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品控:没有品控的创业,就是谋财害命

博思研究(oneyi.me)的方法论就是美好人性之下的模式、品控和校正。如《西部世界》所说的,人类其实特别简单,但我们总想像的特别复杂。

我们此前曾经做出了一系列的短评,批判中国产品没有品控、不在乎品评。这本质上是一种倾销。但是参与各方均不作为,创业者自身没有职业道德底线;投资人在投资决策时没有把品控、把道德和法律纳入考察范围内;媒体以成败论英雄,没有发挥针砭时弊的作用,反而有奶便是娘(这只是公关而非媒体了);政府监管则完全毫无作为,任由破坏市场秩序的事发生,懒政让整个社会都无法区分是非对错。

这导致了整个问题的越演愈烈。最新滴滴顺风车20岁的姑娘遇害案,再一次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危害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步了。

而当前最可怕的事是什么?是不尊重生命。从滴滴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倾向:就是把生命价格化。上次乘坐滴滴失去生命的空姐,滴滴100万元悬赏(但是还要走法律程序,想尽办法不付款);这次承诺3倍赔偿。

这一定是经过算计的。而这种算计背后,是对品控的误解;是对生命的亵渎。

1、

和人命相比,品控不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对于缺乏企业家精神的人而言,他们不断的计算投入产出的成本,完全没有从道德从生命的角度重新来思考。

这是为什么,美国法律对所有对法人企业出现的具有生命威胁的纰漏,都会处以让企业无法承受的高额赔偿。麦当劳曾经因为咖啡太烫,而诉诸法律。最终被烫伤的老太太获得了超过6位数的赔偿。为什么呢?

麦当劳把咖啡做得滚烫,这样,每个人都更容易被香气引诱。

这样会出现烫伤的风险。但是一年10亿杯咖啡,每年只有70

起烫伤事故,每起烫伤事故只赔偿几百美元几千美元。相比

于整体收益,这个显然是划算的。而且麦当劳只考虑商业利

益,从来没有从顾客安全角度,咨询过烫伤专家的意见——

这也是麦当劳罪证之一。

美国法律证据链非常关键,任何细节企业都不敢做伪证。无论是篡改文件或者杜撰商业统计资料,都可能让企业万劫不复。——中国显然更倾向于“照顾”大企业,一旦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它就更容易因为企业解决的经济和就业问题而生存下去。实际上企业也是这么做的。当阿里、滴滴被调查的时候,它就频繁通过媒体发声,说自己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以此来影响决策者的决策依据。

最终老太太的补偿性赔偿大概有16万美元,但最重要的,还有惩罚性赔偿。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几十万乃至上亿元的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有助于企业避免任何侥幸心理,真正的考虑每个消费者的安全。否则,像滴滴一样决定给每个受害者3倍赔偿,这样愚蠢的行为,暴露了他们对于生命的不尊重。滴滴屡次出现这样的案子,应该是以1000倍以上的惩罚性赔偿来约束,甚至直接关停。每个人命都是无价的。如果商业可以如此算计人命,整个社会信任就会立即崩塌。最终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承担成本。

再谈品控:没有品控的创业,就是谋财害命

2、

在博思研究分析师做记者的时候,曾经参与一个省委书记的考察之旅。现场书记对业务推进进度不满意,因为拆迁速度不够。书记说:这么大的工程,死一两个人人算什么。

我还看到一个故事,不知道真伪,故事说:碧桂园赶进度弄坏了一个钻头,合法的方式需要花费200万元,现场经理让一个农民工无保护措施取钻头,拿到钻头但农民工性命不保,最终赔偿60万元。事后经理非常庆幸的说自己省了140万元。

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在资本眼里,和自己无关的生命,是可以定价的。甚至有城里人对农民工的赔偿表示“羡慕”:比如,一个农民工一辈子也赚不了60万元。

既然无法感同身受,又缺乏职业素养,最终就会觉得这是划算的。人命关天,很难相信滴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点。只是他们觉得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死亡事件,为此采取措施,可能有些不划算。所以,就不作为。

这有点像百度的做法。当你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可以打官司的时候,其实对方是不屑的,不就赔偿点钱吗?三倍够不够?缺乏了对生命的尊重,缺乏了对品控的尊重,缺乏了惩罚性赔偿和集体诉讼,巨头们是不可能尊重受害者的。

共享单车、还有拼多多都是这样没有品控——故意没有品控,没有底线的——侥幸的不仅仅是心理,而且还有资本上精明的算计。

巨头天生就具有做恶的倾向。如果有一点可能做恶,他们一定不会放弃做恶。

3、

商业模式当然不需要品控的严格执行就能成立。

希望每个在读报告的各位,简单的想象一下:

1⃣️房地产:

为了赚更多的钱,可以把水泥标号降一个档次,把钢筋减少一些。

这样几乎房子还是安全的,可能出问题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你愿意购买这样的房子吗?

