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豪格的妻子为什么改嫁给多尔衮为王妃?

东风谈感悟


此女本是多尔衮的侄媳妇,有了多尔衮的骨肉后,竟改嫁了多尔衮

早期的清朝建立其实是玄之又玄,满族可以入驻中原,实在是让人免不了感慨是天意,而在皇太极死去之后,清朝也是差一点陷入混乱之中,当时皇室中最可能继承皇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另一个则是皇太极之子豪格。当时这两个人之间争锋相对,而最后的结局却是谁都没当成皇帝,而是让不过六岁的福临成了皇帝。

之后多尔衮便是开始拓展自己的势力,他先是将曾经和自己争夺皇位的豪格想办法弄死,接着,便是开始收复八旗的势力。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主人公则是豪格妻子这位多尔衮的侄媳妇。豪格死后,多尔衮便是将其纳入房中。

这两个人其实早就已经有所勾搭,当时豪格带着自己的妻子去给多尔衮拜寿,而多尔衮便是起了色心,之后多尔衮将豪格调到偏远地区作战,并且还多次前往自己这个大侄子家中看望对方的妻子,这背后藏着的心思大概是路人皆知了。所以,多尔衮灭杀自己的侄子,可能既是因为他曾经和自己争夺皇位,还因为这位美人。

在豪格死去之后,这个侄媳妇便是嫁给了多尔衮。很多人对于这对婚姻都是敢怒不敢言,但是,这个侄媳妇却是不过七个月就给多尔衮生下一个孩子,所以真相也就很明显了,多尔衮早就已经霸占了这个美人,而这虽然无从考证,但是不过七月怀胎,实在是让人无法相信。朝廷中也不会有人傻的去触他霉头。

不过,顺治帝倒是比较够义气,因为豪格是顺治的哥哥,所以在多尔衮死去之后,顺治也是开始谋划着给自己兄弟报仇,顺治将权力渐渐的集中在自己手中之后,便是开始秋后算账,他将自己叔叔的坟墓挖开,然后把叔叔的尸体挖出来,向世人公布他的恶行,并且还将其鞭尸后割头示众。不知道多尔衮如果知道自己死后被如此对待,当初还会不会那么霸道的去对待自己的侄子们。

帝王家总是多谋算和利益,至于多尔衮和自己的侄媳妇之间,大概更多的也只是相互利用吧,豪格的妻子有没有想过反抗自己叔叔的做法,这一切都不得而知,如果她足够刚烈,相信她一定会选择自尽甚至拉着对方一起死,只可惜,结果很明显并非如此。


福子说历史


关于豪格的福晋改嫁这个问题,提问者的问题中有几个错误需要纠正。首先,豪格改嫁的福晋并不是他的嫡福晋而是侧福晋,而且她只是被摄政王多尔衮纳为了侧室,同样不是多尔衮的嫡福晋!虽然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但豪格的那位侧福晋却不是多尔衮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不过,这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的关系倒是非常近,多尔衮纳的这位侄媳妇其实就是自己的小姨子,她是多尔衮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的亲妹妹。因此,说豪格的妻改嫁多尔衮其实并不准备,准确说她只是豪格的妾。所以,改嫁之说也同样不成立,因为多尔衮只是纳了这位小姨子为妾,同样不是娶妻。在中国古代,妻和妾的地位是有天壤之别的!

除此之外,还必须说一说豪格的其他两位福晋,说福晋其实有些托大了,她们其实都是豪格的侧室,都是妾!在多尔衮纳了小姨子为妾之后,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也收编了豪格的另一位小妾。同时,二人的堂兄济尔哈朗也收编了豪格的一位小妾。换言之,接管豪格小妾的不知情多尔衮一人,还有豪格的另外两位叔伯阿济格和济尔哈朗。一位是亲叔叔、一位是堂大爷!如果用汉民族的传统道德来衡量,叔叔、大爷纳了侄媳妇为妾,简直就是“乱伦”!可是,我们必须要清楚,事情发生在清初,这对于刚刚从渔猎民族过来的清王朝统治阶层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女真人的收继婚制

在女真时期,包括后金时期、清王朝初期,女真人长期实行的收继婚制一直是事实存在的。虽然彼时女真贵族已经没有了早年生活所迫的不得已,但出于政治联姻的需要,这种传统的收继婚制实际上还是被予以保留了。最著名的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立代善为汗储之后所说的那句话了,清太祖曾公开表示,自己百年之后大妃乌拉那拉氏(多尔衮的生母)及其所生之子交给代善抚养。这句话说得比较隐晦,实际上清太祖的意思就是自己死后大妃乌拉那拉氏改嫁儿子代善!继母尚且可以“合法收编”,更何况侄媳妇?

