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经常错,怎么提升?

枫叶4766


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常错,该怎么解决?

小学是学生漫长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数学尤其如此,连续性比较强,基础打不好,初高中数学就更吃力。

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一般是知识点的拔高和发散,所谓的解决问题,就是把知识点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解决问题经常错,首先分析原因,

1,基础知识点有没有掌握住?有没有记忆深刻?比如你要做小学四年级行程问题,那时间×速度=路程这一基本公式有没有记住?

2,能不能理解题意?只记公式还不够,在题目里有些条件是隐藏的,你在题目里能不能正确找到对应的要素?这就看孩子拿到题后,是不是能理解,就是我们说的有没有看懂题。

3,计算能力怎么样?

很多孩子题目能看懂,公式也会,还是做错,一讲答案,原来是计算错了,这就是计算能力和粗心大意导致的。

4,粗心大意导致。

粗心大意绝对是很多孩子做错题的最多的因素,解决问题算错,忘带单位,写答不完整,等等,都是粗心大意的范围。

找到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怎么破解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认真熟悉课本例题和课本练习题

课本也就是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就像产品说明书一样,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本,脱离了课本谈学习,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点,都是出自课本,运用好了课本这个工具书,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2,基础知识点一定要会背。

有人说数学靠理解,不用背。我的理解是无论什么学科,基础知识点和公式定理都记不住,谈何理解?很多学生所谓的粗心大意,有一半只是为基础知识的不牢固找借口而已,不是粗心,是他根本拿不准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这样解答。所以,引用我一位恩师的话,记住就会!

3,进行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考试时通常5-6道,除去小升初会考察整个小学阶段的内容,其他年龄都只考查本册知识点,也就是每册最多考6个内容的解决问题,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可以从网络上或者请老师协助,搜集整理专项的解决问题练习题,每天做一点,及时订正,做好笔记。保留好题目,不会的多请教老师,把错误原因标注出来。考试前拿出来复习一遍。

4,来自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方式,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针对孩子出现的学习问题,家长能及时解决的,就立刻解决,暂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的,就可以像题主一样,求助于条友。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和严格要求同样重要。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能逐渐改变目前的状况。希望对你有帮助!


绿洲瞿先生


【一】


首先看到一道解决问题,至少要先读三遍,然后找到关键词,一定要弄明白人家让你求什么,


看看所求的问题,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千万必要题意还没整明白就拿笔就做!如果一道解决


问题,你都快把它背下来了,还不会做,那就说明真不会做,【此处有笑声】


【二】


此时,应先静下心来,思考怎样学最高效。而不是立刻什么头悬梁、锥刺骨。


不会做就说明你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那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认真扎实掌


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整理自己平时做的错题,把自己所有曾经考过、做过的卷


子,装订在一起。还有学校发的辅导书,无论是哪个年级, 无论哪科,上面的错题,【这就是


最好的教材!非常个性化,非常有针对性。比市面上任何一本参考书都好用。】


【三】


素材有了,接下来,就是将所有不会的错题,盖住答案,重新做,若能很快写出,则是真的学会


了。请记住,一定要“很快”!因为,凡是考试,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若放任错题不管,或只是“听懂”了,而没有去重写一遍。则,积累的“炸弹”,就越来越多。


所以要多练习这一类型的题,很多时候,表面上看,是某道题不会,其本质是,该题型不会。


【四】


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让孩子抄错题,我不大赞成这样做,我认为不要让孩子抄错题到本子上。孩


子会想,这题我都会了,再抄题,完全浪费时间。 再说即使抄到错题本上了 ,也多是应付差


事,能认认真真坚持到底的孩子真不多见(除了学霸)。当然家长也不要帮着抄错题,帮孩子积


累,孩子心理会觉得是个负担。


【五】


就这样,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攻自己的错题。试想,若这些“堡垒”,在平时,被你反复攻


破,考试时,咱还怕它?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错题不再错,成绩自然高!


