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在对家族企业的理解中,要关注的并非家族,而是企业

在对家族企业的理解中,要关注的并非是“家族”,而是企业。

——德鲁克《变动中的管理界》

德鲁克说,在对家族企业的理解中,要关注的并非是“家族”,而是企业。家族企业最应该注意的是,除非家庭成足够的优秀,否则绝不可以委以重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这方面,日本本田公司就做得比较好。

德鲁克:在对家族企业的理解中,要关注的并非家族,而是企业

日本本田公司是一家主营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的大型企业,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本田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创新一下子坐到了第25位的宝座上。本田公司之所以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本田宗一郎的用人上一直都遵循着“任人唯贤”的原则。1968年,法国举行了一场赛车比赛,一名车手驾驶着本田公司制造的“气冷”式赛车参加了比赛,但由于车速过快导致赛车失控撞上了围墙引起油箱爆炸,导致车手被烧死在车内的惨剧。这次事故让本田的很多技术人员开始致力于“水冷”式车身的研发。本田宗一郎经过再三斟酌最终同意了技术研发人员的建议,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开发,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出了一款带有“水冷引擎”的新车型,一举占领市场从而为公司赢得了大量的利润。与此同时,本田宗一郎也对这几个技术人员表示出巨大的信任并委以重任,就这样,本田公司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德鲁克:在对家族企业的理解中,要关注的并非家族,而是企业

在选取接班人的问题上,本田宗一郎更是表现出了企业家特有的大局观和前瞻性。据说,当年本田宗一郎为了给别人让贤,甚至用眼泪去劝说任该公司常务董事的弟弟一起退休……但是,我们从本田公司的发展进程来看就不难看出:本田公司是本田宗一郎一手创办起来的,可以说是一个家族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如果让其子女来一个子承父业也不会有什不妥,但是本田宗一郎却没有这么做,他甚至压根就没想让自己的儿子来接管他的事业。对此,本田宗一郎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经营哲学:“家庭归家庭,事业归事业,这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本田宗一郎在他创业后25年时,也就是他60岁的时候选择了退位,将本田的事业交给了当时才45岁的河岛喜好。十年后,河岛喜好秉承了本田宗一郎“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精神再次将接力棒传给了51岁的久未是志……就这样,在本田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发展很快进入了日新月异的阶段,不仅奠定了本田四轮汽车事业的坚实基础,还一跃成为继丰田、日产后,日本汽车行业中第三把交椅的占有者。

德鲁克:在对家族企业的理解中,要关注的并非家族,而是企业

由此可见,领导企业就像是进行一场接力赛,只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才能选拔出一个个出类拔萃的企业领军人,而这一个又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军人又将带着企业奔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走进一片又一片新天地。因此,企业要想得到恒久、稳定、快速的发展,在用人上就必须学会像本田宗一郎一样做到举贤不唯亲,只有这样,事业才会成功、基业才能常青、社会才能进步。

如何才能做到任人唯贤?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把握住两个基本点:

第一要有“公心”。关键在于无私,对能力强于自己、品德贤于自己的人,要加以举荐,或使他来代替自己,或使他居于自己之上。在选才上无私,就是要抛弃个人成见,客观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即使对其并不喜欢,也决不以私害公、以私误公,而应毅然选拔。

第二是公而忘私、虚怀若谷,有很高的素质,能够不计较个人恩怨和得失。聪明的中国古代哲人说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尽管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也反对裙带关系,可是选拔人才就不自觉地搞亲亲疏疏,其中原因是他们总凭个人的私欲、私情来举贤选才,这就偏离了公正客观的选才标准,发展下去,势必会出现小人得势、贤才失势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