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如何安撫那顆恐懼的心?彼得·林奇作答


股市暴跌如何安撫那顆恐懼的心?彼得·林奇作答


昨晚新聞量多到爆炸。3月12日晚間全球股市迎來“黑色星期四”開啟“集體熔斷、集體暴跌”模式,全球股市哀鴻遍野,下跌幅度之大,恐慌情緒之嚴重,甚至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

股市暴跌如何安撫那顆恐懼的心?彼得·林奇作答
據不完全統計,3月12日包括美國、泰國、菲律賓、韓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巴西、加拿大等多個國家股市觸發熔斷機制。其中,美股一週內第二次觸發熔斷機制,也是美股歷史上第三次觸發熔斷機制。美國三大股指最終收盤跌幅均超9%,創1987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截至收盤,道指下跌2352.60點,跌幅9.99%,報21200.62點;納指跌9.43%,報7201.80點;標普500指數跌9.51%,報2480.64點。 與此同時,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0個股票市場進入“技術性熊市”。所謂技術性熊市,是指股指從最近的高點下跌超過20%,從技術上確立熊市成立。 此外,原油、黃金、比特幣甚至國債市場都在被拋售。其中比特幣更是遭“血洗”,跌破4500美元,24小時跌幅超40%。 從亞太到美股再到南美,股市猶如“多米諾骨牌”式的熔斷慘狀讓很多人恐慌。
股市暴跌如何安撫那顆恐懼的心?彼得·林奇作答

據第一財經,多國股指“熔斷”之際,各國紛紛開始禁止做空股市,泰國證交所主席表示臨時調整賣空規則;意證券交易委員會宣佈禁止做空股票;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暫時禁止部分賣空工具和交易,包括禁止股票賣空;韓國禁止股票賣空交易6個月;韓國禁止賣空股票的政策從3月16日起實施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A股市場表現相對平穩,未大幅受到隔夜外盤大跌影響,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早盤大幅低開,之後震盪回升,午後深成指與創業板指一度頑強翻紅。最終三大股指綠盤報收,滬指收盤下跌1.23%,收報2887.43點;深成指下跌1.00%;創業板指下跌0.75%。 在恐慌情緒蔓延的當下,以古鑑今,我們看看國際上的投資大師,在遇到股市大跌時,持有怎樣的態度?我們又該如何與處之?今天我們扒一下彼得·林奇。 就讓彼得·林奇告訴你,股市暴跌之時如何安撫自己那顆恐懼的心。


01“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彼得·林奇(Peter Lynch)出生於1944年1月19日,是全球金融投資界的著名投資大師之一,一直以卓越的選股能力而著稱,且是少有可以與“股神”巴菲特比肩的投資大師,但當近90歲高齡的巴菲特依然活躍在全球投資界之時,彼得·林奇卻已經“退隱江湖”多年,揮一揮衣袖只留下一身傳奇。 早在1990年,當時46歲的彼得·林奇即選擇“離場”。外界認為,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在他掌管麥哲倫基金期間所創下的投資報酬率在股市的歷史裡,幾乎無人能與其相媲美。 外界公認,彼得·林奇是個投資奇才,作為一個著名的基金管理人,他的思維更現代、投資技巧更新穎複雜,但其在骨子裡依然是與巴菲特等“股神”一脈相承的基本面分析派。 彼得·林奇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中,更看重的是個股品質,正如他曾言“賣掉股票常常是因為公司的基本情況惡化,而不是因為天要塌下來了。”

股市暴跌如何安撫那顆恐懼的心?彼得·林奇作答

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盤時,彼得·林奇正在與妻子在愛爾蘭度假,那是他第一次去愛爾蘭旅行。出發時股市下跌了55 點,沒過多久股市又跌了115 點。於是,彼得·林奇告訴妻子,“如果股市下週一還在跌,我們最好回家。週末還在這裡過。”直至週一股市暴跌508點後,彼得·林奇才帶著妻子回去。 有投資者戲言,當股市大跌之時,如果有人打電話問,“彼得·林奇正在幹什麼?”他們肯定不想聽到這樣的回答:“林奇正在打高爾夫球。” 在有些投資者看來,彼得·林奇的平靜心態,讓人近乎“瘋癲”,但彼得·林奇眼裡,也許卻在淺笑他人的看不穿。 彼得·林奇曾言:“在過去70多年曆史上發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預測到,而且在暴跌前賣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後也會後悔萬分的。因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災,股價最終也漲回來了,而且漲得更高。股市下跌沒什麼好驚訝的,這種事情總是一次又一次發生,就像明尼蘇達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來臨一樣,只不過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彼得·林奇曾在1987年暴跌後感言:不管某一天股市下跌508點還是108點,最終優秀的公司將會勝利,而普通的公司將會失敗,投資於這兩類完全不同的公司的投資者也將會相應得到完全不同的回報。 那麼在股票大跌之時,人們應該想什麼? 在彼得·林奇看來,人們應該想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不是預測未來,預測未來在他看來有些徒勞,他更注重考慮事實本身。


02遠射幾乎總是脫靶你必須知道為什麼要買它 “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錢存進銀行。”這是彼得·林奇的經典語錄之一。 在股票投資中,我們時常聽到炒股人說,“為啥散戶投資股票總是虧錢?” 在彼得·林奇看來,如果不研究任何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機會,就如同打牌賭博時,不看自己的牌而打贏的機會一樣。 目前,很多投資者虧損的大多數原因是,要麼大跌之後開始恐慌“割肉”離場;要麼明明已經盈利了10%卻還想贏得20%,結果反而損失本金;要麼根本不瞭解股票公司本身,“聽說”會漲隨機跟進的投機行為,這也是大部分人股票投資虧損的原因。 彼得·林奇曾對低迷行業中的優秀公司總結了幾個共同特徵:公司以低成本著稱;管理層節約得像個吝嗇鬼;公司儘量避免借債;拒絕將公司內部劃分成白領和藍領的等級制度;公司員工待遇相當不錯,持有公司股份,能夠分享公司成長創造的財富。他們從大公司忽略的市場中找到利基市場,形成獨佔性的壟斷優勢,因此這些企業雖處在低迷的行業中,卻能快速增長,增長速度比許多熱門的快速增長行業中的公司還要快。 最後,“金融1號院”不得不說金融投資確實是件容易激動人心的美事兒,這裡有一夜暴富的財富傳奇,當然也有一夜歸零的慘痛,猶如紅玫瑰一般,很美,但卻有刺。 正如彼得·林奇所言,當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時,時間站在你這一邊。 其實,春天終將到,世界依舊前行,恐慌本身多出於對未知的恐懼,這時候,或許我們唯一需要恐慌的只是恐慌本身而已。

本文部分內容引述自互聯網公開資料,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