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在中華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擁有各種文體的文字記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

宋詞中,有個女詞人在文史上被人們謳歌讚揚,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愛花、憐花,更與花結緣一生。

在她的筆下,那些甜蜜或愁苦的往事被浸入花的精靈之中,賦予花全新的生命。一本薄薄的《漱玉詞》裡,溢滿了各樣馥郁芬芳。

閱讀她的詩詞,揭示其中意象的內涵時,我們可將之與作者自身經歷聯繫起來。透過作品瞭解李清照的一生,尤其是情感歷程。所以,要理解李清照就要真正讀懂她的詞,而理解她詞中的意象,就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是我們打開李清照內心的一把鑰匙,由此可以剖析到她內心真正的情感深處。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1,李清照詞中梅意象的內蘊

梅花,花色或白或紅,寒冬臘月凌寒盛開。在文學作品中已經不單單是作為一個觀賞性的物品而存在,而是內附著文人們的寄託,已經成為一種精神或多種精神的代名詞。

就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的那樣:“有我之境,以我物觀,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李詞中對於花的描寫是個人情感和信念在客觀事物身上的反射。

李清照至愛梅花,眾所周知。

在她生活的那個年代,環境惡劣,所以梅已經不能自己靠自然存活,所以種植的梅花越來越少了,又因為她天生的好奇心,等她到汴梁的時候,就在她的住所附近栽種了一株梅花。

從此之後,梅不僅成了她的詞作的主人公,不便說明的話都託梅表達。梅的命運軌跡幾乎與李清照的命運軌跡重合了。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在易安居士的詞中,不僅有專門的詠梅詞,而且另外還有有五首詞中提及到了梅花。由此可見,易安居士對梅花的喜愛程度真是不同於一般。那就循著易安居士不同的人生階段,少女時期,婚後生活,寡居歲月,去解讀不同時期詠梅詞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心境和感受,揭示詞人筆下梅花的內涵。

讀罷李詞,我們不難發現,清照最愛且歌詠最多的還是梅花。李清照詠梅的代表作有:《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滿庭芳》(小閣藏春)、《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清平樂》(年年雪裡)等七、八首。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其中的《漁家傲》寫於詞人出嫁前夕,是一首詠蠟梅的詞。詞人當時青春年少,家境富裕,好花美酒任其享用。

從詞中“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等句看,李清照當時還處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她自矜自得的狀態,展漏無疑,借梅自況的意味非常明確。

再以《玉樓春》為代表,一方面暗指自己憔悴不堪,愁苦至極,都無心倚欄眺望;另一方面是自己為含苞欲放的“難枝”的命運擔憂。因此詞人和梅花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所以本詞主要表達的是:憑藉關注未來命運,揭示了李清照因為政治上的動亂,深處憂患之中,發出了命途多舛的身世之嘆。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以《孤雁兒》為代表,李清照想把折來的梅花寄給亡夫,然而“沒個人堪寄”。再到《清平樂》已經寄託了家國之思。從《漁家傲》到《孤雁兒》,再到《清平樂》。梅意象也經歷了香臉旖旎、憔悴悶損、沒人堪寄、故梅難見的變化。

李清照的詠梅詞經過了自況到悼亡再到家國之思。

思想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都是人生遭遇導致的,思想得到了昇華,已從眼前的鮮花美酒的小世界裡脫離出來,上升到關注社會的大世界裡了。

2,李清照詞中菊意象的內蘊

菊花凌霜傲放,不隨著其他花卉的枯萎而枯萎,一直以來被人們推為逸品,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了,文人們以菊為意象的詩詞也是很多的。其實,相比較之下,人們對李清照詠菊詞的關注沒有詠梅詞的關注多。

