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從「黃金時代」到「低谷時期」,還可以創業嗎?

周航:從「黃金時代」到「低谷時期」,還可以創業嗎?

站在過去十年終結的節點下,我們迎來了 2020 年,繼 1999 年 之後又一個令人充滿節點感受和複雜況味的公元紀年。我們感慨 21 世紀 10 年代過去的太快,所以在聊下一個十年之前,有必要快速回憶一下過去十年。

從「黃金時代」到「低谷週期」


十年前,我做的事情雖然是那個時代少數非 Copy to China 的項目,但我們那一撥創業者,對美國、對硅谷都是一種仰望和追隨的態度,很多業務都是從 Copy to China 開始的。創業者們積極地尋找著機會,出現了數箇中國版的 XXX,諸如「中國的 Facebook 」、「中國的 Youtube 」和「中國的 Amazon 」。

從 Copy to China 開始,中國的公司發展地很快,體量也很大,不管是業務規模,還是公司的估值、融資額、影響力,快速追上了美國,甚至有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於是我們內心不自覺有一種驕傲感、領先感,認為自己差不多可以了,可以跟他們平起平坐。確實如此,除了高鐵,全都和過去十年的創業有關,比如共享單車、電商、移動支付。

接下來,我們從 Copy to China 進階到要把中國模式複製到東南亞、印度、印尼.....就像當年我們向美國學習一樣,現在世界似乎都在向中國學習互聯網。確實如此,在今天,很多業務如果做到了中國第一,你就有可能是世界第一。

也因為這樣,中國創業公司成功上岸的標誌似乎就是赴美 IPO。我們認為一個創業公司 IPO 就像迎娶白富美一樣,自此走上人生巔峰,成功上岸。因為當年納斯達克能上市幾家公司就已經覺得已經很牛了,現在一年幾十個,特別是去年和今年集中上市的更多。最近跟一位資本市場的朋友溝通,據說接下來排隊準備去美國上市的還有五六十家公司。這在過去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大家開始審美疲勞,好像上市也就那麼回事,更悲慘地是出現了一二級市場價格的倒掛。二級市場上市了很多公司,特別是去年和今年,上市的港美股可能有不到二百家公司,但是大量公司的價值比一級市場低。我們也出現了很多批量性製造的獨角獸公司,過去之所以叫獨角獸是因為好公司鳳毛麟角,現在是一批又一批的....

作為親歷者,從 2010 年那一波開始,我確實見證了從國家到企業再到個人,都以一種蓬勃昂揚的姿態一路向上。我們確實這樣走過了十年,我們的心態在十年時間發生著非常快速的轉變:仰視-平視-隱約領先。我們以為就會這樣一路昂揚地走下去,直至真正的領先,只是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

在低谷時期,我們該如何創業?


就像一列火車緊急轉彎,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大家隱隱約約感受到一種拐點,似乎氛圍不一樣了,是不是業務的成長性沒那麼好了,融資沒那麼順利了,估值好像也突然下降了不少,比如說手機已經連續兩年銷量下滑,汽車等很多領域也是如此。

所以,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不管是已經上市的公司,還是沒有上市的公司,黃金時代過去了,我們的身上都沾滿了泡沫。只是,這到底是一個短暫的調整、觸底的反彈,還是時代真的變了?是從過去的「泡沫」週期迴歸到了「理性」的週期,還是局面真的變了?

周航:從「黃金時代」到「低谷時期」,還可以創業嗎?

我個人更傾向於可能這不是一次短暫的調整,不是說有了 5G、IoT、AI 等新概念以後,我們迅速會迎來一個比移動互聯網更大的新週期。從宏觀上來講,有的人叫不確定,有的人叫低速,我想用一種更殘酷的表達,這可能是一個低谷和衰退週期的開始。

這意味著在未來的 10 年,再想創業的話,可能就是一種新命題:如何在一個衰退的週期創業?這個問題有很多的爭議,有悲觀的,說融資不好融了,宏觀經濟也下滑了,穩比什麼都好;也有很多創業者、投資界的朋友們屬於樂觀一派,他們本能性地選擇了樂觀,一個創業者怎麼可以不樂觀呢?所以沒有理由不看好未來,創業者天生就應該是樂觀的。

在悲觀和樂觀中爭論,似乎也一直沒有一個最終的答案,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一個樂觀、悲觀爭論之外的一個新的態度——達觀。聽起來很玄,達觀就是你既不盲目地選擇樂觀、僥倖,對未來的假設、選擇都是基於一種樂觀的假設來做判斷,覺得不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接下來會更好,當然也不是悲觀,什麼都不做。

達觀是一種平衡的態度。一方面,我們要做一種前所未有的選擇,那就是為最壞的局面做準備。比如真的沒有那麼好融資了,你真的還要繼續像過去一樣燒錢再燒錢嗎?你還指望不調整成本、管理粗放,業務就能持續快速增長,公司不死嗎?現在,一個公司死似乎沒什麼新鮮的,沒錢就會死,有錢都會熬著。要說做出哪種選擇能夠讓自己不死,就是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同時,在「危」中努力看到「機」。資本只是資源的一種,還有很多資源,在這種低谷和衰退的週期反而很多資源都會過剩出來,我們可以努力關注這個時期的新資源、新機會、新模式。比如,房租是不是可以給我們便宜?人力的成本是不是迴歸正常,去掉那麼多泡沫?別人投不起廣告了,可能廣告就會大量地便宜下來,甚至會免費贈送給未來可能能夠成長起來的幸運兒,而你是不是就可以出手了。

所以,不要光把資本看作資源,要看到更多存量的資源。如果仔細研究下 2019 年整個的投資數據,就可以看到巨頭們對戰略投資的看法和整個策略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所謂的很多項目戰略協同性沒有那麼強,他們甚至不投了,過去投的公司認為沒有戰略協同性他們會做什麼考慮呢?他們有可能會賣掉,有可能會並掉,這些都可能是你整合新資源的機會。

在這個週期,最重要的心態是什麼?我想是「忘卻」。


周航:從「黃金時代」到「低谷時期」,還可以創業嗎?

