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为七年|在顺为

顺为七年|在顺为

顺为七年|在顺为

雷军来了。

还是那个招牌式的浓密发型和憨厚笑容。他脱去了前一天在港交所身着的西装,换上了平日里更常穿的淡蓝色衬衫,走进顺为资本办公室。

顺为也为这一天做了充足准备——整个机构四十来人悉数到场,清一色穿着印有顺为标志的 Polo 衫。这是小米上市的第三天,前一天的股价涨了 13.1% ,雷军精神抖擞地向顺为的同事“忆苦思甜”。同时,雷军还以这家风险投资机构投决会核心人物的身份,参与了当天下午的 IC 会。

这里是与小米总部清河“相隔八环”的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方圆三公里内的写字楼中,星罗棋布着一批中国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但顺为可能是它们中极具特色的一个:联合创始人雷军是中国 IT 互联网行业的教父级创业者,顺为虽与小米在投资上交集甚多,但它又非这家市值近 5000 亿港元的战略投资部,而是作为其兄弟公司,各司其职。

过去 7 年,顺为和小米打了一场漂亮的配合战。在它投出的 300 多家公司中,有近五分之一由它和小米共同投资,包括今年春节前登陆美股的、“首家上市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作为华米的第二大股东,顺为在这一笔投资上获得了超过 20 倍的账面回报。此外,顺为的投资组合还包括:今日头条、51 talk 、一点资讯、一起作业、美菜、货拉拉等,其被投企业名单中至少站着 19 家独角兽。

今年以来,顺为迎来了它的丰收季:小米、爱奇艺、51 信用卡、御家汇(御泥坊)、华米科技等陆续上市,还有几家公司即将在年内 IPO 。

与上述战绩相对应的,是顺为投资疆土的数次延展:从最早的“硬件、软件、互联网”,到此后对企业服务、互联网+、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覆盖,以及近两年先人一步的农村互联网以及紧随小米的出海印度,并投出了印度版的微博(Sharechat)、快手(Clip)和今日头条(Rozbuzz)等。

如果将顺为的顶层投资逻辑概括为一条,那就是:投资一切以先进科技为驱动的效率提升手段。这与小米所倡导的——改变商业世界中普遍运作低下的效率——具备相似的逻辑线索。

2010 年,雷军创办小米,同时与投资经验丰富的许达来共同创立顺为——某种意义上,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顺为承载了雷军更多关于未来的野心。落实在投资上,顺为衡量项目的一条必要原则就是:至少代表着未来十到二十年的趋势。

在复盘顺为的 7 年历程时,顺为资本联合创始人、CEO 许达来向 36 氪给出了一个感性总结:

“验证一个项目、一家机构好还是不好,有一个重要的视角:它有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顺为始终的奋斗目标。”

天生互补

2010 年下半年,小米刚成立几个月,雷军和许达来约了一次茶。

他们是十几年的老朋友了。2005 年,尚供职于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基金(GIC)的许达来初识金山软件 CEO 雷军,就认定雷军是 “鲜有的全面型企业家”,“既懂宏观又懂细节”。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年在讨论 GIC 对金山的投资条款时,并非财务出身的雷军起初并不多言,但等下次一见面时,雷军已经对条款的细则了如指掌。

2006 年,GIC 牵头了对金山的 7200 万美元投资,并成为后者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方。一年多后,金山在历经“ 8 年、5 次”的坎坷上市路,挂牌香港联交所,净融资 6.26 亿港元。但这个数字远不及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甚至跟盛大网络、巨人游戏这些游戏界同行相比,也差之甚远。

此后,雷军离开了供职 15 年的金山。他悟出了一个道理:“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渴望“顺势而为”的雷军决定创办小米。

“做一支专业 VC ”的想法正是在那次茶局上提出的。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对雷军还是许达来,这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已是圈内知名的天使投资人。雷军的优势之一在于他的超级人脉:陈年、李学凌、俞永福这些人本来就是他的好友。从 2004 年起,雷军陆续投资了拉卡拉、UC 、YY(欢聚时代)、凡客等项目,YY 在 2012 年登陆纳斯达克时给雷军带来了超过 1 亿美元的账面回报,而 UC 之后被阿里巴巴收购,估值高达 43.5 亿美元;而新加坡人许达来自 2003 年就定居中国,拥有十多年的投资经验。