2008年我去汶川,学校和楼房倒塌,都是因为建筑不达标。10万

人的生命不复存在,大部分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没有品控,

一切就轻描淡写的发生了。

如果你的房子是没有品控的,你敢买吗?

2⃣️教育:

一本教科书里有一篇描述血案发生的文章,只有十万分之一的人看

了有可能产生罪恶的想法,会行凶,你敢让自己的孩子去看这个教

科书吗?

3⃣️食品:

一个餐厅没有对员工健康等做任何要求,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你也会受到伤害或者感染,你敢去他们家吃饭吗?

你买的食品,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致死。你敢买敢吃吗?

……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肯定是不敢的。如果你在美国你也肯定不敢做这些事。但是在中国,没有底线的代价还是不够。很多人会计算这十万分之一万一发生了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比如100万,而自己因此赚的钱只要超过100万,就敢干。因为中国没有惩罚性赔偿这回事。更重要的是,还有99%的可能性,用户不会把自己出现的问题和企业关联到一起。想想看,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二者关联到一起可是费了很大的劲。

因此,可以逃避责任,所以就做恶吗?如果这是创新创业的动力,那么这样的创新创业宁可全部都没有吧。

——品控付出的成本是模式的2倍以上。确保每一个人都不出意外,意味着要对每一个人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才能解决十万分之一的问题。但这就是目前世界规则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其实小米如果要做到完全的品控,其当下的收支账本也很难支撑它做到这一点吧。

——我想,其实创业者和投资人都知道这一点。滴滴的管理层,谁敢让自己的女儿没事坐顺风车吗?百度李彦宏会让女儿用百度搜索出来的莆田医院吗?他们自己不用。但他们——像黄峥一样——给五环外的人用。还称之为消费升级,内心里还觉得自己在做善事吧。

“大善人们”带来的最终,和那些地沟油、假臭豆腐等等一起,“易粪而食”。

再谈品控:没有品控的创业,就是谋财害命

4、

企业天生是有求生欲的,这种求生欲是可以战胜道德底线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其他人也这么干。你不这么干,就等于自我淘汰出局了。

易到用车做的是对的、是正确的。它的品控到位,而且规则健全。但是它在面对没有底线的Uber和滴滴,失败了。搞得周航四处反思。如果周航反思真的成功了,有心得了,决定按照新的没底线的规则去做了,那才是更大的失败——那是整个社会的失败。

竞争让原本最有道德感最守秩序的创业者倒掉,让没有底线的人用倾销的方式成功,反过来,有道德底线的创业者还要反思为什么被打败了。

——他是被没有底线没有道德不守法律法规的整个社会环境所打败的,他没有错。错的是整个社会的不作为。

可惜,这是一个成王败寇的时代。中国现在的信仰就是“赚钱”。胜者为王——无论怎么样赚钱,赚到钱且没有被抓到,都值得“羡慕”。赚大钱是成功人士,反之是Loser。再加上监管不力,那些公然存在的P2P、币圈以及广告上的拼多多以及滴滴,其长期的存在,等于告诉公众这是政府许可的。——这是我们仅存的信任共识,如果我们连社会长期存在的,都不敢相信,这个社会就崩溃了——但是正是这些我们所信赖的,变成了匕首。变成了一个Gamble,赌一把。

但是不择手段的赚了钱,发了财,全家洗白移民,然后获得各种标签,如果没有了道德和坚持,没有了内在的信念,还有什么价值呢?

5、

平台免责。这是最大的笑话。

当然最开始是从无伤(用户)大雅的媒体侵权开始的。复制粘贴就把媒体创造的价值搬运给用户了。损失的只剩下媒体自己。

后来就是各种黄赌毒的消息,那么谁让你管不住自己呢?

