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话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必看)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永远都是孩子,然而对于陌生人来说,孩子首先是一个需要为自己负责的人。

父母不护短,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规则感,孩子长大后才能更好融入社会。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帖子的内容让人震撼。

有个小伙子晚饭后陪着怀孕五六个月的老婆在小区里散步。

有个熊孩子抱着篮球,跑过来朝孕妇的肚子上扔过去,小伙子没反应过来,他老婆本能的拿手一挡,但还是砸中了。

他老婆当时有点疼,就坐下了。这时熊孩子的奶奶过来了,说小孩子不懂事,就要拉着熊孩子走。

小伙子刚要发作,熊孩子突然挣开奶奶的手,又抱起篮球朝孕妇扔了过去。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话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必看)

这次小伙子有准备,一手空中抢断,顺势把篮球甩回去,命中小孩脑袋。熊孩子倒地大哭。

这位奶奶拉起来熊孩子,指责小伙子怎么欺负小孩子。

看到事情的走向,安全君不禁想说:这样护短不讲理的长辈,怎么教育得出懂事的孩子?!

今天,你觉得他只是个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懂事了;明天,社会就会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01

之前有这样一则新闻,在四川遂宁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个7岁的男孩站在车厢里,对着旁边一个年轻人连续踢了三脚。

年轻人冷眼看着他踢这三下,突然站起来揪住男童的衣领,一把将其摔到地上,最后还狠狠地踩了几脚。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话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必看)

男孩的动作,就像在不断试探年轻人的底线。

踢了第一脚,他没理我?第二脚,还是不理我。那就再踢一脚吧,反正踢了也没事。

三脚下去,年轻人怒气积满,把男孩摔倒在地。

单看年轻人的动作,下手的确很重。但是网上的评价,并不全都是指责年轻人。

甚至有一半的人说,年轻人虽然下手重,但是小孩的动作也确实招人烦。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话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必看)

事后,记者采访这个熊孩子的父母,父亲表现得十分愤怒:“那个人太暴力”。

这个年轻人或许暴力,但男孩的父母更应该反思一下,平时对孩子的管教是不是太放纵了一点,不然也不会对一个陌生人进行“三连击”。

说到底,还是父母对孩子平时的管教不多, 孩子的教养不够。

有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小,别人不能拿孩子怎么样,的确如此,当你总用“他还是个孩子”的论调来包庇孩子,孩子就会更加无法无天,不辨是非。

但是他却忘了,早晚有一天,他会成年,到时候他所要承担的后果一定比你想象得要多,这不是帮孩子,而是害孩子,占够小便宜了,社会一定会狠狠地教训他。

人生没有温室,越早让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越是最高级的关爱。

02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父母的说话方式、做事方法和思维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自己的孩子。

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被社会狠狠的教育,父母就应该好好的教育孩子。

今年6月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家商场内,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打翻了手中的粥,虽然商铺的人表示保洁员会来打扫,但是孩子妈妈表示:

儿子自己犯的错,要承担打扫责任。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话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必看)

拍摄者说:小男孩看上去并没有觉得委屈,而是蹲在地上把粥擦干净扔到垃圾桶后,和妈妈一起离开了。

这个小小的举动,引来一众网友的点赞:言传身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的品格决定孩子的一生,家庭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未来。

很多时候,孩子调皮,确实是天性。但是家长必须知道,调皮和“熊”并不是一个概念。

孩子犯错时,如果我们一直选择做他的保护伞,理直气壮的告诉别人“他还是个孩子”,那么对他将来的人生毫无益处。

03

面对熊孩子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 及时纠正错误

教育熊孩子时,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行为本身不是重点,他们可能只是通过行为传达某些观点。

搞清楚动机,才能更好地教育。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话毁了多少孩子?(家长必看)

当然,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他还是个孩子”而不在意,要及时地告诉他,哪些习惯是不好的,该怎么改正。

孩子知道了错误,才会纠正不好的习惯。

2. 适当给予表扬和奖励

小孩子毕竟还小,很多时候他们都希望获得鼓励和夸奖,所以父母在孩子们改正坏习惯或做好事时,应该在精神上有所表示。

这样孩子们才会更积极努力的改正错误,然后做得更好!

3. 学会沟通,尊重孩子

和孩子沟通时,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们的意愿。

切忌居高临下的态度,否则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一点都不理解自己。

只有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对他们进行引导的效果才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