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核保大揭祕(詳細攻略)


​許多朋友在體檢時查出點小毛病,比如結節、息肉、血液指標異常……醫生一臉淡定地說沒有大問題。可是一買保險,核保結果卻是除外、加費、延期,甚至拒保。

前兩天,就遇到一個朋友,因為有甲狀腺結節,醫生說沒事,但是被保險公司除外了。很多朋友都會因為健康異常,被保險公司加費或除外。所以很多朋友會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保險公司的判定規則和醫生的規則如此不同?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醫生和保險的標準不同?


從健康的視角而言,醫生肯定更權威。為什麼醫生都說無需治療,只需要常規性的定期隨診檢查就好了。但是保險公司卻做出如此嚴格的判定標準?


核心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出發點不同!

一個著眼於現在,一個著眼於未來。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也是不同的。

詳細來說,同一個症狀,醫生和保險公司看待問題的立場是有區別的。醫院醫生的體系,是臨床醫學;而保險公司的核保體系,是核保醫學。雖然都是醫學,但是這兩個體系並不完全相同。

醫生考慮的是對於當下的治療,疾病對身體和生活有什麼影響,是否需要治療,緊迫與否,並針對性的提出建議,能不吃藥最好,能吃藥就不手術;

而保險公司更注重長期的風險,未來疾病導致的出險概率有多大?比一般人出險概率高多少?在保險公司的承受範圍內嗎?可能有些朋友覺得核保就是保險公司用來規避風險,推卸責任的。還真不是。保險公司想盈利,就必須對風險進行精準定價,比如設置健康告知、核保。

只有風險一樣時,大家交的保費才一樣。對身體健康或只有小毛病的絕大多數人,健康告知、核保都是為了提供一個公平的概率區間,讓我們更公平的買保險。

健康的人少交錢,小毛病的人多交錢或者不保障風險較高的部分。如果所有人都按照同樣條件買保險,結果必然是賠付率上升,保費上升,產品停售。這樣成本還是會轉移到投保人身上,對身體健康的人群很不利。


保險公司是如何核保的?


核保,簡單來說就是保險公司評估客戶的風險,決定保不保的過程。

在投保前,保險公司會問我們很多問題,比如:

健康問題:身高、體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既往理賠情況等

財務問題:收入、家庭財務、保險需求、投保保額等

其他問題:年齡,性別、職業、居住地、是否曾被拒保等

保險公司會根據這些因素來綜合判斷每個人的風險大小,給出不同的核保結論。一般來說,核保的結論可以分為2大類,可承保的和不能承保的。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1)標準體承保(簡稱「標體」):這是最理想的情況。比如小的子宮肌瘤、輕度貧血、輕微脂肪肝、BMI指數高一點點等輕微異常情況,可以正常承保。

(2)加費承保: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承保結果,意思是說用比普通人高的費率進行承保(比如多交20%的錢)。像重度脂肪肝、超重伴肝功異常血脂異常、較為嚴重的慢性宮頸炎還有乙肝加費佔比也很大。

(3)責任除外:以後現有疾病出險是不能正常獲得理賠的,而其他部位的疾病出險可以正常理賠。比如甲狀腺結節,一般除外甲狀腺癌及其轉移癌責任。

(4)延期承保:就是需要經過一定時間觀察再決定是否承保。比如宮頸炎伴隨HPV陽性,中-重度脂肪肝等可能經過治療或運動後有所好轉的,會採取延期的方式。

(5)拒保:直接被保險公司拒絕,這種情況是最壞的。


不同類型的保險,核保的尺度、原則有所不同,有些保險核保寬鬆,有些核保嚴格。但核保結果對用戶的有利程度,都是:標體承保>加費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承保>拒保。


保險講究公平性,如果身體沒那麼健康的人要加入保障,要麼多交錢,要麼不保障風險較高的部分,只有這樣,對其他健康的用戶才公平。


情況分析之“加費承保”


加費承保,意味著整體風險比較高,保險公司要為這些風險付出更高的保障成本,保費自然也比普通人高。


被加費了,保險還買嗎?


