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技術結構判斷:未來一年當升科技股價波動區間技術結構推演測算22—35元。此結構區間為純技術結構推演。更多基於個股估值建模與股價匹配的計算請關注術道有方後續研究。(股市有風險,觀點僅供交流之用,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股價走勢圖(前復權)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公司簡介

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當升科技”,股票代碼:300073),起源於中央企業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個課題組,逐步發展成為我國鋰電正極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於2010年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已發展成為鋰電正極材料及智能裝備領域集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產業運營於一體的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

其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持有北京礦冶科技集團100%的股權,當升科技股權相對集中。其機構持倉中有博時、光大、景順和廣發等優秀基金。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機構持倉圖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公司大事記階梯圖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產業鏈

當升科技主營收入構成中,鋰電正極材料佔比最大,因此此處以這條產業鏈為主。當升科技處於鋰電池產業鏈的中游,扮演生產商的角色。鋰電上游主要還是原材料,以鈷、鎳、錳和鋰為主。其產品基本應用於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以及數碼電池等領域,因此下游主要是新能源汽車以及電子產品。

財務數據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2018年當升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為32.81億元,其中鋰電正極材料及其他材料佔主營業務收入94.73%,剩餘部分主要是智能裝備,佔主營業務收入的5.27%。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目前市場投入應用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可以分為四種,分別是:

1.鈷酸鋰:鈷酸鋰即LCO,是第一代商業化正極材料,在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漸改性和提高,可以認為是最成熟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具有放電平臺高、比容量較高、循環性能好、合成工藝簡單等優點。但該材料中含有毒性較大的鈷元素,且價袼較高,製作大型動力電池時安全性難以保證,因此主要用於3C消費電子。

2.錳酸鋰:優點成本低,原材料錳十分豐富;缺點是高溫循環性差,能量密度低。主要應用於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

3.磷酸鐵鋰:磷酸鐵鋰是目前廣受關注的正極材料之一,其主要特點是不含有害元素,成本低廉,安全性非常好,循環壽命可達10000次,這些特點使得磷酸鐵鋰材料迅速成為研究熱點,磷酸鐵鋰電池也在電動汽車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磷酸鐵鋰的缺點也較為明顯,即能量密度低。兩者綜合作用,使得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低於鈷酸鋰和三元電池。因此磷酸鐵鋰電池主要應用於電動大巴車及少量乘用車中。

4.三元材料:通過鎳鈷錳三種元素的不同配置將為材料帶來不同的性能,常見的可分為NCM正極(NCM111、523、622、811等)和NCA正極,其中NCM主要應用於日韓系和國內等電動車,NCA主要應用在特斯拉使用的松下電池以及其他方面。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從其營業收入增速來看,企業從2014年開始表現出很強勢的增長,在2017年之後增長速度出現下滑的趨勢。在2014年以前公司主要是以傳統的鈷酸鋰正極材料為主,前面講過這種正極材料主要用於3C消費電子,2014年受到消費電子和動力汽車市場的影響,鋰電池正極材料更新迭代速度變快,同時對其性能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這就導致企業原有的產品產能出現過剩。也就是這一年企業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積極調整自己傳統的研發思路,憑藉自身在這個行業多年的經驗,又積極動員自己的精兵強將,最終研製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並在這一年募集資金使得“江蘇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產。實際上在2014年公司相當於賭了一把,在新能源汽車剛剛露出苗頭時(當時主要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選擇了三元材料,從後來的發展我們可想而知,當升科技賭贏了。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從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和淨利潤的情況來看,符合其歷史發展。2014年之後三元電池的產能逐漸增加,企業的盈利狀況開始有所好轉。2016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負值主要是當年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公司通過背靠背採購模式,降低自身的成本,但銷售回款的週期大於了採購原材料的週期。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從企業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來看,企業的毛利率和淨利率的提升主要還是在2014年-2017年這一階段,這也符合其發展的預期。在2017年之後均有所降低,一方面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繼續退坡,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影響比較大;另一方面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帶動,使得鈷、鋰等原材價格大幅度上漲,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從其ROE和ROIC來看,基本情況與前面所闡述的發展階段一致,2014年-2017年企業一場豪賭贏了之後,迎來了他的春天,ROE和ROIC迅速提高。

當升科技研究分析

企業對下游的話語權主要看其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其下游客戶主要是韓國三星SDI、LG 化學、SKI、日本村田(原日本SONY)、AESC、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其下游客戶較分散,同處於生產鋰電池正極的生產商也比較多,企業的話語權較弱;企業對上游的話語權主要看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企業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應商,由於其原材料較為稀缺,價格波動受到市場因素影響比較大,因此企業對上游的話語權較弱。

從公司2020年2月29發佈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8,417.54萬元,同比降低30.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潤-20,901.03萬元,同比降低166.11%。主要是計提比克應收賬款壞賬和中鼎高科商譽減值。這無疑是一顆驚天雷,不過凡事不可能總一帆風順,畢竟當升也有好運的時候。這件事短期對當升科技影響較大,但並不能據此斷定當升科技不是一家好公司。

總結:對於新能源汽車電池,未來主要是向高能量密度和大容量方向發展。根據安信證券發佈的數據來看,當升科技在振實密度和比容量方面,均在容百科技、北大先行和長遠鋰科前面;從中泰證券發佈的數據看,當升科技在國內NCM三元正極材料競爭市場中,2018年市場集中度中:長遠鋰科(10%)=寧波容百(10%)=當升科技(10%)>振華新材料(9%)>湖南杉杉(8%)。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旦電池技術出現突破式的進展,整個市場的格局也將正式定性,因此可以持續關注新能源電池技術的革新狀況。(因2019年年報尚未公佈,此文僅從公佈的前5年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說明)

當今股價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請移步術道有方專業估值報告庫。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的全部內容只提供給讀者做參考之用,不作任何投資建議。且不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