再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儿子收编继母。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之一、清圣祖康熙帝的表叔兼老丈人遏必隆。他的生母是清太祖的女儿,在遏必隆的父亲额亦都去世之后,清太祖做主将自己这位女儿改嫁额亦都的儿子图尔格、也就是遏必隆同父异母的亲哥哥!清太祖为何如此,不言而喻,他看中的就是额亦都背后的钮祜禄氏家族,他要的不是女婿,而是女婿背后的家族势力。至于这位女婿是谁,不重要!如此一来,遏必隆的哥哥图尔格便成了他的继父……够乱吧?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说,多尔衮纳了豪格的小妾为妾,根本谈不上什么……

宣示胜利者的权威

多尔衮之所以纳豪格的侧室为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宣示胜利者的权威。豪格是早年与多尔衮争位的主力军,没有之一!多尔衮与豪格之间虽然是叔侄,却是竞争对手、是政敌。在整倒豪格之后,接管豪格的所有财产理所当然!自然也包括豪格的小妾。在女真人的意识中,小妾和财产并没有本质区别。

当然,这里面多少也有多尔衮的一些私心。从多尔衮违制追谥自己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为元妃来看,他和自己这位嫡福晋的感情应该还是不错的。豪格倒了,自己这位身为豪格侧室的小姨子生活自然不好过。把她收编为自己的侧室,实际上也是变相拉了小姨子一把。毕竟,作为摄政王的侧室要远比跟着豪格一起倒台好得多……

政治联姻的需要

清王朝皇子、公主们的婚姻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政治联姻史。自清太祖始,清朝皇帝、宗室的婚姻大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清太宗为了安抚外藩蒙古各部不仅娶了博尔济吉特氏姑侄三人,而且还娶了“蒙古帝国末代大汗”林丹汗的两位遗孀,凑在一起就是所谓“崇德五宫福晋”。

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但彼时的他与皇帝只差一个名分而已。他纳谁为妾,恐怕也不仅仅是用小半身思考的问题!把自己的小姨子纳为了侧室,等于是将岳父家族彻彻底底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之上。与此同时,阿济格和济尔哈朗所纳的两位,多少也有这方面的一些原因。作为摄政王、亲王,他们要多少年轻貌美的女子没有?为何非要霸占侄儿的遗孀?用脚趾头想恐怕都能想明白吧?

至于豪格的那位侧福晋为何愿意改嫁姐夫多尔衮。这就更加没什么可说的了。她与豪格的婚姻本就是一桩政治买卖,豪格已经倒了、多尔衮却如日中天,试问她还如何抉择?更何况,清初保留了浓厚的女真残余,女子更多地还是作为男子的“财产”、附庸,作为天下名义第二、事实第一的摄政王,多尔衮想纳她为妾,她有拒绝的权力吗?


农民工歪说历史


多尔衮是豪格的叔父,但在年龄上比豪格小两岁,在皇太极架崩没有决定接班人的情况下,最有希望和资格盛出的就属他们俩。他俩个势力相当,都有资格和声望,但皇位只有一个,当时,豪格说了一句谦虚推让的话:“我德薄力浅,不当此位",但这句话被力挺多尔衮的人抓住把柄,双方闹的不可开交,这时济尔哈朗和代善提出折中方案,推出六岁的福临。最后定于福临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攝政。实际情形是多尔衮能力出众,杀伐决断超群,多尔衮成了实际掌权人。豪格在平定四川大西时,立下不世之功,親手射杀了张献忠,但仍遭到了多尔衮的报复,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在杀害豪格之后,对豪格福晋纳为已有。评價多尔衮这个人,在满清进入中原,夺取政权方面,能力超群,戦争进退有理有据,大半个江山是他一己之功,但叔占侄媳,有点不地道。


大民(刘育民)


豪格的妻子,在豪格死后,就成为多尔衮的女人。


与其说“改嫁”,倒不如说是被迫。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军功赫赫;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才能出众,堪称劳苦功高。