過去十年,時代造就了很多成功,但別人的成功跟你沒有一點關係。你們怎麼可能試圖有一個妄念,學習他們的成功來超越他們的成功呢?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成功者還有個問題是,成功讓他們有了更多的自信,他們就總想複製自己的成功,總想繼續依賴自己過往的路徑,守護自己的邊界。實際上他們擁有的這些東西也是他們的障礙,他們沒有辦法或者說也不願意相信和他們方法論不一樣的新思考,更不願意踏入自己不熟悉的陌生領域,他們不願意嘗試未曾成功過的方法。換個角度思考,這些就是你們可觸摸的世界。

我們應該忘掉那些仰望的成功、追逐的神話,忘掉夢想中的巔峰時刻。忘卻會讓我們擁有更大的自由,正如山本耀司所說:「我們什麼也沒有,也便擁有了最大的自由」。忘卻,才能更好地前行。如果真的是想學習,不要向成功學習,最好向失敗學習,尤其是向自己的失敗學習。我的失敗也沒有什麼可以學習,不過我學習失敗的態度值得學習。學完後,你們會更加尊重規律,對未來的創業之路不心存僥倖、妄念,而是更加地順勢而為。所以推薦沒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們可以看看我寫的(《重新理解創業》)。

周航:從「黃金時代」到「低谷時期」,還可以創業嗎?

下一個十年的創業,從哪裡開始?

下一個問題是,未來十年的創業,該如何開始呢?我給大家提供一個路徑,這是我今年思考和驅動的,和極客公園前沿社一起創辦的全新項目——「未來前沿創始人工作坊」。這不是一個商學院,也不是創業課程,更不是什麼企業大學,我們是針對那些真正有創業的真實想法的、但是還沒有真正開始創業的準創業者,幫助他們一起做實戰的推演。我們希望能夠在過程中加速準創業者的成長,在過程當中發現未來的企業家。

為什麼會有這個項目呢?

其實也是源於我自己的切身經歷。在過往前七年的創業、兩三年的投資過程當中,我不斷地在內心當中有這樣的聲音出來,如果當年創業的我,遇到今天投資的我該有多好?

當年創業的我犯了很多錯誤,我犯的錯不僅僅是自己的能力問題,我也在想,如果我能夠跟一個真實的人暴露我自己真實的弱點、困惑,能夠有一個人真正地陪伴我成長,會是什麼樣?每個人在一個事情中間的時候,總是會有證明自己是對的心態。我非常希望有一個理性的、來自外面的人,跟我站在同一個利益的立場,以不同的視角對話。如果有這麼一個夥伴,我一定會少犯很多錯誤,或者犯錯後及時走出來,那麼我創業的過程可能就會走得更好。

周航:從「黃金時代」到「低谷時期」,還可以創業嗎?

後來,我們就試圖搞出一個新的模式,每次組織二十位的創業者,他們帶著自己的創業合夥人和項目加入,我們幾個過來人陪他們一起打磨、探討,不斷地調整迭代他們的創業項目。

這是基於創業本身能帶來的意義。現在投資的我有另外一個需求,大家都說投資就是投人,問題來了,到底怎麼識別、發現、判斷一個人呢?比如聊項目,無非就是帶著創業的想法或者產品,到一個投資機構聊一聊,再聊幾次就差不多能做出一個判斷。但是這種短暫的點狀接觸,實際上對人是很難有真正的判斷的。因為偶爾的一面印象是非常主觀的,甚至偏差值非常大。真正要認識一個人、判斷一個人,需要有一個相處的過程,很難通過幾次點狀的接觸就能達成對一個人的判斷。

還有一點很重要,雖然很多時候有了投資關係,你成為了創業者的股東,但是你和創業者本身沒有建立信賴的關係,沒有成為真正可以陪伴的夥伴。這種關係需要一個過程來建立,需要一個彼此陪伴的過程來發現真正的創業者,也讓創業者找到適合他們的投資人。

目前,如你所看到的,通過兩期的打樣,我們初步確立了這種模式,每一期免費申請、招募 20 位創業者、8-10 個項目,而且我們特別主張創業者和聯合創始人一起來,共同用 3 個月的時間,經過 8 個模塊的實戰,7 個全天陪伴、 1 次真實路演,最終如果我們決定選擇陪伴他,會給他「令人心動的offer」,馬上幫助他開啟一段真正的創業路。

這就是我們目前做的事情,也是我個人對未來 10 年的期望,希望我們上一個十年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教訓,以及對創業的新的認知,能夠通過資本的方式帶到下一個 10 年,能夠幫助到寒冬低谷時期中真正想創業的創業者們開啟一段更有價值,更值得用生命陪伴的下一個 10 年的創業,歡迎你們報名,和我們一起探討下一個 10 年的創業。

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還是不舉手就發言」,瞭解報名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