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凋敝,其實是文化的消亡

朋友說了一件事:村裡前些年集資打了一眼井,幾年來,為全村人提供抗旱用水和生活飲水。有一村人兼職管理,管理費在水費裡多收一點,也就是個辛苦費,大家也都理解。年前的時候,另有人從原管理員處強行拿走鑰匙,自己去做了管理員。按說若能蕭規曹隨,也會相安無事。但新任者素來刁蠻無賴,做了管理員後,村裡人飲水便沒了保障:這人是心情好了便按時上水,心情不好,五六七八天不供水是常態。但村裡人卻只是找出了十多年前的水甕水桶,從沒人想過改變這種管理模式和換掉管理員。

這是當前鄉村建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鄉村的凋敝,不僅是鄉村的空心化,更重要的是原有文化傳統的喪失。今天的鄉村,缺少了人氣,缺少了活力,也缺少了千百年來鄰里和睦互助的美好傳統。這種傳統的代表人物---鄉紳,傳統鄉村的精神和文化領袖,鄉村道德規範的示範者和引領者,在疾如洪水猛獸的功利文化衝擊下,一敗塗地。鄉紳的消亡給一個時代畫上了休止符,暗示著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鄉村文化的消亡。而取而代之的會是什麼?叢林法則已無再生土壤,但由人性之惡衍生出來的暗黑勢力依然在潛生暗長。無賴,沒有底線、蔑視規則、踐踏道德的一部分人的崛起似乎很難避免。那麼,如何避免這種停滯或者倒退?新的鄉村秩序雖然已經建立,但文化的缺位,讓這種秩序顯得生硬。所以,只有重新構建新的鄉村文化體系,使其火傳不盡,瓜瓞延綿,這應該才是新時代鄉村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