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从「黄金时代」到「低谷时期」,还可以创业吗?

周航:从「黄金时代」到「低谷时期」,还可以创业吗?

站在过去十年终结的节点下,我们迎来了 2020 年,继 1999 年 之后又一个令人充满节点感受和复杂况味的公元纪年。我们感慨 21 世纪 10 年代过去的太快,所以在聊下一个十年之前,有必要快速回忆一下过去十年。

从「黄金时代」到「低谷周期」


十年前,我做的事情虽然是那个时代少数非 Copy to China 的项目,但我们那一拨创业者,对美国、对硅谷都是一种仰望和追随的态度,很多业务都是从 Copy to China 开始的。创业者们积极地寻找着机会,出现了数个中国版的 XXX,诸如「中国的 Facebook 」、「中国的 Youtube 」和「中国的 Amazon 」。

从 Copy to China 开始,中国的公司发展地很快,体量也很大,不管是业务规模,还是公司的估值、融资额、影响力,快速追上了美国,甚至有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于是我们内心不自觉有一种骄傲感、领先感,认为自己差不多可以了,可以跟他们平起平坐。确实如此,除了高铁,全都和过去十年的创业有关,比如共享单车、电商、移动支付。

接下来,我们从 Copy to China 进阶到要把中国模式复制到东南亚、印度、印尼.....就像当年我们向美国学习一样,现在世界似乎都在向中国学习互联网。确实如此,在今天,很多业务如果做到了中国第一,你就有可能是世界第一。

也因为这样,中国创业公司成功上岸的标志似乎就是赴美 IPO。我们认为一个创业公司 IPO 就像迎娶白富美一样,自此走上人生巅峰,成功上岸。因为当年纳斯达克能上市几家公司就已经觉得已经很牛了,现在一年几十个,特别是去年和今年集中上市的更多。最近跟一位资本市场的朋友沟通,据说接下来排队准备去美国上市的还有五六十家公司。这在过去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大家开始审美疲劳,好像上市也就那么回事,更悲惨地是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倒挂。二级市场上市了很多公司,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上市的港美股可能有不到二百家公司,但是大量公司的价值比一级市场低。我们也出现了很多批量性制造的独角兽公司,过去之所以叫独角兽是因为好公司凤毛麟角,现在是一批又一批的....

作为亲历者,从 2010 年那一波开始,我确实见证了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都以一种蓬勃昂扬的姿态一路向上。我们确实这样走过了十年,我们的心态在十年时间发生着非常快速的转变:仰视-平视-隐约领先。我们以为就会这样一路昂扬地走下去,直至真正的领先,只是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在低谷时期,我们该如何创业?


就像一列火车紧急转弯,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大家隐隐约约感受到一种拐点,似乎氛围不一样了,是不是业务的成长性没那么好了,融资没那么顺利了,估值好像也突然下降了不少,比如说手机已经连续两年销量下滑,汽车等很多领域也是如此。

所以,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不管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还是没有上市的公司,黄金时代过去了,我们的身上都沾满了泡沫。只是,这到底是一个短暂的调整、触底的反弹,还是时代真的变了?是从过去的「泡沫」周期回归到了「理性」的周期,还是局面真的变了?

周航:从「黄金时代」到「低谷时期」,还可以创业吗?

我个人更倾向于可能这不是一次短暂的调整,不是说有了 5G、IoT、AI 等新概念以后,我们迅速会迎来一个比移动互联网更大的新周期。从宏观上来讲,有的人叫不确定,有的人叫低速,我想用一种更残酷的表达,这可能是一个低谷和衰退周期的开始。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 10 年,再想创业的话,可能就是一种新命题:如何在一个衰退的周期创业?这个问题有很多的争议,有悲观的,说融资不好融了,宏观经济也下滑了,稳比什么都好;也有很多创业者、投资界的朋友们属于乐观一派,他们本能性地选择了乐观,一个创业者怎么可以不乐观呢?所以没有理由不看好未来,创业者天生就应该是乐观的。

在悲观和乐观中争论,似乎也一直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个乐观、悲观争论之外的一个新的态度——达观。听起来很玄,达观就是你既不盲目地选择乐观、侥幸,对未来的假设、选择都是基于一种乐观的假设来做判断,觉得不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会更好,当然也不是悲观,什么都不做。

达观是一种平衡的态度。一方面,我们要做一种前所未有的选择,那就是为最坏的局面做准备。比如真的没有那么好融资了,你真的还要继续像过去一样烧钱再烧钱吗?你还指望不调整成本、管理粗放,业务就能持续快速增长,公司不死吗?现在,一个公司死似乎没什么新鲜的,没钱就会死,有钱都会熬着。要说做出哪种选择能够让自己不死,就是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同时,在「危」中努力看到「机」。资本只是资源的一种,还有很多资源,在这种低谷和衰退的周期反而很多资源都会过剩出来,我们可以努力关注这个时期的新资源、新机会、新模式。比如,房租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便宜?人力的成本是不是回归正常,去掉那么多泡沫?别人投不起广告了,可能广告就会大量地便宜下来,甚至会免费赠送给未来可能能够成长起来的幸运儿,而你是不是就可以出手了。

所以,不要光把资本看作资源,要看到更多存量的资源。如果仔细研究下 2019 年整个的投资数据,就可以看到巨头们对战略投资的看法和整个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谓的很多项目战略协同性没有那么强,他们甚至不投了,过去投的公司认为没有战略协同性他们会做什么考虑呢?他们有可能会卖掉,有可能会并掉,这些都可能是你整合新资源的机会。

在这个周期,最重要的心态是什么?我想是「忘却」。


周航:从「黄金时代」到「低谷时期」,还可以创业吗?

