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的存款能用幾個月?

臻不一樣


只有經歷窘迫,才知未雨綢繆

大家一定見過這兩個觀點:

1)儲蓄可以說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傳統,像基因一樣自然而然代代相傳。

2)隨著消費意識的變化,現在的年輕人中,月光族越來越多。

這兩觀點看似對立,但本無對錯,我也無意對比和辯論。只是看到被邀請回答的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疫情突如其來且持續時間較長,暫停甚至終止了很多人的經濟來源,這讓很多人措手不及。這樣的措手不及,一定會讓很多人產生刻骨銘心的記憶。刻骨銘心在於艱難,不對,應該是非常艱難!而艱難的核心,就是經濟問題。(俗話說,只要有錢,什麼都不是問題。但沒錢的時候,什麼都是問題。我並不推崇拜金主義,但現實生活中,的確很多問題的實質,就是經濟問題。)

房貸、車貸、房租、信用卡賬單、子女學費,這些不會因為疫情而暫停。每天睜開眼,一家老小,一日三餐,油鹽柴米,水電煤氣,一樣都不可缺。原本正常行進的生活腳步,可能因為疫情而放慢節奏,卻終究是要繼續大踏步向前。春季假期間可以麻痺自己,想著說先過年吧,過完年再說。事實上,春節假期早已結束,該面對的問題,一個都不會因為你的擔憂害怕而缺席。

短期的困難,宏觀上,國家、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和組織都會有政策扶持幫忙度過難關;微觀上,每個人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能夠活下去。求生的本能會有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能量,只要自己不放棄,哪怕是悽慘,也總能把眼下捱過去。

但這些不是我想表達的重點。我在思考的是,未來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不幸將來要再次面對另外一場“疫情”,到時候,我們能否做到比現在更從容、更淡定?

回到前面說的兩個觀點。其實,不管認為是儲蓄的有備無患好,還是月光的及時行樂強,沒有真正因為經濟侷促而切身感受過窘迫的人,他都無法深刻體會,到底自己該怎麼做,才可以更好地面對未知的風險,才能在風險真正來臨的時候,可以心生淡定,從容應對。

所以,儲蓄和月光都是可以選擇的生活態度。只是在下一次“疫情”出現前,我們能否未雨綢繆,想好自己的存款能否支撐自己度過危機?

當下的任何情況都已成事實,糾結無用,但可以向前看。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我相信以後的人生,也會多一些安全感吧。(如有不同看法,歡迎關注互動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