按照辈分来讲,豪格是多尔衮的侄子。但是在年龄上,豪格比叔叔多尔衮还大三岁。这种年龄差和辈分对不上号的情况,在古代大家族中其实很常见。


年龄相仿,就使得这两个人隐隐是未来的宿敌。

皇太极一朝,两个人都各自率领取得了战功。在皇太极称帝后,两个人都因为军功被封为亲王。豪格是肃亲王,多尔衮是睿亲王。


这时候两个人的力量旗鼓相当,都是大清宗室中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等到皇太极突然驾崩,皇位继承人留下了空白。这成为清朝第二次面临皇权继承的风波。


豪格的优势是:一是皇太极的长子,有名分;二是手中有战功,有兵。三是本身有才华。


这三点优势单独拉出来,很显眼。但是多尔衮也不差。他也有战功,也有才华,唯一缺的就是长子这个名分。


但是大清家法有一条是母凭子贵。豪格的母亲身份地位,而多尔衮的生母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算下来,多尔衮的出生比豪格还好一些。


两个人起鼓相当时,豪格自己出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


皇太极死后,一开始争夺的焦点就在豪格和多尔衮身上。在争夺战白热化的时候,豪格自己先扛不住压力了。


史称“豪格性柔弱”。在皇位争夺战下,豪格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应对这种生死大战。

豪格的支持者主要是皇太极的心腹。他们希望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继位,才不会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被边缘化。


豪格的优柔寡断令他们失望。他们转而支持其余的皇子。顺治帝借此作为平衡物,登上皇位。多尔衮摄政。


争夺失败的豪格在这场斗争中什么都没有得到。


等待他的就是失败者的悲惨命运。


顺治元年,豪格因为被人告发中伤摄政王多尔衮,议罪被削爵。清军入关后,豪格又恢复爵位,就被多尔衮派往四川,啃下最难平定的四川。


顺治五年二月,豪格班师回朝。四月,就又被人告发隐瞒属下战功,起用罪人等罪名下狱,病死狱中,年仅40岁。


豪格的两个福晋在他死后,一个被多尔衮接收,一个被阿济格所取。


对于豪格的福晋来说,这种选择并没有考虑的个人意愿。


豪格是失败的一方,他的妻妾在这一场变故中自然受到牵连。


其次和满足刚入关之初期,还保留少数民族的婚俗习惯有关。少数民族的婚俗中有一条,家中的男性可以接收家族其余男子留下的女眷。


我们后人看来,这种事情是不符合常理和人伦道德的,但是放在那样的情境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是,女子的眼泪,有几个人理会呢?


熊沾沾


豪哥的妻子改嫁多尔衮为王妃,这个说法也太过于搞笑了。能把多尔衮杀掉侄子豪格后抢来侄媳妇占有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满清早期爱新觉罗家族内部有着非常多残忍恶毒的内斗,很多方面超出现代人的想象。多尔衮杀掉侄子豪格并强占其妻就是很典型的一次。

多尔衮和豪格以及顺治帝福临的爸爸皇太极的恩怨,杀母之仇和绿帽之恨

多尔衮和皇太极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是第十四子,皇太极是第八子。

努尔哈赤的继承人本来是长子褚英,后来因为和努尔哈赤的矛盾被废。褚英被废后,最初的热门继承人是第二子代善。代善后来和努尔哈赤当时最宠爱的妃子阿巴亥(多尔衮的妈妈)不清不楚,搞出了桃色事件,自然也没希望成为继承人了。

努尔哈赤晚年,和宠爱阿巴亥,对阿巴亥的几个儿子比较偏爱,分给了很多部属,也有立比较小的儿子多尔衮为继承人的想法。不过后金当时还是部落时代,努尔哈赤本人也做不到一言九鼎。努尔哈赤自己突然死掉后,各部共推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位置。

皇太极联合其它人,共同逼迫多尔衮三兄弟的母亲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三兄弟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母亲被杀。

多尔衮和皇太极,可以说有杀母之仇。

多尔衮和顺治母亲皇太极妃子大玉儿那点男女之间的破事,当代电视剧演绎过无数次,多尔衮可以说给皇太极戴了一个传播最广的绿帽

(多尔衮)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争位,妥协之下皇太极年幼的儿子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多尔衮掌握大权后,很快杀掉豪格霸占豪格妻子。

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发病去世。满清上层分成两派,分别拥立皇太子长子豪格和掌握很大兵权的多尔衮,双方剑拔弩张,几乎爆发内战。最后双方妥协之下,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帝,即顺治帝,保证了继承人是皇太极的血脉,多尔衮则作为摄政王掌握大权。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很快掌握了实际权力,豪格的命运已经注定。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被多尔衮找借口下狱,不久就死在监狱中。多尔衮除掉了自己曾经的对手。

