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见闻 (一)导游

那年夏天,大约是七年前,放暑假,我就带着老妈和儿子一起去了台湾,主要是看看不同制度下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我们北方的夏季, 虽然也热,但是干爽,还是很舒服的 。到了台湾桃园机场,大约是晚上五点左右的样子,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台湾的“热情”,湿热湿热的空气迎面扑来,好像一下子进了蒸笼,好在接我们的大巴车就在附近,是双层巴士,底下装行李,上层坐人,车子又大又凉爽。

司机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干瘦干瘦的,言语不多,但一看就是地道的中国人面孔,可以信赖的样子,忽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大约是电视里总是听到两岸一家亲的宣传,好像遇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

导游在安排好所有的人员和事情后上了车,是一个大约四五十岁的男子,有着中年大叔特有的油腻,圆滑、世故、还有一些傲慢。自己说这些日子大陆团太多了,年轻的导游不够用,他们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导游也出来带团了,他平时大多数时间自己在家做点小生意。

导游大致说明了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很快和我们互动起来,说实在的,他调动人情感的能力是很强的,他从老兵乡愁说起,让我们一团人为之动容,有几个年龄大的眼睛都湿润了。

台湾见闻       (一)导游


情绪渲染的恰到好处,旅游好像寻亲之旅。

紧接着就拉起了家常,导游介绍说自己在家里有两辆摩托车,出行很方便的,眼睛里充满了自豪,询问我们出行有没有公交,或者自行车,我们说不仅有公交,而且很多人家有私家车。导游似乎不相信,竟然搞起了小调查,结果我们一团游客有一大半家里有汽车,有人家里有两辆(当时我家里就有两辆)。

接着就谈起了生活的小细节,问我们能吃起瓶装的酱油吗?这个问题让我们很反感,超市里到处是瓶装的酱油,各种品牌,各种成分的都有,买散装的倒是很难。看来在一部分台湾人眼中我们可能还是食不果腹的样子。

气氛有些尴尬,旅游有一些变味,按部就班的按照行程走,只觉得景色和南方的其他省没什么两样,街道有些窄,两边密密麻麻的小铺子琳琅满目,和国内的老城区一样,卖着各色小吃,小商品。景区,商场,夜市遇到的人也都和善并且有礼貌,无论做什么都说谢谢,似乎也成了一道风景。

有一天,导游领我们去太鲁阁游玩,太鲁阁十分险要,当时从大陆跟随蒋介石的老兵在在花莲到南投之间修一条横贯台湾的东西通道,据说是蒋介石害怕大陆打过来,准备逃跑用的,这条路十分险要,有二百多老兵长眠于此。这些老兵不完全是跟随蒋介石,有的是蒋介石抓的壮丁,离开大陆时才十八九岁,到台湾过着非常苦的日子。我们照例唏嘘、感叹、流泪。

导游忽然热情起来,述说老兵生活的种种艰难,说老兵为了生活,去河里冒着生命危险寻找玉石或者其他什么的,开了一间珠宝店,名字我记不起了,只记得导游说,买些东西,帮帮这些老兵和他们的后代吧。我们才明白,渲染了大半天的同胞情感,目的也许在此。


台湾见闻       (一)导游


旅游买一些纪念品,这是我国游客的特点。可是一进店里,感觉就变味了,每一个人发一个牌子挂在脖子上,我知道这是导游回扣用的,不仅如此,还把店门关上了,不到时间不许出去?这哪里有购物的喜悦,简直是变相的抢劫!妈妈有糖尿病,到时候需要吃东西,可是因为这个团的“消费能力”不行,晚饭时候也没放出来,直到我们要投诉,才带我们去吃饭。大半天的亲切、感动都化为乌有!

阿里山是大陆团必去的地方,我们从小就会唱阿里山的姑娘的歌曲,很早以前就很神往。这次去了,还有一些小激动,而且阿里山名不虚传,森林、云海、高山铁路都值得一看。并且阿里山地区盛产乌龙茶,我还是想买一些的。我家人爱喝茶,武夷山的大红袍,西湖的龙井、云南的普洱,黄山的毛峰都非常喜爱。这次家人特意要给他们带一些乌龙茶,这倒是让导游非常满意。所以没有任何不愉快,在导游亲切的叫姐的声音里,以前种种的不愉快都在这一壶香茶里烟消云散。


台湾见闻       (一)导游


一周的旅游结束了,台湾大致和南方一些省份一样,景色很美。台湾的人大多很纯朴善良,很有礼貌。但不幸的是这个导游让我们很不舒服,不知道他是什么党派,只知道他骨子有些自大,看不起大陆人。我想送他一个名字,就叫夜郎吧。

临别时导游说有没用完的新台币带到大陆也没有用,就留下吧。司机很辛苦,给司机好了。我们都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一个人都没给他,都送给了纯朴善良的司机师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