再后来平台开始有假货了,开始贩卖假医疗广告了,这是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了,这时再寻找推卸责任的方法。比如委托给第三方,比如假装不知道,比如认为无法避免,比如赔钱了事。

要是单价低于几百块,用户很难和平台打这样官司的——得不偿失嘛。比如共享单车押金没有了,怎么去要?自认倒霉吧。比如拼多多9.9买了烂杏或者破的玩具,也一定是自认倒霉,因为才没有人会管你。法院都可能嘲笑你。这样的生意做起来最稳妥不过了。

——啊?!这就是创新创业的逻辑的话,那当然社会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平台担责天经地义。商场出了假货商城没有责任?同理,平台出了问题平台无可能免责。而且大家基于平台给予信任,平台安全责任无可避免。

滴滴好像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在道歉信中,竟然说“未来平台上发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将参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给予3倍的补偿。”

哦,据说马蜂窝也说,以后出错将给予订单金额3倍补偿。

10倍赔偿又有什么用呢?每一个生命,哪怕是五六线城市的生命,哪怕是一辈子也赚不到60万元的农民工的生命,难道不值得被好好对待吗?企业存在的价值,不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吗?难道为了每1000万人的人的便利,就必须献上1个女孩的生命吗?这不就是过去的“献祭”吗?哪怕那1000万人都觉得这事可以,难道这事就真的可以吗?

自己不敢让家人承担的事,如果坦然让社会去面对,自己内心良心没有任何不安,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没有人性的。

程维、柳青至今没有表态。令人齿寒。

6、

安全带、安全气囊,一个隐患就足以召回全部的汽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计算下来,肯定不系安全带、没有安全气囊,死亡的人数也是有限的,赔偿和构建一整套品控,显然品控的成本更高——但这是为了安全,我们必须要做的事。因为有了品控,所以我们有了社会的公共信任。

2014年通用汽车在全球陆续召回了1280万辆车,前后赔偿各方超过13

亿美元的赔偿。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一个不足5美元的点火开关。

2001年,他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成本和资金的原因,给

压了下来。事实证明也是小概率事件,14年的时间死亡了13人(不过

还有很多死亡应该无法归咎于此),花费近亿美元的费用大规模召回几

乎全系列的车?

讽刺的是,2005年,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一些汽车评论媒体开始报

道“通用部分汽车因点火器开关故障导致发动机突然停转”的事件。但仍

没有召回。一个死亡故障赔偿500万美元(比滴滴的3倍赔偿还贵点),

也比召回划算。但是通用准备偷偷的换掉“问题零件”,这样神不知鬼不

觉。最终结果呢?全球陆续召回了1280万辆车,前后赔偿各方超过13亿

美元。

另外,强生爽身粉致癌案也因为集体诉讼被判罚判赔46.9亿美元。

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一整套国家运转的机制、监控管理的体系以及媒体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要求,集体诉讼等对大企业的威慑。

中国也应该鼓励集体诉讼,鼓励惩罚性赔偿。

中国应该对大企业采取更严格更高标准的监管要求。

大企业,犯错必须倒。必须付出企业无法承担的代价,他们才能更好的遵守规则。

同时,博思研究(oneyi.me)也想再次强调——

品控,是企业存在的前提。

没有品控,光有模式就是在谋财害命,就是诈骗。

再谈品控:没有品控的创业,就是谋财害命

7、

“我们可以忍受损失金钱,哪怕损失很大也没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忍受损失声誉,哪怕损失很小也不行。”“不能光明正大登到报纸头版上的事,就是会破坏公司声誉的事。”——巴菲特的信条,在赚钱就是赢家的中国创业者领域里,等于放屁。或者说,因为这个圈子是劣币驱逐良币,因为缺乏高标准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最终有操守的创业者都会被干掉,然后听着那些没有底线的人自我标榜自己是如何战胜对手而成功的。自然,他们不会提及底线这件事,因为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没有底线。

劣币驱逐良币。一旦市场失控,一定是坏人更容易打败好人。因为坏人没有底线,坏人可以游走在法律边缘,坏人可以不择手段,一旦可以逃脱罪责,那好人必然会失败。

杭州保姆案里,如果支持对物业的惩罚性赔偿,直接罚款5个亿,后续防火工作肯定不会再敷衍潦草。滴滴如果此前出事就罚款3个亿,用户审核或者投诉处理也一定会即时做好。

据说,上次空姐案后,曾一度隐藏了乘客的性别和头像,风头过去后,又再次出现了性别和头像,然后这次姑娘遇害了,性别和头像又消失了——看来一个姑娘的性命,也就能约束滴滴一个多月。

8、

大,所以必须倒。这样的代价才会避免所有人犯下狂妄的错误。

“这些犯罪,是享受出行便利时,必须承担的代价。”用人命来做代价,这样说法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北京海淀法院说,最近几年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数量,

远高于公众所知悉的程度。仅是近三年媒体公开报道和法院公

开审判的性骚扰、性侵事件,就有50件。还有大量的杀人、抢

劫、故意伤害、诈骗、盗窃等案件,并没有走入公众视野。

海因里希法同样适用于滴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次轻微事故和

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这一点滴滴一定是清楚的。投诉等问题,大家投诉后没有回音,这背后一定是管理层的理念作祟。或者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念支撑。