成立顺为,不仅可以将雷军的个人投资机构化——在顺为刚成立的一两年里,虽出手谨慎,但依然投资了丁香园、一起作业、万魔声学、紫米等项目。更重要的是,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顺为能起到全行业的“瞭望”作用。许达来曾将小米比为“心脏”,而顺为是“血液”,“有了我们(顺为),小米就多一双眼睛、多一双腿。”

当创办顺为的想法确立后,雷军和许达来“背起双肩包就开始募资。”对于当时顺为拟定的投资蓝图,当时还在淡马锡、以 LP 身份投资了顺为资本的程天向 36 氪回忆,顺为会在一些投资上与小米的发展协同,“小米的‘铁人三项’是:硬件、互联网和软件,顺为的投资也将围绕这三块展开。”

“顺为”二字取自于“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这是雷军在过 40 岁生日时对朋友说的话。许达来说,这也奠定了顺为的投资理念:项目和赛道“要顺应未来一二十年的趋势”。

以一个 LP 的视角,程天当年就很看好雷军和许达来的组合:雷军雷厉风行、思路开阔,“是典型的企业家”;许达来投资经验丰富,兼具国际化视野。被程天视为加分点的一项是,几次接触下来,他认为雷军和许达来都属于“追求冒险精神的商业世界里偏理性的那一派”。

顺为的募资进展得相当顺利,许达来回忆说:“基本上几个月就确定了”。与此同时,雷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第一代小米手机的发布。2011 年 8 月 16 日,小米手机 1 正式亮相,几乎是同一时间,顺为的首支 2.25 亿美元基金也宣告募集完成。

这一次,将小米称为“不能输的一件事”的雷军再次全力以赴—— 2011 年 9 月,顺为出手的第一个项目正是在投给了 C 轮的小米。

学习雷军好榜样

2014 年,现任顺为合伙人的李锐受雷军之邀加入,他此前曾在雅虎、阿里巴巴、好大夫等公司担任高管,也做过多笔个人天使投资。进入顺为后,他逐渐意识到,雷军在投资判断上的高准确率可能极大缘于他对产品的敏感。

最能凸显雷军“产品经理”思维的案例是:小米 MIUIV5 发布时,其中有一款阅读应用,据说研发了两年时间,里面有 3000 本书,这些书是从 76 家出版社的几十万本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每一本都精排过。雷军发现 PC 端的许多扫描文件格式杂乱、可读率低,“没法看”,于是将它们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按照手机屏幕尺寸重排,让它们在手机上也能阅读。

作为雷军多年的“战友”,让许达来感触颇深的是,即便小米越走越大,雷军始终保持着创业者心态。

一个在顺为内部常被提及的事例是:顺为在看一家无人驾驶公司时,由于对方团队在海外,雷军先和后者开了个视频会,两个月后团队回国,雷军在北京见到创始人,直接翻出笔记本,“上面全是视频会时他自己拟的问题”,开始逐一追问。

2017 年 4 月,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加入顺为任投资合伙人。周航向 36 氪坦承,“对雷军的仰慕和欣赏”是他选择顺为的重要原因。小米和易到是差不多同期成立的,晨兴资本是它们共同的投资方,周航还因此和雷军开过几次会。在决定加入顺为前,周航带着一个疑问去见雷军:“为什么小米可以走这么远,而易到却是这样的结果?”