对于这个曾经是自己对手的侄子,多尔衮不仅要杀其人,还要抢夺其妻子进行羞辱。多尔衮和同母哥哥阿济格,分别占有了豪格的一个福晋。

多尔衮没有儿子因此没有篡位,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对多尔衮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多尔衮掌握大权后,杀掉豪格霸占其福晋,顺治帝完全成为傀儡。顺治皇帝福临的母亲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是个疑案,但出于报复哥哥皇太极的心思多尔衮和孝庄发生男女关系多半是事实。


多尔衮此时要是篡位的话,已经没有障碍。不过多尔衮有个致命的弱点,自己没有儿子,篡位有点没有意义,多尔衮一直疯狂的想生儿子,都没有成功。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突然去世,顺治皇帝很快成功掌握大权。顺治皇帝掌握大权后,对多尔衮相关的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已经下葬的多尔衮被顺治皇帝福临挖坟掘尸,多尔衮的同母哥哥阿济格被幽禁处死,多尔衮的大批同党被杀被降职。

(顺治)


仁勇校尉


题主所说的问题关系到少数民族的一个婚姻制度——收继婚,我们知道满清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夺取全国政权的少数民族 ,故而成为北方诸族制度、习俗的集大成者。由于草原民族的人口稀少,及生存环境的恶劣,所以女人对一个草原上的男人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个人财产。

在古代的草原民族中,有一项很流行的婚姻制度“收继婚”, 即父亲死后,儿子可以纳父亲的妾室为妻。兄弟死后,可以续娶嫂子或弟媳。这在现今的我们以至于古代礼仪为先的汉民族来说,都是难以接受和认可的,但是,对古代的草原民族来说,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的简单与正常。

所以,对于豪格死后他的老婆改嫁了多尔衮,在满族的习俗中来说是合情合理的存在。除了多尔衮娶了小姨子之外,豪格被多尔衮构陷害死之后,他的另外两个老婆分别被济尔哈朗、阿济格所娶。所以理解了满清的这一婚俗之后,对于豪格的老婆嫁给仇人多尔衮之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姑臧未央


多尔衮与豪格本是叔侄关系。因争夺皇位而反目成仇,慢慢演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关系。

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猝死,让建国不久的大清平静的水面起了微小的波澜。因为皇太极撒手人寰前并没有确立自己继承人。而满清来源于后金,当时并没有可以依赖的皇位继承制度。于是乎,大清的皇位成为了众人互相争夺的焦点。

当时,皇太极的弟弟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的实力最强,争皇位的声音最高,冲劲最足。


由于都是皇太极的至亲,都有可以骄人的赫赫战功,都在军中拥有了声望,而手中的权力又相差不大、能力难分伯仲。又没有一个权威人物能震住其中任何一方,所以,在令人垂涎的皇位面前,二人都互不相让,都有志在必得气势。

这样,叔侄二人无论是谁继承了皇位都遭到另一方的拚死反对,导至了二人成为势同水火仇人。唉,古往今来,在权力面前,亲情的力量总是很孱弱的!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亲情在政治人物面前都是适用的。三国时的曹丕与曹植如是,宋朝的赵匡胤与赵光义如是,明朝的朱祁镇 与朱祁珏如是。多尔衮与豪格来自游牧民族,在皇位面前亦如是,人类真有点悲哀。


当时,大清政权仍在关外,而皇太极之逐鹿中原以取得天下的伟业仍任重而道远,这个时候,手握重权的二位皇家人物却开始了内斗,非常危险!

大清的王公贵族们自然不会让这种危险持续下去!头面人物都想方设法协调二人的关系!最终形成了折中方案,双方各退一步,都不当皇帝!而由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第一摄政,豪格第二摄政。

由于福临年幼,实际权力尽落多尔衮之手!这样,曾经的竞争对手豪格就成了多尔衮打压的重点对象。

多尔衮以皇帝的名义派豪格去征讨盘踞在四川地区的张献忠。显然,如果豪格铩羽而归的话是没好结果的!

