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現在互聯網時代,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很大,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但普及我們日常生活模式,也成為我們每天必不能少的工具。

來自各大平臺媒體信息的衝擊,點開推薦的內容,一掃而過,不以求真的評論。壓不下輿論,避免不了的爭吵,這個讓我們方便又讓我們忙碌的工具,也就是目前的互聯網現狀。它不僅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還為我們提高獨特的娛樂方式。


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要說上網,主力軍應該是我們90後這一大片群體,從小時候的生活水平變與上一代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相差甚遠,我們這一代的生活條件可以說是一條分水嶺,這就就導致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不懂得珍惜,無拘無束,大量揮霍。年輕人都崇尚自由,消遣,自我佛系。

現在信息化全面水平與國際相接,信息更加透明,獲取信息的方法也更多,看到的東西也就更多。有時就會更不加思索就定義一個事情的真偽性,開始留下自認為合理正確的意見。

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我們每天的生活也是被各種廣告和各種活動所圍繞,然而卻存在一種不合理化的現象!現在的年輕人都說自己沒錢,欠各種平臺的錢,但每當購物時彷彿又覺得自己有錢了。遇到其他消費時卻又說沒錢,沒錢交費,沒錢談戀愛,還沒錢吃飯,自己下完訂單發個朋友圈說要吃土了!

為什麼要吃土?我們的錢呢?錢花在哪呢?

之前特別火的街頭採訪,某某大學生一身穿搭幾千甚至更高,一萬生活費左右的都有,當然他們也並非都是有錢人。究竟是什麼在驅使他們需要這種超高消費水平呢?

這些超高消費水準的東西一般都是什麼鞋子、化妝品、包包這些不具有投資屬性的物品。


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每天身上挎香奈兒的包包,噴著古馳的香水,穿著謎一樣那麼貴的AJ,手裡拿著最新款的iPhone,打扮的像一位成功人士,彷彿不會打籃球的自己穿上AJ走上球場,就會有女生看上他。

一個包一雙鞋,從它的原料,產線,做工流程,都比較透明的化的時代,為什麼還能賣到那麼貴呢?就因為它的logo嗎?受全球嘻哈文化,明星文化的影響,潮鞋所引領的時尚市場,也正式爆發,各種平臺簽約,明星上臺所穿潮鞋,眾人圍觀。各種限量(飢餓營銷)等策略吸引著一大幫人瘋狂搶鞋,更有背後的炒鞋文化和職業玩家。

穿上這名牌你就是這條馬路最靚的仔;背上這個包,你就是獨立自信的女人;用上這個東西,你就是高端玩家了。


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為什麼要花錢買這些偽精緻的東西?

你不是在為你喜歡的東西花錢,你是在這個精緻的概念花錢,你可以自由定製什麼東西是精緻,可是,誰來定義什麼東西更精緻呢。我們正沉迷於消費主義所偽造出的文化中,我們要思考!誰來定義精緻?

比如像鑽石這種產品,做為上個世紀最成功的營銷案例,是最沒有工業價值的,儲存量還是驚人的石頭。通過一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瘋狂營銷了,最終在全世界的女人心中植入了鑽石等於愛情的概念。

單純推銷產品早已不是廣告公司們的追求,推銷一個理念,綁定你的審美,再替你定義精緻,這才是當代傳媒的威力。——IC實驗室


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資本家們很會包裝精緻,用一種脫離俗舊邁向成功中性詞“輕奢”,這才是我們應該過的年輕人生活。“穿著特步,用著小米就是屌絲;女人就應該學會花錢打扮自己;聰明的女人就應該學會花錢投資自己;錢不是省出來等等。

身邊被填滿了消費主義,像我們這種在校學生或者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工資水平低,不滿足資本家們的胃口咋辦?那怎麼才能買想要的那個精緻的東西呢?

商家很貼心替我們想出瞭解決辦法,我們可以用分期,花費,白條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商家和買家巧妙地形成合作共贏的模式,資本們不光賺著我們現在的錢,還透支著我們將來的錢。你月薪過萬,若餘額為零,“那你就接近成功人士了”,超前消費會可能堵死你將來脫離財務自由的機會。

人是貪婪的,如果可以提前實現自己的滿足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願意延遲。


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某某大學生裸貸,某某大學生欠下高利貸逃離,甚至走到最後跳河自殺的都有,等諸如此類的信息。真是可憐辛苦把你養大的父母。

除了生活必用品的超前消費,各種節日也是層次不窮。年輕人們的七夕節,520,情人節,聖誕節,紀念日,濃濃的消費儀式感,“你不給賣我口紅就是不愛我了,什麼能為你花錢的男人才是真的愛你,那我們國民老公思聰愛的人可太多了。

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資本們偽造的消費文化6.18,雙11,雙12等各種活動,各種優惠,各種補貼。想必剁手的大有人在,剁手前你所準備一個月的時間,用來轉發給各種幾年沒聯繫的朋友一條鏈接,收能量,蓋樓等,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累計在你期待商品的價值上,就等著你凌晨12點剁手所帶來的狂歡。

問了問身邊的剛畢業的朋友,卑微地諮詢了他們關於存款問題,基本都是沒有存到錢。

手機支付所減少的視覺衝擊,裡面的錢潛意識地被當成數字。同樣是5000元,拿著一砸錢去買跟你線上支付所帶來的衝擊是不一樣的,心理學上把這種類似摸不到的東西劃分隨時都可以丟棄的虛擬賬戶。


商家是怎麼忽悠人們“高價搶”不值錢的東西?

避免這種超前消費的方法其實也非常簡單,簡而言之:剋制消費慾望。不會理財不會投資不要緊,先學會存錢。當你開始存錢、規劃收支,不再為那些消費環境裡營造出的慾望和幻覺裹挾時,你就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同齡人。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再多的包和鞋,朋友圈裡再多的秀和美,終究如夢如幻,不切實際。別為別人的眼光丟掉了自己原本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