如果加費額度在預算範圍內,建議大家能保就保,畢竟獲得保障才是我們買保險的最主要目的。其實,被加費,也是一種幸福。保障方面相比於除外承保,加費沒有喪失應有的保障,更有利於我們。


長遠來看,加費也意味著你現在的身體情況有一些不可忽視的風險,如果現在不投保,將來一旦病情有加重的跡象,後期再想投保就會更困難了,甚至會有被延期或拒保的可能。

所以,核心的重點,還是要趁著健康,儘快投保。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情況分析之“被除外承保”


除外承保,意味著某些方面風險較高,所以保險公司將相關保障排除在外,但是保費和標體承保一致。

被除外了,保險還買嗎?

可以多嘗試幾家保險公司的產品,看看核保結論有沒有不同。如果你已經投保過很多家保險公司,找不到更好的核保結論,建議接受現實。

至少對於現在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了。想想那些被拒保的朋友,除外承保總比拒保強。而且,即使有些疾病被除外,我們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甲狀腺結節投保重疾險,有很多公司規定除外甲狀腺癌。但被稱為“喜癌”的甲狀腺癌,5年生存率很高,而且治療費用也不是非常高。這種情況下,即使被除外,影響也不會很大。

保險主要的作用是保障我們無法承受的風險。

加費和除外,應該選哪個?

有些朋友投保了很多家保險公司,有的加費承保,有的除外承保,那要怎麼選?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加費後仍在預算範圍內,可以選擇加費承保,獲得更全面的保障;

如果加費後已嚴重超出預算,或是對相應疾病比較樂觀,可以選擇除外承保。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核保」的具體情況介紹


這裡歸納了五種需要核保的情況,如下:

● 告知患有疾病,或體檢異常,且已治癒

● 告知患有疾病,或體檢異常,但未治癒

● 告知出生異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

● 告知新生兒異常:疾病

(1)告知患有疾病,或體檢異常,且已治癒

具體患什麼病?門診治療還是住院治療?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舉個例子:A告知囊腫術後,那麼基本需要提供的資料是:住院病歷、病理報告、術後提示無異常的複查報告等;若疾病已治癒,一般可以標體承保。


(2)告知患有疾病,或體檢異常,但未治癒

因為是未治癒,所以除了相關病歷還需要提供:近期的複查報告,越近期越好,越能反應目前的疾病情況;


舉個栗子:A告知子宮肌瘤,提供前年體檢報告提示肌瘤大小為1.0*2.0cm,這種情況下無法給出答覆,因為不知道現在肌瘤有多大,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後肌瘤增大超出5cm呢?


所以需要提供近期(近半年內)的婦科複查B超報告,知道近期肌瘤的大小情況,才可給出核保結論。


那後面沒有去複查的怎麼辦?因為現在單位每年都有體檢,可以看看近期體檢報告是否含有此項檢查,若否,建議去醫院複查一下。

OK,說到這裡,疾病或異常沒有治癒的情況,核保結論可就不一樣了: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經常有人就只截個顯示異常的圖過來,或者只提供部分體檢報告,這樣是不可以的,必須是完整的體檢報告才行喔。

原因如下:

① 有些檢查可能涉及綜合考量,比如BMI/血脂/脂肪肝/肝功等幾項,一般需要綜合審核;


② 有些異常檢查需要知道詳細的數據,比如告知貧血,那就需要關注血常規中血紅蛋白的數值到底是低到哪個程度?不同程度會對應不同的核保結論;


又或者一些影像學檢查報告,比如乳腺結節,需要知道結節的大小,活動度怎麼樣,是否存在鈣化?血流是否豐富?是否存在腋下淋巴結腫大,報告BI分級如何等等情況。

當然,已提供的完整體檢報告一般是一年內的,半年內的最好,若是超出一年的,建議提供最新的體檢報告審核,因為疾病或異常在一年間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OK,只是體檢異常,並未治療的情況下,跟疾病並未治癒類似,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核保結論: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4)告知出生異常:早產、低體重新生兒