七九年的八零后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考试时占分大约35%左右。如果解决问题经常错,那么数学得分就不会高的。那么怎样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第一,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要想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要看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是否掌握。一些数学问题就是跟基础知识有关,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没有完全理解明白,解决问题就觉得很难。

例如,把两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在一起,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如果你没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你就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就只会先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再乘2来计算。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这个题目自己先要动手画一画,然后找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其周长。

解决问题当然还要掌握数学的基本能力,如果连一些基本的能力都较弱,解决问题也就错误百出。最基础的能力当然是计算能力了,你连一些基本的竖式计算、小数计算、分数计算都不会,即使列式正确了,计算也不正确,同样会降低得分。

第二,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题技巧。

解决实际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会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应用,活学活用。

数量关系有一些是固定的,如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等,这些固定的数量关系一定要牢记。另外还有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要会灵活应用。如计算柳树和杨柳的总棵数就要把两种树加起来,计算每天加工的个数就要用总数除以天数。这些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也要学会应用。

解决问题时,要多读题目,利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想清楚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需要求什么。只有这样一步步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第三,多练习,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类型。

要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多练习,掌握几种类型。要想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唯一途径只有多练习。这个多练习并不仅仅是多做题目,更重要的是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是关键。否则多练习也白搭。

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问题的类型。小学中的解决问题就只有几种类型,把这种类型多练习,多掌握,就可以提高得分的。三、四年级一般有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归总问题,归一问题等,到了五、六年级有路程问题,工程问题,行船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等。掌握每一种类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就能够提高 得分。还有一些是几何类型的问题,如求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等,一般只要记住分式,想办法找到公式中的所需条件就能够解决。高年级还有分数问题,百分数问题,这里面有一些其实是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的转化,还有一些只要根据单位“1”来找数量关系就可以了。

第四,掌握多种策略,灵活应用策略。

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平时要灵活应用这些策略,提高解决能力。如画图、列表、列举、假设、转化、倒推等,这些策略要会灵活应用。尤其是画图策略一定要掌握,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画图来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这些策略,能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第五,学会独立思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提高解题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非常重要。看到一个题目,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要一看不会就等着老师讲解或看答案。其实有些题目,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解答出来,并不需要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数学上需要,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有逻辑思维。平时不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就掌握什么。老师不教了就不知道怎么学,怎么用。平时要学的不仅是解题方法,更要学习的是灵活应用能力。有的题目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如果掌握了一种,还可以想想另外的解法,这样更能够提高思维的质量。

总之,要想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需要长时间进行思维的训练,解题方法的训练。自己要多抓住机会,多锻炼自己,多实践操作,要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快乐,那样才能真正提高解题能力。

我是蓝兔有话说,欢迎您的关注,留言,点赞,转发!

蓝兔有话说


小学数学的题以计算为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经常出错,说明你计算能力不过关,或者理解应用题的题意不到位。



抓紧练习自己的计算能力,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常常练习。并且在练习的时候,要给自己规定时间30分钟内做多少个习题,比如做50道习题,看是否全部做正确。下一次,在30分钟之内要做51道或者是55道习题。以后逐次增加做题的题题目数。具体增加多少要根据各自的能力。经过一段这样的训练,计算能力肯定会提升。



小学应用题都是分类的,自己一类一类的练习,把每一类应用题总结出习题解答规律,懂得做题的套路。只要看到这一类习题就这样做,练习的多了你就会了。


焦老师讲教育


你需要养成检查答案的好习惯。小学问题虽然不是很难,但是出错点还是很多的。因为考试的目的还是为了区分学生,为了让学生有些区分度,所以题目中会设置很多陷阱点。落入陷阱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并不是代表你数学学的不好,而是因为你没有掌握一套好的检查错误的方法。

首先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要做好标记。我小时候做题是在题目的前面做标记,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说画个圈儿就代表这道题目稳了,绝对不会犯错误;如果画的是个框,那就说明这道题可能还有一些疑惑,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画个三角说明这道题可能计算量比较大,我当时由于时间紧迫可能作答比较潦草,这样就很容易犯计算错误;如果是画一个叉,那就说明这道题我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后做完所有的题目以后,我会针对不同的符号分配时间去进行检查,其中画三角和画方块儿的是重点检查的对象。

那么具体怎么检查呢?这个非常灵活,你可以尝试多种方法去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比如说,去判断答案的性质,这个答案应该是正数还是负数?是分数还是整数?是一个稍微大一点儿的数,还是稍微小一点儿的数?是一个奇数还是一个偶数?如果你的答案符合你预期的性质,那么它很有可能就是正确的答案。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不同的过程去求解。同样的题目有很多不同的解法,最基本的,比如说根据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顺序,那么你计算的过程也会不一样,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那么很有可能这就是正确答案。


小宇哥师兄


你好,这不是个性问题,很多同学出现这个问题。也是开始被忽略的问题,一旦发现就是有点被落下的问题。

我给刚上一年级,和准备上一年级的家长提个醒。也给三四年级出现这个问题的同学想一点办法:

1应用题顾名思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那么最应该重视的是小学一二年级。不要忽略一二年级。四则运算就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学完的。

2必须熟练懂得四则运算的意义。记住我说的意义,简单说就是为什么是加法,为什么是减法。为什么是乘法除法。

3一二年级强化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区分练习。熟练是基础。

4在学生熟练理解四则运算意义以后,练习审题,把题的意思和四则运算意义相结合。选择方法。

5如果家长不能够有针对的训练,可以自己每天做三道题。独立完成,简单的,如果能够连续20天都对,说明孩子四则运算学的好。

6四则运算学的好就可以强化训练,拓展思维。稳步提高就可以了。

7如果学生在中年级也就是三四年级应用题出现理解不好。就需要从头找回知识点。否则治标不治本。

8知识是架构,一点点积累,不是揠苗助长。


赵凤军


小学数学一般考察孩子思维能力深度不是很深,所以建议教学者、特别是家长重点培养孩子一下几点内容。

1.关注细节的习惯。小学数学中最不好把握的就是细节,竖式忘记减、进位,问的是增加还是减少,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等等,这些都需要孩子在解答问题中认真仔细的处理这些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关注好细节,在解答小学数学问题中实际上就已经是中上等的水平了。而对于细节的把握恰恰是小学生的弱项,他们多数活动好动,注意力一般的15分钟的作用,现在学生的课后作业普遍较多(至少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考试规定在45分钟,所以我在孩子做题时,往往强调的是让他注意细节,仔细仔细再仔细。会把需要注意的事项大体和他说一遍,然后再让他做题。

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做题之前就会有一个提示自己注意细节的心理暗示,习惯养成了,以后做题也就事半功倍了。

2.注意阅读功底的培养。任何一科的学习考察的都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其中阅读理解能力是孩子各学科学习最基础的技能。受年龄的局限,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如初中高中的孩子,阅读能力强的孩子读一遍题目就可以理解题意,不好的孩子需要读三遍以上,甚至更多也读不懂题意。这足见孩子的阅读水平的差距。

这就需要教育者,特别是家长在孩子日常成长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多读书、读课外,读的时间长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也就上去了,孩子在解题过程中也就变得游刃有余了。

3.做好答后检查。题目做完后,提醒孩子做好检查,我在辅导孩子做数学题的过程中,经常强调的就是检查。检查又很多的好处,既是对原有知识点的再确认在认识,也是孩子对自己思维能力的再完善,更是查缺补漏的好机会。每次孩子的考试之前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检查出错误的检查是无效的检查,哪怕检查出一个加减号不清楚也是成功的”,小学生做数学,一次性全对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在做完题目之后鼓励孩子主动去检查很有必要。

4.养成错题整理的能力。建立错题集,每周规定固定的时间去学习错题集,让孩子对自己以前的错误有重新的认识,对以后做题中减低失误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我再教育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工作号,一通探讨生活中的点滴事。


震哥说事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经常出错。那么,怎样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这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要解决好问题,必须熟记数学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比如,一个求圆柱体表面积的问题,如果你连圆柱体是由几个面组成的都不知道,又记不住面积公式,你如何去个解答这个问题呢?

二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要找出所求的问题是什么,已知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分析已知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决定用什么方法解答。审题时切忌走马观花,一眼而过。有些同学解决问题时答非所问,就是审题时不认真造成的。

三要注意把解决问题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这样一个问题,"把一根木头锯成2段需要3分钟,把它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钟?"这个问题要明白把木头锯成2段需要(2-1)次,锯成5段需要5-1(次),才能正确解答。

最后,还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问题解答完后要认真的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发现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商州刚子


小学数学有如下特点:1、连续性强,形如一块砖砌的墙,某部分缺一块砖并不影响把整面墙壁砌完,但是不牢固极易影响其稳定性;2、层层叠叠性,形如古时瓦片铺盖的屋顶,远观无妨经不起考验,雨天漏雨影响大局;3、基础生技巧,数学学习技巧性很强,原因是因为一个词语可以解释很清楚:骨头连着筋,有一点点知识不懂就会影响整个知识空间的连续性;4、内心的小看性,大家对小学知识的小看不重视,认为人人会做,但不知其所以然。


木子分享


1、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审题就是要审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数量关系。知道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2、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学生解决问题是要通过对事情的理解和对数量关系的掌握来确定算法的。小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将事情的数量关系概括、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是提高正确解题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