我以前遇到一个创业者,他在早期非常认真的回复每个投诉和建议。当我问他的时候他说:早期培养用户忠诚度很重要。当我们的数量达到百万以上,这些就可以忽略他们了。

纯粹的资本眼中只有投入产出,所以社会需要政府、媒体、行业自律等各种组织进行监管。但是假如上述所有利益集团的利益不再是维护社会公义,而是穿一条裤子怎么办?这就是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警告称:不要把精力花在想方设法逃避规则上,而不要只顾自己利益漠视规则。不能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管的机构,置这些规则于不顾。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守,对自己不利的或者说执行起来需要有一定投入,需要做出一定调整的这些规定就不去执行。

中国当下的创新创业有一种low化的趋势。比如当下的创业手法基本上是黄赌毒、利用人性的弱点拼命放大,无论是趣头条的红包新闻,还是拼多多的裂变,或者是P2P的庞氏骗局,再加上滴滴的男女社交顺风车的性暗示。

9、

品控能不能做到?

据说一个提示关于车牌号与真车是否相符合的页面提示,滴滴做了3年。

但博思研究(oneyi.me)相信:只要相信专业,尊重专业,把每一个女乘客都当成自己的女儿,相信程维先生一定可以做得到。

如果做不到,产品就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是自己的女儿乘坐,不够安全,这个产品就不应该上线。这原本应该就是底线。但是很遗憾,滴滴(其实是代表了一大批现在的创业企业)并没有这么做。

(本段来自媒体报道)

深圳女教师被杀案,滴滴总裁柳青亲自去处理。杀人犯曾某利用滴滴软件

只显示车牌后四位的漏洞,伪造尾数相同假车牌作案。当时滴滴提出整改

人车不符,结果直到空姐李明珠被杀后,人们才发现滴滴根本没有整改。

现在,滴滴订单结束后,乘客都会收到一个询问页面,让回答“该车是否

与车牌号相符。这个页面,滴滴居然用了3年才做出来。滴滴的朋友说,

当时滴滴内部共识是,如果真的严格处理人车不符,那滴滴将会损失大量

司机。

3个月前,空姐遇害案后,滴滴又说:“我们会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然后呢?很快的,滴滴把顺风车早上6点到晚上22点,悄悄改成了早上5点到凌晨12点。这样,顺风车司机又能帮滴滴多赚三个小时的钱。

当滴滴性暗示的方式推广顺风车的时候,黄洁莉可能还会觉得这个过程是浪漫的,但是每一个浪漫背后都是100个甚至更多的性骚扰。没有音量的个体,加上不作为的监管机构,给了作恶者更大的勇气。

拼多多的品控也是一团糟,但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时候距离人命都比较远。百度发莆田系医院的广告时,应该也是觉得总不至于出人命吧。出人命也是医院的事。Boss直聘打着企业主招聘旗号不审核的时候,应该也是觉得没有事,总不至于出人命。就算出了人命,也是间接责任。

同理,共享单车也曾出现小孩子骑车致死,他们也逃脱了罪责;他们还都挪用了押金也没有监管介入。

从经济效应上来看,品控就是用几亿几十亿成本确保不出现意外,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如果企业家把生命用赔偿来计算,就会觉得没有品控赔偿才是最划算的。

但是!人命是无价的。不是赔偿这么算的。

如博思研究一直所说的那样:每个人命的背后,这些创业者的双手都沾满了鲜血。程维、柳青……如果能够有同理心,应该觉得惭愧。

我想这次程维和柳青也不会当众道歉。也不会真正落实品控。

这也有政府的不作为。为了双创而忽略了品控。这是过去都没有的。但是这不是长久的。

而品控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就是说:做不到,就别TM创业,那是谋财害命。

怎么可能做不到呢?

10、

别人有品控而你没有,就是倾销政策。 用省下的钱赔偿生命,良心不会痛吗?

一个房子如果没有品控,劣质水泥、钢筋型号缩水,用量缩水,除非8级地震,其余时候都可以凑合着用。而且这里不是地震带。请问,你敢带着你的女儿、你的儿子住进这个房子吗?

别人的房子建安成本是5000块钱,而你的房子成本之有2000块。别人卖8000块钱会亏本,而你卖7000块钱还赚更多。这样的房子,你敢不敢赌一把,带着你的儿子、你的女儿住进去?