周航说,他被雷军的一句话打动:“创业者不应只是看到,而更应该看穿。”落实在易到案的得失上,周航获得了启发:要时刻为竞争做准备,不要假设竞争对手是静态的,宁可放大竞争也不可心存侥幸。

姑且不谈雷军为人称道的性格标签,单单是他在创业和投资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就足以对年青一代投资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在投资机构里,合伙人的高度往往会成为整个投资团队的瓶颈,依照这个逻辑,雷军意味着“一个足够高的天花板”,这是所有顺为投资人的幸运。

雷军的精神气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顺为。

在 36 氪采访的多位顺为投资人身上,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看到相似的“雷式”工作风格:看似温厚而非“犀利”,不善言辞,但谈及自己的领域时充满热情。

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本质是互相吸引、互相成就。几位合伙人都提到,顺为系的创业者也有非常明显的共性——总结下来,这是一批“以研究为导向、对产品本身的极度热忱、多年专注于某个领域、不爱忽悠”的 CEO 们。一个被反复提到的例证是,“顺为不接受被投企业的数据造假,靠夸大融资额来提升竞争优势”,虽然这在许多行业里几乎已成为被默认的规则。

顺为之变

2014 年,顺为集体去韩国济州岛团建,十几个人聚在酒店房间里聊到深夜。

“当时顺为知名度很高,但顺为的目标、外界对顺为打法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晰”。李锐回忆。当晚,雷军和许达来先后发表讲话,一致表示表示“必须把顺为打造成一家一流的 VC ”,语气坚决。

2014 年是投资机构们异常亢进的一年,随着“双创”政策的提出,新生机构竞相涌现。数据显示,当年的 VC/PE 机构共新募集 745 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同比上涨 35.9% ,较十年前市场规模增长了 10 倍。同时,顺为也刚刚募完 5.25 亿的二期美元基金。

由于人手有限,在顺为成立至 2014 年的两三年里,它并未像很多黑马基金那样在早期就以“高举高打”姿态示人。2011 年至 2012 年间,顺为除了在 C 轮投入小米以外,仅出手了 5 个项目。向 36 氪回忆起这个时期,许达来略带遗憾:“如果顺为再早一两年成立或许会更好,2011 年前后一些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已经跑出来了。”

2014 年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顺为“必须抓住”。济州岛之夜,合伙人们决定在战略层面做出了三个重大调整——在原本的智能硬件基础上,全面布局移动互联网,具体领域倚重于通过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如在线教育、互联网房地产服务、企业服务、科技金融等。

在投资轮次上,坚持早期的同时也向中后期延展;最重要的一点是,顺为决心大幅度地招兵买马,扩大团队。

如今的顺为合伙人程天就是其中之一。任职淡马锡期间,程天所在的团队先后完成了对阿里巴巴、小米、猎豹、迅雷等公司的投资。正是因为踩在行业的高位进入顺为,这个“外表憨厚、风格凌厉”的投资人更加意识到,大势来时,必须加快投资速度,于是程天迅速主导了多起在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包括 Ninebot 、美菜、快手等明星项目。2013 年,顺为投出 13 个项目,而于 2014 年和 2015 年,将这一数字扩大到 47 、53 。

对于顺为更为人所熟知的对“小米生态链”的投资,也在 2014 年加速快跑。更早之前,顺为投资了万魔声学(耳机)和紫米科技(移动电源),这两家公司后来也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中的明星企业。许达来说,这两家公司的快速发展强化了他们的判断:通过自身的投资判断,再结合小米的产业链资源,将会取得彼此的“双赢”。

以生态链企业中首个登陆美股的华米科技(智能手环)为例,这原本是一家位于安徽的小公司,创始人黄汪连续创业多年,手机、阅读器,智能手表他都做过。在考察完这家公司后,许达来毫不犹豫地决定投资,华米的团队随即搬来了北京和小米一起办公。黄汪在谈及为何引进小米和顺为投资时直言:“考虑的正是小米的供应链资源”。

即便并非基于小米生态链的投资,也能从小米身上汲取经验。2012 年,在面对是否重押移动化的问题时,一起作业一度举棋不定。“我们担心的是,家长不会把手机给孩子使用,但雷军根据小米在移动端的经验,非常确定、坚持地告诉我们:必须立刻启动 app 研发。”肖盾记得,研发团队将信将疑地开动,并在雷军的建议下,“六周就研发出第一代 app 产品,然后再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事实证明,雷军的判断相当精准:在一起作业的 app 上线一个月后,用户量就攀升到全部的 50% 。

