等等,而不是教會他們如何去壓榨每一分利潤,最後壓榨到了自己的身上。

巴爾扎克的筆下,整個巴黎社會都在透露著金錢的銅臭,人們知道什麼叫禮義廉恥?不,他們只知道有錢能使鬼推磨,幾乎執迷的參加宴會相互攀比,男的攀比爵位,女的攀比穿著

打扮,這都得需要金錢的基礎,所以優惠到了本質的問題,就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金錢才是人們的老師,人們在年幼時,就是受到金錢的教育,這樣才導致了他們長大以後,對於金錢的痴迷,他們不在乎人格不在乎國家,只在乎自己有沒有錢,而這對於我們當今社會一樣是重要的前車之鑑

讀《高老頭》:由父愛變成的一場悲劇,高老頭做錯了什麼

總結:

在當下,節奏越來越頻繁,父母親在努力賺錢的時候,一定不要忽略了給予孩子們的正確的教導,即使生活艱難,也要教會孩子懂得有錢不是萬能的,有很多比錢重要,比如孩子,比如父愛母愛。

讀《高老頭》:由父愛變成的一場悲劇,高老頭做錯了什麼

而當孩子們長大了以後,也不要只想著爸爸媽媽身上的錢,而是要更多的關注他們半百的兩鬢和為了你們而操勞的雙手,高老頭的例子告訴我們,錯誤的而教育決定錯誤的人生,父母不應該讓金錢與親情掛鉤,這會讓這個世界變得異常冷酷無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