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有的人對於日本即使死亡一億人也不會投降表示懷疑,二戰期間日本人口數量也就七八千萬人口。顯然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日本人為的是表明自己死戰到死的決心。


在這裡要強調的是,本人不是哈日派,無意恭維日軍招大家唾罵,但很有可能,如果天皇不下詔投降,日本人真的有可能戰至最後一人,做到一億玉碎。

不要以為這是危險聳聽,如果您系統的讀過《菊與刀》就會相信所言非虛了。這本書是二戰期間美國政府聘請頂尖的知日派學者寫的,專門用來剖析日本人的書,對日本人精神世界分析的極為精準。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日本人執行一億玉碎,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那麼讓咱們先看一下,二戰後期,在日軍已經完全喪失了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與美軍的幾次交鋒吧。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一、傷亡慘重的登陸作戰

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爭的後期,圍繞一些關鍵島嶼的控制權進行了反覆爭奪,其中最為著名的包括,在1944年的馬里亞納群島美軍先後進行了塞班島、關島、提尼安島等的登陸作戰,1945年的硫磺島戰役和沖繩戰役。

幾乎每一個島上的絕大部分日軍在孤立無援,物資奇缺的情況下,儘管意識到了抵抗顯而易見的結局,仍然選擇進行了激烈的抵抗。

在這些島嶼上,日軍通常修築遍佈全島的地下工事,坑道遍佈,在關鍵點設置交叉射擊火力,自知取勝無望,目的只是為了儘量多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就拿塞班島來說吧,這裡至今到處仍遍佈當時慘烈戰爭的痕跡,附近海域仍留有被擊沉後半露在海面上的戰艦,沙灘上鏽跡斑斑的坦克,叢林裡橫七豎八的火炮,矮山上被擊穿的洞穴等等。

島上有一個叫“萬歲崖”的地方,這裡是一處臨海的懸崖,下面波濤洶湧。塞班島戰役臨近結束的時候,日本在當地的普通民眾,大多是隨軍的親屬,或被迫或自願,先後都從這裡跳了下去。日本人這種喪心病狂的殘忍,時至今日站在那裡仍然能讓人不寒而慄。

類似的抵抗不是個例,而是在許多島嶼上反覆上演,且愈是靠近日本本土的島嶼,戰鬥愈是激烈。

美軍為了儘量減少傷亡,在佔據海空優勢的情況下,也針對性的採用了“蛙跳”戰術,並不是攻佔所有沿途的島嶼,而是有選擇性的進攻一些關鍵島嶼。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二、日本人的國民性格剖析

(一)神話了的天皇是日本人生活中活著的神。

日本天皇是世界史上歷史最為悠久的皇室,已經傳承了2600餘年了。一方面,天皇有意神話自己,另一方面日積月累,天皇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開始天皇是有實權的,戰國時代逐漸被架空,成為了一種圖騰,精神象徵。在日本,無論天皇有沒有實權,無論地方勢力多麼強大,都不敢或者根本沒有念頭推翻天皇。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就像日本戰國時代的傑出人物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在當時都幾乎統一了全日本,戰力強橫,甚至豐臣秀吉都敢於和明朝及朝鮮的聯軍正面對抗,但他們都不敢對抗天皇,自己都只不過是設置個幕府做個將軍過過癮而已,真的是“鐵打的天皇,流水的將軍”。

(二)極端殘忍和極其文明的共生體。

《菊與刀》裡是這樣說的,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原本這種精神只屬於武士階層,慢慢向全體國民滲透,成為了骨子裡的性格。武士道講求勇武、服從、血性,只要是主人的命令無論對錯都要絕對服從,為了達到目的也可以不擇手段,他們不僅對敵人殘忍對自己也極為殘忍。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日本人同樣崇尚菊花,尤其是在明治維新前,菊花的圖案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中,標榜的是文明、禮貌。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接人待物方面經常會鞠躬、微笑,害怕麻煩到別人。

三、一億玉碎的結局推測

正是對日本人的性格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為了避免大規模傷亡,正如大家知道的,美軍直接在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兩枚原子彈,讓日本天皇和統治階層看到抵抗是徒勞的,在一番討價還價後選擇了投降。

雖然沒有對外公佈雙方的具體協議,但明顯雙方都進行了較大程度的讓步。日本得以繼續保留了天皇制,一些二戰戰犯也得以渾水摸魚逃脫了懲罰。

那麼,如果美國沒有研製出來原子彈或者沒有投擲原子彈,抑或者即使投擲了兩枚原子彈後日本仍然也不選擇投降呢?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一)假設,美軍沒有或者根本不考慮使用原子彈。

在日軍進行全國總動員,甚至孩童都被武裝起來的情況下,在絕對的優勢面前仍然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

1945年,世界上主要的法西斯國家除了日本外均已經選擇了投降,包括德國和意大利等國,這時候不只有美國,蘇聯和英國等主要的盟國都已經能夠騰出手來一起對付日軍。

蘇聯先是在陸上擊敗了盤踞在中國東北的百萬關東軍,接著又佔領了南千島群島,從北面開始攻擊日本本土北海道。美軍是從南面清除了日本本土周圍的系列島嶼上的日軍,在東部和南部兩個方向蓄勢對日本本土展開攻勢作戰。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日本選擇負隅頑抗的話,有可能會給盟國造成慘重傷亡,有可能不會。

如果盟軍著急進攻日本本土,那麼可能傷亡慘重。美國曾對此進行過預估,有可能盟軍傷亡人數會接近千萬人,但日本不僅會面臨亡國的風險,還可能絕種。

日本畢竟是島國,在海空軍面前的戰略縱深太窄,幾乎一開始全國就會完全暴露在對方的炮火下,在無差別的攻擊下,軍民建築很快就會變成瓦礫。

如果盟軍不著急地面進攻日本本土,而是採用“窒息戰略”,那麼在己方傷亡較小的情況下仍能給日本帶來慘重損失。做法是利用海軍將日本團團封鎖,利用空軍對日軍長期輪番轟炸,日本人不是被炸死也會被餓死了。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二)假設,美軍冒天下之大不韙繼續使用原子彈。

在廣島和長崎之後,美國會將目標對準日本本土更大規模的城市,像東京、橫濱、神戶等等。這些城市人口密集,原子彈的傷亡將是極為巨大的,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傷亡,亦或是稱為屠殺。

這一波核武攻擊後,日本將盡最大限度的疏散城市居民至鄉下,同時美國國內將很有可能像後來的越戰一樣掀起反對核子武器武器的浪潮。

隨著局勢向這個方向發展,盟軍只得從多個方向對日本展開地面作戰。因為前期的封鎖和不間斷轟炸,日本物資變的極為緊缺,連普通的步槍子彈供給都會出現困難,幾乎回到了冷兵器時代。在這樣巨大的裝備代差和人員數量代差面前,日軍的頑抗將會真的像玉石一樣,美麗但易碎,失敗將直接取決於盟軍地毯式推進的快慢。

二戰後期,假如日本天皇拒絕投降,日本人會真的執行一億玉碎嗎?

綜上,二戰中日本如果選擇不投降抵抗到底,無論盟軍採不採用核武器,失敗都將不可避免。天皇制將不復存在,軍民傷亡將極其慘重,尤其是男性將傷亡殆盡,大和族很可能將不再是日本的主體民族,今天的日本也許會成為美國式的混血族裔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