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老頭》,看中國的小留學生

《高老頭》,巴爾扎克的巔峰之作 ,把金錢的描寫發揮到了極致。高老頭是個小商人,不看書、不學習、不看電影、不唱歌跳舞,沒有任何其他愛好,一輩子只知道掙錢,因為他相信金錢能給他換來一切。

高老頭重視孩子教育,花重金給兩個閨女聘請高級家庭教師,要讓閨女變的有文化,變的高雅,以便將來有個好前途,嫁入好門庭。為此,高老頭一味地賺錢,還要給閨女備下一筆厚厚的嫁妝,最終得償所願,兩閨女都嫁的不錯。而高老頭卻孤零零地一個人住進小公寓。但金錢的支撐並沒有讓女兒變得優秀,反而是道德敗壞,兩女婿也是為了那筆厚厚的嫁妝才娶的媳婦。高老頭父女之間沒有愛,兩閨女只在缺錢花的情況下才去看他,而高老頭始終高高興興,只要見到閨女就給錢,他相信只要自己手裡還有錢,閨女一定會來看他。然而當沒有了錢時,一切都沒了,兩閨女因養情夫花費巨大被發現,也被逐出了家門。

如今中國的小富裕家庭讓孩子去外國讀小學,叫留學生,也是想讓孩子變得優秀,也是想讓孩子有個好前程,也同樣是砸下重金,這和高老頭是多麼的相似!如果在國內大學畢業後出國還能理解,但從小學就離開父母的孩子能學到多少愛?會不會也像高老頭的兩閨女一樣被洋人逐出家門?過早地離開祖國將來還會不會有祖國認同感?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許可馨”?洋人能給你工作,能給你福利,能給你一些值得在國內炫耀的東西,但有一樣給不了你,那就是認同感!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洋人很難會從心底接受你,文化差距太大,無論是飲食、信仰、日常習慣。慢慢地大多留學生就會主動融入當地的華人圈,成為二等公民群的一員,儘管洋人整天嘴上喊人權、反歧視,但他們心裡怎麼想咱們都清楚。

七八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懷抱,這麼小的孩子在外有多苦?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當孩子在視頻中哭的撕心裂肺的時候,外人都會心疼,你這親爹孃能好受的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