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上大學,38歲成為最年輕院士,後來選擇從政!他究竟有多牛?

我國許多高校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認為留洋院士總比國產院士強,無論哪一方面!甚至在許多企業也認為留學的大學生便比國內的大學生要高一等,這也造成了現在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找到好工作,就毅然決然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留學,但國外仍有不少大學是野雞大學,這也使一些假文憑在國內混天度日。

16歲上大學,38歲成為最年輕院士,後來選擇從政!他究竟有多牛?


而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我國的國產博士,他取得的成就絕對不亞於留過洋的博士,並在38歲便成功入選中科院院士,是我國最年輕的一位院士,也讓許多留過洋的博士自愧不如,這個人就是我國中科院院士盧柯。

求學之路

他出生在甘肅的偏遠山區,在上高中時才從家長走出來,父母對他的管教非常嚴格,但他的天性沒有被束縛。

16歲上大學,38歲成為最年輕院士,後來選擇從政!他究竟有多牛?


在16歲參加高考時,考入了華東工程學院機械系(南京理工大學),但他哪裡知道系裡的同學比他厲害的多,雖然他的高考成績已經超越錄取分數線61分,但他所在院系裡的同學更高,他的高考成績僅排名第二,他自己只能奮力直追。

16歲上大學,38歲成為最年輕院士,後來選擇從政!他究竟有多牛?


在這四年中,他的心思只在學習上,畢業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考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研究生,而他攻讀的專業也對口。碩士畢業後,等有機會出國留學,但他並沒有這樣選,他還是留在了中科院金屬所攻讀博士,1990年成功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研究所裡任研究員。

16歲上大學,38歲成為最年輕院士,後來選擇從政!他究竟有多牛?

學術成就極高,


上大學時就一直從事金屬材料的研究,而他最成功的研究便是在納米材料技術。攻讀博士時,深入研究了非晶態金屬的晶化動力學以及微觀機制。並且首次提出了非晶態材料有序原子集團切變沉積化機制,並破解了相關的難題,為以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在博士畢業後他便將目光放到了國際上,當時納米技術才剛興起,就引起了反響,但他並不認為我國的研究能力比其他國家差,所以他致力於納米材料研究,最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創造了一種非晶完全晶化法,使工藝更加簡單,而且還具有其他的優點。

16歲上大學,38歲成為最年輕院士,後來選擇從政!他究竟有多牛?


而他發表的論文也引起了高度關注,他的方法成為了世界上製備納米材料最好的方法。也正是因為他的研究成果,我國的納米晶體研究領域正式踏入了世界先列,甚至領跑世界。

16歲上大學,38歲成為最年輕院士,後來選擇從政!他究竟有多牛?


2000年和2003年,盧柯憑藉著他的科研成果被評為了當年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但他並沒有驕傲,而是繼續前行於研究,2004年由於其研究成果顯著,被美國的《Science 》雜誌聘為評審編輯,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如此高端的學術雜誌上任職。
也正是因為他突出的貢獻,在2003年成功當選為中科院院士,那年他38歲,是當時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次年也成功當選為世界科學院院士,之後成為了德國科學院院士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不務正業”玩跨界


但他卻“不務正業”,玩兒起了跨界,在2018年10月,盧柯擔任遼寧省副省長,開始從政。

16歲上大學,38歲成為最年輕院士,後來選擇從政!他究竟有多牛?


他不僅是中科院院士,身兼要職,更是遼寧省副省長,也有不少網友表示:這真的是太可惜了,簡直就是在浪費!
不過,網友說的也對。他的公務繁忙,肯定有很少的時間來搞科研,但他現在是為人民服務,希望他科研公務兩不誤。
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與我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