放纵规则、无视底线、逃避法律、无序竞争、政府则缺乏管控、懒政、不作为、无序宽容。

对生命的漠视和冷血,让所谓的成功变成了反讽。如果这样才可以成功,如果这样就算成功,那我认为这样的成功不要也罢。无商不奸,如果社会还是如此,一定会劣币驱逐良币,市场会逆向选择,因为坏人没有底线,它们当然会击穿其他人的坚持。易到用车CEO无数次反思为何会失败,骨子里无非就是自己坚守品控合规的底线,而竞争对手都没有底线。其实周航当然无需反省,自己没有错。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

11、

这些错误,能够创业成功的这些“企业家”们都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并且一定是做了选择的。

说自己的企业是三岁的孩子。

只不过是欺骗缺乏逻辑的那些人。

品控一直是成熟的,只要找几个专业人士,就可以搭建起来。但是,要让这些人按照规则办事,是不是有点难?

拼多多说很难,滴滴说很难,但是只要找一个专业的团队,不合格就不放行,我想立刻就容易了。难点在哪儿?

在利益,在理念,在劣币从来不相信能在合理的环境下,战胜对手。一切问题都是公司理念指导下的结果。在公司理念没有转变之前,免职只是推卸责任。

现在是出来避避风头。回头呢?

我们再回到几年前,如果滴滴亏本换流量——这明显是不合理的倾销——能够得到政府的遏制,大家必须公平竞争,相信易到用车的周航依然是胜利者。易到的失败是毁于恶性竞争。而这些因为花的是投资者的钱,所以政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让一个缺乏品控的企业存活,本身就是对社会的伤害——现在整个社会都为此付出代价。

如果我们像美国一样,对这样的案例都是惩罚性赔偿,罚破产。相信再没有品控的企业都会这样。哦对了,Uber现在也丑闻缠身,还能变好吗?

12、

现在,允许新事物的同时,把底线不要了。公平有效的市场不要了。现在一年比一年更没有底线。易粪而食。

人民日报称这起悲剧完全可避免,但平台的确“负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道歉再及时但无纠错能力,便显得廉价。

当事人死于无良司机的谋杀,也死于推诿,死于扯皮,

死于相关机构的麻木。

如果大家在竞争中,没有把核心放在品控上,放在创新上,放在用户利益上,这不仅是创业者自身的责任。还有整个社会层面的责任。

这就好比:淘宝的假货没有消除,拼多多当然会觉得自己都是正品的话,没有办法竞争活下去(当然,这是错的,京东就活得好好的)。

滴滴出问题的时候,就会觉得出租车也有问题啊。

没有消灭劣币,和消灭劣币的体制改革,没有媒体独立且能赚到钱的生存方式,没有社会的监督,没有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这一切都还会再出现。

其实现在不仅是滴滴,很多行业、很多领域都坐在火山口上。“拜物教”以及直接奔着钱而去的急功近利,让中国失去了成长和沉淀的过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再也难以让创业者和投资人沉下心来,每个人都急吼吼的去赚钱。那些P2P的反常识,那些炒币的反常识,公然大行其道,甚至把博士都骗了进去。其核心,无非是核心的价值判断失灵了。科学、理性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失灵了。有知识的人都因为没有钱而被打成了Loser,时间长了,整个价值信号就混乱了,彻底失灵,进入丛林法则。

——这时候,虽然受骗了很痛心,但他们未必不羡慕那些骗钱成功的人。

13、

没有品控,创个毛线业啊?

我曾经也懊恼过,为何自己就不能赚到钱。但当炒币赚钱的时候,我还是做不到迎合趋势融资赚钱。恐怕我是很难在这个氛围里生存下去的。

我看到很多逻辑混乱没有底线的人活得很好,我也一度想要迎合这个社会。我还曾想过不要说太多不好听的话,害怕投资人因此看不到我的价值。

现在想来,也是一种讽刺。

和赚钱相比,良心显然更重要啊。我还是想什么就说什么吧。博思研究不准备成为一个迎合投资人迎合大众的赚钱的项目。博思研究将会作为一个我个人的业余爱好。我将会保持独立性,更好的活下去。

博思研究,希望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声音。不会是成功的,但是我可以坦然的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面对我的孩子,告诉他:我没有很成功,但是,做个有底线的好人,也可以活下去。

14、

我们距离商业文明还有太远。我们连基本的文明道德都可以不遵守,成功再多再快,其实也是纸糊的灯笼。

我们只剩下以钱为本位的实用主义。

然后包装成各种情怀梦想,最后又毁了情怀和梦想。

没有企业家精神,怎么可能做得成百年基业?

没有底线换来的成功,有什么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