豪格死于狱中,大福晋改嫁多尔衮。

豪格能征惯战,凯旋而归。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而和睿亲王多尔衮却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豪格被下狱,不久即死于狱中,年仅40岁。


豪格死后,豪格的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曾经去宫内给孝庄太后请安,无意中被多尔衮撞见了。虽然博尔济吉特氏已为人妇,还生过孩子,可是依然风韵犹存,风姿绰约、明眸善睐,这沉鱼落雁之容,让多尔衮动了心。

多尔衮不失时机对博尔济吉特氏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博尔济吉特氏深谙自己民族的传统,她还没被中原贞操观念同化,父死子娶后母、兄死弟娶长嫂在她的民族司空见惯!她也没有拒绝睿亲王,就改嫁给多尔衮当了他的王妃。


希望星晨58298869


如果没有豪格,福临也是当不上皇帝的。在多尔衮权势大时,福临作为小皇帝,只能看着他的哥哥,被多尔衮欺辱致死。而在多尔衮死后,大权在握的福临,不处罚多尔衮,才怪呢?其实,多尔衮,权势大时,已经把恨,积累差不多了!他的早死,与后来的撅尸扒墓,都是他的罪有应得。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永远记着,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尔衮用血腥统一了中国,其“血腥”,也注定他必然不会有好结果。他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罪恶,同时,也在增加着本家族人对他的仇恨。他的皇父“摄政王”的辉煌,也只是一时之欢。早死之疑,死后削爵扒墓,让人看到了是他的咎由自取!

她嫁给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妻,还未改嫁,就已经怀了多尔衮的孩子

多尔衮可谓是清朝大名人之一,对于他的事情,历史资料众多。当初皇太极去世,多尔衮差一点就成了大清定鼎中原后的第二任皇帝。但是因为有豪格和其他支持皇太极儿子登基的大臣存在,他并没有得逞,只得拥立福临。也因此,多尔衮更恨豪格,想方设法要除掉豪格。虽然他未登基,但是天下大权都在他手里,要整死豪格很容易。果然,后来豪格还是被多尔衮欲加之罪给害死了。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十四弟,而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所以豪格是多尔衮的侄儿,豪格的大福晋是多尔衮的侄媳妇。如果说多尔衮在皇权之争已经胜出,而无须除掉豪格的话。那豪格的大福晋就是多尔衮再次想害死豪格的理由。

自从顺治二年,多尔衮三十三岁寿辰,豪格带了自己的大福晋来给多尔衮贺寿后。多尔衮对豪格的大福晋产生了想法,豪格不知道,他的身边已经危机四伏。

顺治年正月,多尔衮将豪格派去攻打张献忠。而多尔衮趁着豪格出去了,自己带人去了豪格的肃亲王府。美其名曰“慰问”。但是,傻子都知道肃亲王不在家,多尔衮这番前去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见了豪格大福晋后,屏退左右,与大福晋进入内室,说他已经倾慕大福晋很久。豪格大福晋是多尔衮元妃博尔济吉特氏的亲妹妹,她早就见过多尔衮,要命的是豪格大福晋她也喜欢多尔衮。其实就算她不喜欢多尔衮,也只得屈服于多尔衮,多尔衮可是相当于皇帝的存在啊。

顺治五年二月,豪格胜利回京。顺治五年三月,豪格就被多尔衮找了罪状抓进牢狱。顺治五年四月,豪格死于狱中。顺治六年十二月,多尔衮元妃去世。多尔衮元妃一去世,他就急不可耐地要娶豪格的遗孀博尔济吉特氏大福晋。终于在顺治七年正月,正式迎娶豪格大福晋。豪格大福晋于同年九月生下一个孩子。多尔衮说孩子是不足月生的,但孩子重七斤,一点都不像是不足月生下的孩子。可见,应该是多尔衮还未正式娶她时,她就怀上了多尔衮的孩子。

后来多尔衮去世,顺治对多尔衮清算时就说过多尔衮“逼死豪格、引诱侄媳”。所以,可以断定,多尔衮看上豪格大福晋,肯定不仅仅是豪格去世后的事,而是之前就已经对侄媳妇有想法。无论豪格的大福晋本人如何想,但作为女人,面向强权,自己又没有更大的权力,屈服于多尔衮,她也是无可奈何。


远古历史


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虽然豪格母亲不受皇太极宠爱,但是豪格本身军功卓越,也得到了皇太极的欣赏。

豪格本来有自信在皇太极死后,自己能成为皇帝,可是因为皇太极死的太突然,还没来得及立储君,由此展开了多尔衮和豪格之间争夺皇位的序幕,两人的仇恨也由此开始。

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虽然两人都有实力,可是两人互相不服,如果两人因为当皇帝而引起内讧,会导致八旗分裂,因此两人退出皇位争抢,两人各自让一步。