过去十年,时代造就了很多成功,但别人的成功跟你没有一点关系。你们怎么可能试图有一个妄念,学习他们的成功来超越他们的成功呢?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成功者还有个问题是,成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他们就总想复制自己的成功,总想继续依赖自己过往的路径,守护自己的边界。实际上他们拥有的这些东西也是他们的障碍,他们没有办法或者说也不愿意相信和他们方法论不一样的新思考,更不愿意踏入自己不熟悉的陌生领域,他们不愿意尝试未曾成功过的方法。换个角度思考,这些就是你们可触摸的世界。

我们应该忘掉那些仰望的成功、追逐的神话,忘掉梦想中的巅峰时刻。忘却会让我们拥有更大的自由,正如山本耀司所说:「我们什么也没有,也便拥有了最大的自由」。忘却,才能更好地前行。如果真的是想学习,不要向成功学习,最好向失败学习,尤其是向自己的失败学习。我的失败也没有什么可以学习,不过我学习失败的态度值得学习。学完后,你们会更加尊重规律,对未来的创业之路不心存侥幸、妄念,而是更加地顺势而为。所以推荐没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们可以看看我写的(《重新理解创业》)。

周航:从「黄金时代」到「低谷时期」,还可以创业吗?

下一个十年的创业,从哪里开始?

下一个问题是,未来十年的创业,该如何开始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路径,这是我今年思考和驱动的,和极客公园前沿社一起创办的全新项目——「未来前沿创始人工作坊」。这不是一个商学院,也不是创业课程,更不是什么企业大学,我们是针对那些真正有创业的真实想法的、但是还没有真正开始创业的准创业者,帮助他们一起做实战的推演。我们希望能够在过程中加速准创业者的成长,在过程当中发现未来的企业家。

为什么会有这个项目呢?

其实也是源于我自己的切身经历。在过往前七年的创业、两三年的投资过程当中,我不断地在内心当中有这样的声音出来,如果当年创业的我,遇到今天投资的我该有多好?

当年创业的我犯了很多错误,我犯的错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问题,我也在想,如果我能够跟一个真实的人暴露我自己真实的弱点、困惑,能够有一个人真正地陪伴我成长,会是什么样?每个人在一个事情中间的时候,总是会有证明自己是对的心态。我非常希望有一个理性的、来自外面的人,跟我站在同一个利益的立场,以不同的视角对话。如果有这么一个伙伴,我一定会少犯很多错误,或者犯错后及时走出来,那么我创业的过程可能就会走得更好。

周航:从「黄金时代」到「低谷时期」,还可以创业吗?

后来,我们就试图搞出一个新的模式,每次组织二十位的创业者,他们带着自己的创业合伙人和项目加入,我们几个过来人陪他们一起打磨、探讨,不断地调整迭代他们的创业项目。

这是基于创业本身能带来的意义。现在投资的我有另外一个需求,大家都说投资就是投人,问题来了,到底怎么识别、发现、判断一个人呢?比如聊项目,无非就是带着创业的想法或者产品,到一个投资机构聊一聊,再聊几次就差不多能做出一个判断。但是这种短暂的点状接触,实际上对人是很难有真正的判断的。因为偶尔的一面印象是非常主观的,甚至偏差值非常大。真正要认识一个人、判断一个人,需要有一个相处的过程,很难通过几次点状的接触就能达成对一个人的判断。

还有一点很重要,虽然很多时候有了投资关系,你成为了创业者的股东,但是你和创业者本身没有建立信赖的关系,没有成为真正可以陪伴的伙伴。这种关系需要一个过程来建立,需要一个彼此陪伴的过程来发现真正的创业者,也让创业者找到适合他们的投资人。

目前,如你所看到的,通过两期的打样,我们初步确立了这种模式,每一期免费申请、招募 20 位创业者、8-10 个项目,而且我们特别主张创业者和联合创始人一起来,共同用 3 个月的时间,经过 8 个模块的实战,7 个全天陪伴、 1 次真实路演,最终如果我们决定选择陪伴他,会给他「令人心动的offer」,马上帮助他开启一段真正的创业路。

这就是我们目前做的事情,也是我个人对未来 10 年的期望,希望我们上一个十年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教训,以及对创业的新的认知,能够通过资本的方式带到下一个 10 年,能够帮助到寒冬低谷时期中真正想创业的创业者们开启一段更有价值,更值得用生命陪伴的下一个 10 年的创业,欢迎你们报名,和我们一起探讨下一个 10 年的创业。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还是不举手就发言」,了解报名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