一般若是早產(孕周小於37周)或者出生時體重不達標的(出生體重低於2.5Kg),都可能入住新生兒科。但不是絕對,需要看早產多久或者體重是否只是臨界。

若有住新生兒科,則需提供新生兒科病歷資料(含相關檢查報告),以及完整兒保資料;若是沒有,以媽媽出院記錄代替即可;

需要重點提醒,根據目前保險公司的審核習慣和尺度,新生兒購買保險時會一併要求提供兒保資料,所以最好第一時間提供哈。

針對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兒可能導致的核保結論如下: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5)告知新生兒異常:疾病

如果新生兒出生後患有某些疾病或者生長髮育不正常的,需要提供的資料包括出生時病歷(新生兒科),治療相關疾病的住院病歷(兒科),後期複診、複查的資料,最重要的兒保資料也一定記得提供。

這裡涉及的也是疾病治療後的審核,是否已治癒或未治癒,需要看病歷資料和檢查結果,可能導致的核保結論有: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核保實際案例參考


下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團隊整理的在工作中遇到的常見案例,可以做下參考。


1. 28歲女,輕微地中海貧血,乳腺纖維瘤手術後複查,乳腺結節二級。

投保了復興聯合,長生,最後復興聯合標準體承保。


2. 30歲男,脾大,雙腎多發小結石。

投保了長生、復興聯合,最後長生的加費50%標準體承保,復興聯合拒保。


3. 39歲女,腎囊腫4.2cm,尿隱血+,乳腺增生,慢性宮頸炎,甲狀腺小結節。

投了復興聯合,弘康,百年,瑞泰,天安。最後瑞泰的標準體加費30%承保,弘康延期,復興聯合拒保,天安除外腎和甲狀腺,百年除外甲狀腺,加費40%。


4. 32歲男,乙肝小三陽,剛功能正常,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輕微脂肪肝。

投了天安,復興聯合,信泰,弘康。弘康的加費20%標準體承保,復興聯合加費15%標準體承保,信泰的加費25%標準體承保,天安的標準體承保無加費。


5. 35歲女,體檢查出膽囊息肉0.5cm,心電圖竇性心律不齊,子宮肌瘤4cm,邊界清晰。投了信泰,瑞泰和百年,除了百年有輕微加費,其他都是標準體承保。


6. 甲狀腺結節分級超聲4級,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晰,已見點狀血流信號。

投了長生,復興聯合,最後長生除外甲狀腺承保,其他家延期。


7. 26歲男,大三陽,肝功能異常,投了7,8家全部拒保和延期。


8. 33歲女性,尿隱血++,複查還是兩個加,保險公司都給延期了。


9. 36歲男性,體重BMI指數30.5,中度脂肪肝,有輕微高血壓(吃降壓藥血壓維持正常),全部拒保延期。


10. 30歲女,體檢肝血管瘤0.3cm,乳腺增生,HPV篩查低危。標準體承保。


從以上案例大家就可以看到,每家公司的核保寬鬆度還是很不一樣的,如果是非標體,建議不要給自己設太多限制,可以多投幾家試試。同時,對於非標體的人群而言,也要積極利用一切的利好因素,比如開門紅核保放寬,一般而言每年的12月-3月基本都會有一個寬鬆期。對於小三陽、痛風、腎囊腫等常見問題,均可以標準體無加費無除外承保。


再次強調下:在自己身體好,還沒出現任何健康問題的時候,才是購買保險的最佳時機。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總結


總結一下,醫生說的你“身體沒事”,和保險公司說的你“身體有事”,本質上不是同一件事,但都是合理的。同時我們也要清晰的瞭解,整個保險公司「核保」的流程和須知,以便更好的獲得全面保障。

本文的展開說明,也是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核保是投保的正常流程之一,我們可以重視,但是沒必要恐慌。

《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體檢異常比率高達98.75%。

所以,身體有小毛病的人才是大多數,不要害怕核保,如實告知就好。當然,能儘早買保險,提前避免風險,就更好了。雖然我也與大家一樣,希望保險永遠都用不上。但是當疾病來臨時,如果一個人有足額的保險,那無論心理上,還是經濟上,承受能力都要比沒有保險的人要強得多。

Thanks!


保險核保大揭秘(詳細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