在李清照的寫菊花的詞中經常瀰漫著一種淡淡的憂愁,但詠菊詞也是飽含著她的重要情感的。在《鷓鴣天》中,李清照寫到“不如隨分樽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在這裡我們分明可以看到她對菊花也是由衷喜歡著的。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在李清照的詞中,涉及菊花的有《醉花陰》、《多麗》、《聲聲慢》、《鷓鴣天》四首,如:《醉花陰》所表達的是思婦的情愁;《聲聲慢》所抒發的是孤單憔悴的苦愁。在這幾首詞裡可以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詠菊的是《多麗》一詞。

其中,在詞的下片,不穩定的天氣促使了白菊迅疾的枯萎,就是格外愛惜它,它也會很快憔悴不堪的。這裡的惡劣環境暗指當時的政治環境,白菊暗喻詞人自己。她在那種環境了,早晚都會支撐不住的,她也有很深的危機感。

詠菊但是沒有寫到“菊”字,而以菊隱喻自詠,輕視鄙俗,不甘心不願意與世俗為伍。雖處在政治飄搖的年代,但詞人還是希望可以保佑一顆純淨的心,保持高尚的內在品格。此詞讚賞白菊的自然高逸,也表達了詞人自己的人格追求。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菊花的意象,在清照的筆下,彷彿正是一個清瘦的女子。

其中的《醉花陰》約寫於二十一歲時,在這個時期李清照經歷了一年的獨居生活,飽嘗相思之苦,由此寫出了這首“壓倒鬚眉”的詞作。

詞中“人比黃花瘦”這句有更深厚的情感,更顯深沉的意境。

瑟瑟西風中花瓣細長的黃菊花與簾內清瘦憔悴的女子疊印在一起,傳神地描繪出一個被離愁磨損的思婦形象。此時的菊花已不單是高潔隱逸的象徵了,還被詞人賦予了一種憔悴柔弱的女性形象。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3,李清照詞中其他花意象的內蘊

荷花總是給我們出淤泥不染,清潔高雅的形象,也總是和少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李清照的詞中,涉及荷花的詞共有四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和《雙調憶王孫》分別涉及到在“藕花”、“蓮子”。

這兩首詞中的意象基本給人以清新的感覺,明快的節奏,使人感到輕鬆愉悅。而在《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以花殘香消的蓮藕為寄託,表達了悽絕的相思之情。在她的詞中,另一首與荷花有關的是《南歌子》(天上星河轉),李清照通過這首詞將思念亡夫的種種“情懷”寄託在一件繡著蓮蓬、藕葉的羅衣上,而且寫得十分妙合自然又深情動人。

荷花在易安居士的筆下變化莫測,彷彿成長的女性一般。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前期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沉醉美景,誤入藕花深處,驚慌中引得鷗鷺四散而飛,此時是閒適無憂的少女形象。後期就如《一剪梅》裡荷殘香消,獨泛蘭舟,看花謝水流,被相思纏繞情愁萬千的思婦形象一般。

由《如夢令》到《一剪梅》,由少女到思婦,無論是荷花意象,還是女性形象都更加完整,更富深意了。

在易安居士的詞中也有寫海棠的詞,而且海棠在古代也是經常被文人所採用的。而易安居士提到海棠的是在《如夢令》中,詞人寫道:“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海棠經過一夜的風雨後,是否還完好呢,詞人非常擔心,於是急迫地詢問侍女,而侍女卻不以為然,滿不在乎,所以詞人道出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說到賞花,我只佩服才女李清照

“綠肥紅瘦”裡滿含著她無奈遺憾惆悵的情感,從中也體會到了一個少女無限的自憐之情。同時,詞人也藉由海棠表現出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的情懷。

清照筆下的桂花形象與現實中她晚年的形象契合了,平和含蓄,超脫世俗之外了。在她專門的詠花詞中,有兩首是詠桂花的。她在《鷓鴣天》中發出了“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的感慨,責怪屈原忽視了桂花,甚至她自己都覺得最愛的梅都不能和桂花相提並論了。

詞人少女時期常以梅為伴,到晚年時期卻終日與桂花為伴了。因此,詞人受桂花影響,內心也逐漸平和安寧,對過去的愛恨情愁都已逐漸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