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效應」:從孫正義到NBA,抗議的人是怎樣一群“鴕鳥”?


「鴕鳥效應」:從孫正義到NBA,抗議的人是怎樣一群“鴕鳥”?


孫正義事件

今天,軟銀集團CEO孫正義上熱搜了。孫正義發推文表達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擔憂,並宣佈自己將尋求相關方面的合作,為人們提供100萬份免費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但孫正義的這一計劃遭到日本網友的集體抵制,其中不乏一些醫療專業人員。更有甚者搞起了陰謀論,稱韓裔的孫正義讓醫療機構冒著不堪重負的危險,目的是搞垮日本的醫療體系,讓日本成為第二個意大利。孫正義遭到炮轟以後,表示收回提議,原因是“人們對該項提議的反應不好”。


同日,美國NBA有球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隨後NBA官方宣佈停賽;著名演員湯姆·漢克斯夫婦在澳大利亞也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國外疫情嚴重升級,但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抵制戴口罩,抵制不扎堆,抵制做核酸檢測呢?這就要聯繫到心理學中的一個現象——鴕鳥效應。


鴕鳥效應


「鴕鳥效應」:從孫正義到NBA,抗議的人是怎樣一群“鴕鳥”?

鴕鳥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鳥,它們脖子長,腿長,奔跑速度非常快,一般生活在沙漠地區。之前很多人可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鴕鳥遇到危險時,不會全力奔跑,而是會把頭埋入草堆或沙土裡,以為自己看不見,就可以躲避危機(當然,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也有部分人推測鴕鳥這樣做是在偽裝和隱蔽)。不過,心理學家根據這個現象,把矇蔽視線自以為安全、逃避現實、自欺欺人的現象歸納成“鴕鳥效應”。


給人們的啟示

“鴕鳥效應”是一種消極避世的心理現象,也包含了沒勇氣去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實際上,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而這些做法除了暫時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對解決實際的問題根本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鴕鳥效應」:從孫正義到NBA,抗議的人是怎樣一群“鴕鳥”?

此外,鴕鳥效應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我們即使有一定的對抗危險的能力,也需要“眾人拾柴火焰高”,一隻鴕鳥面對危險,或許會消極避世,那一群鴕鳥在一起,就可以相互協作,共同抗敵了。而且,鴕鳥們對於環境危險程度的評估,真的客觀嗎?一有風吹草動就採取迴避的態度,實際上是武斷而消極的。切實評估環境,輔以自身的能力,才能解決問題,而這正是人們需要學習的。正如剛剛確診的那位NBA球員,非得采訪之後摸遍話筒和其他設備以示抗議,真的是勇敢的“鴕鳥”嗎?怕是隻有愚蠢二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