后来多尔衮联合多方势力,拥护了庄妃的儿子福临为储君,最后选择了福临为新皇帝,福临登基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但是豪格什么也没得到,但是和多尔衮的仇恨却越来越深。

多尔衮当了摄政王以后,大权在握,开始对豪格的清算,先是对豪格进行了削爵位,在豪格打了胜仗回来以后,被多尔衮定了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大牢里,在监狱的豪格受尽屈辱,在四十岁的时候就死在了监狱里。

豪格死后,他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中,豪格的福晋出自博尔济吉特氏,属于科尔沁贵族,名叫博尔济吉特氏杜勒玛,她是蒙古科尔沁部赫礼台吉吉桑阿尔寨的女儿。

博尔济吉特氏和孝庄太后属于同一家族,是哲哲皇后的堂侄女,孝庄太后的堂姐妹,是多尔衮嫡福晋之妹。

同时博尔济吉特氏和阿济格、多铎的福晋关系都很好。她在崇德元年七月,嫁给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册封肃亲王大福晋。

在豪格死后,多尔衮并没有抄他的家,更没有株连他的妻儿老小,原来多尔衮早看上了豪格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在豪格死后,博尔济吉特氏曾经去宫内给孝庄太后请安,被多尔衮碰见,虽然博尔济吉特氏已经嫁为人妇,已经生过孩子,可是依然风韵犹存,青春貌美,有沉鱼落雁之容,于是多尔衮动了心。

多尔衮对博尔济吉特氏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博尔济吉特氏并没有拒绝,虽然按理说多尔衮是她的叔叔,还是自己的姐夫,可是在当时并没有礼教的束缚。

况且博尔济吉特氏知道自己一个弱女子,刚死了丈夫,根本没办法和摄政王多尔衮相抗衡,因此一来二去,就答应了多尔衮,改嫁给他当王妃。


勇哥哥品影视剧


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虽然豪格母亲不受皇太极宠爱,但是豪格本身军功卓越,也得到了皇太极的欣赏。

豪格本来有自信在皇太极死后,自己能成为皇帝,可是因为皇太极死的太突然,还没来得及立储君,由此展开了多尔衮和豪格之间争夺皇位的序幕,两人的仇恨也由此开始。

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虽然两人都有实力,可是两人互相不服,如果两人因为当皇帝而引起内讧,会导致八旗分裂,因此两人退出皇位争抢,两人各自让一步。

后来多尔衮联合多方势力,拥护了庄妃的儿子福临为储君,最后选择了福临为新皇帝,福临登基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但是豪格什么也没得到,但是和多尔衮的仇恨却越来越深。

多尔衮当了摄政王以后,大权在握,开始对豪格的清算,先是对豪格进行了削爵位,在豪格打了胜仗回来以后,被多尔衮定了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大牢里,在监狱的豪格受尽屈辱,在四十岁的时候就死在了监狱里。

豪格死后,他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中,豪格的福晋出自博尔济吉特氏,属于科尔沁贵族,名叫博尔济吉特氏杜勒玛,她是蒙古科尔沁部赫礼台吉吉桑阿尔寨的女儿。

博尔济吉特氏和孝庄太后属于同一家族,是哲哲皇后的堂侄女,孝庄太后的堂姐妹,是多尔衮嫡福晋之妹。

同时博尔济吉特氏和阿济格、多铎的福晋关系都很好。她在崇德元年七月,嫁给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册封肃亲王大福晋。

在豪格死后,多尔衮并没有抄他的家,更没有株连他的妻儿老小,原来多尔衮早看上了豪格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在豪格死后,博尔济吉特氏曾经去宫内给孝庄太后请安,被多尔衮碰见,虽然博尔济吉特氏已经嫁为人妇,已经生过孩子,可是依然风韵犹存,青春貌美,有沉鱼落雁之容,于是多尔衮动了心。

多尔衮对博尔济吉特氏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博尔济吉特氏并没有拒绝,虽然按理说多尔衮是她的叔叔,还是自己的姐夫,可是在当时并没有礼教的束缚。

况且博尔济吉特氏知道自己一个弱女子,刚死了丈夫,根本没办法和摄政王多尔衮相抗衡,因此一来二去,就答应了多尔衮,改嫁给他当王妃。

博尔济吉特氏嫁给多尔衮是侧妃,因为当时多尔衮的嫡福晋还在,婚后,博尔济吉特氏和多尔衮感情很好,虽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两人仍然恩爱如初,对于博尔济吉特氏而言,这也算是不错的归宿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