直至目前,生态链投资在整个顺为体系中约占 1/5 。除了生态链投资的合作之外,小米飞速的业务发展也为顺为起到了“指南针”作用。

典型的代表是顺为对印度市场的重押,这正是基于在小米的东南亚扩张中被意识到的投资机遇。

2015 年,印度市场在小米总收入中占 6.1% ,此后两年更是飙涨到 13.4% 和 28% 。许达来认为,这充分表明印度正处于“从功能机转智能机”的过程,这正是投资人入场的黄金时代。2015 年底起,顺为开始和当地的基金合作,至今已投资了 15 家初创公司,包括印度版的微博(Sharechat)、快手(Clip)和今日头条(Rozbuzz)等。

未来五年,顺为还计划向印度 100 家创业公司投资 10 亿美元。

类似的案例还有顺为在农村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这是缘于小米渠道下沉的启发。2014 年起,顺为的投资人就两三人一组,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寻找项目。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顺为投资了美菜。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农户与顾客之间隔着农产品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销售批发市场等过个环节,导致农产品新鲜度下降、流通效率低下。而美菜坚持源头直采,省去了中间不必要的流程,蔬菜从基地到餐厅,全过程不到 18 小时。

除了农产品流通,顺为还关注农村金融和农村消费。在这一逻辑下,顺为投资了什马金融、趣头条和快手等。

在接受 36 氪采访时,许达来表示,在绝大多数情境下,顺为仅仅以财务投资或自身产业协同的视角去丈量项目,虽然和小米是兄弟公司,在业务上协同双赢,而顺为总的来说是一家“标准的、独立运作的 VC ”。

顺为的下一站

7 月 9 日,小米以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的身份,挂牌香港联交所。正如这家公司发展中的一波三折,小米在经历了开盘首日的破发后,股价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一度飙升了 29% 。

这一刻,小米等了 8 年,但这更意味着雷军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这同样是属于顺为的中场。今年以来,成立近 7 年的顺为正在全面进入收获期。春节前,御家汇(御泥坊)登陆深交所,华米科技同天登陆美股,后者作为小米生态链投资的杰出案例,顺为占股 20.4% 。此后,爱奇艺也于 3 月 29 日登陆纳斯达克。

而小米的上市对顺为的意义更为重大—— 不仅在财务回报上,顺为在小米中持股近 3% ——在程天看来,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作为“互相成就关系”的小米和顺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顺为刚刚引进的合伙人——曾任职于晨兴资本、创新工场的资深投资人赖晓凌告诉 36 氪,在过去 7 年里,顺为和小米打了个漂亮的配合战,但即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顺为,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当下资本市场的飞速变化。赖晓凌认为,在一个逐渐告别红利期的趋势下,顺为只有更大程度地破除边界,才能保持领先地位。而赖晓凌来顺为的使命之一正是:

协助投资团队建立更系统的早期投资方法论。

而比他稍早加入的周航,则期待能够找到“不一样的投资机会”。为此,他并未将自己的关注重点完全放在更熟悉的出行领域,而是兼顾文化产业及其他更广阔的方向。在顺为的同事们看来,周航的出现或将扭转顺为的“理工男气质”,而注入更多的文艺基因。

许达来依旧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在接受 36 氪采访的夏日午后,他在半个小时内喝完了一杯美式咖啡和一瓶健怡可乐,尴尬地表示“最近忙得头发都没空去剪”。

但忙碌并未让许达来厌倦,他对投资的热情反而越来越浓,这被他归因于“作为陪跑者的使命感”。顺为曾在教育领域投资过一家非常初创的企业,当时境况被许达来形容为“连天花板都要掉下来”,但对方在资本的助力下持续奔跑,如今的业务数据已增长了几十倍,同时搬了新的办公室,这个过程让许达来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最近,许达来在看《郭鹤年自传》,这本传记记录了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郭鹤年如何白手起家,并最终成为“亚洲糖王”的传奇经历。在许达来看来,这将有助于他更深入地理解东南亚的创业环境——在顺为重押的印度,他们投资的当地版快手、微博和今日头条,正在快速朝着独角兽的方向迈进。

顺为七年|在顺为顺为七年|在顺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