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那些事兒

因為一場疫情,口罩這方小小物件竟一時間“洛陽紙貴”,在面對了各種關於口罩的奇葩問題之後,我也終於想好好八一八——關於口罩的那些事兒。

據說中國元代宮廷內,以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使不觸飲食之物,算是我國口罩的雛形。類似這樣以布包面的模式也出現在古代波斯人的宗教儀式上,很遺憾這些都未與醫學掛鉤。中世紀的歐洲,傳染病開始流行,著名的鳥嘴醫生形象隨之誕生,這樣兼具呼吸器功能的面具,真正地應用在了醫學中,似乎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口罩”。直到1897年,德國人萊德奇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後又幾經改良,現代口罩華麗誕生,且真正應用在醫療行為之中。

口罩的那些事兒

鳥嘴醫生裝束

1910年我國東北地區的鼠疫暴發,出現了一位抗擊鼠疫的英雄伍連德,他是第一個被提名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而“伍氏口罩”的出現,真正讓口罩走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隨後1918年-1919年世界範圍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口罩被世人記住並廣泛使用,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傳染病防禦戰線上最重要、最廣泛、最可及的工具之一。

口罩的那些事兒

伍氏口罩

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口罩同樣在經歷一場又一場變革,從防病跨界到時尚,它的身影無處不在,伴隨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它再次走入大眾視野,成為時下最炙手可熱的東西。所以一時之間,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面對五花八門的口罩,你到底選擇對了嗎?

首先,口罩大致分為三類——普通防護、醫用和工業用,面對疫情時我們應選擇醫用口罩。今年2月初,國家出臺了《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清楚明瞭地對口罩類型及推薦使用人群做了詳細說明,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與病毒近距離接觸的概率並不高,按照指引如需佩戴,則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即可。

口罩的那些事兒

一次性醫用口罩

第二,什麼才是合格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國內生產的正規醫用口罩,通常歸為醫療器械範疇,因此在外包裝上可以看到有××醫械等相關許可,且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等信息,所參照的標準是國家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T 0969)的標準,購買時務必睜大眼睛看清楚。拋開外包裝,通常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材質為醫用無紡布,分內、中、外三層結構,外層通常為淺藍或淺綠色防噴濺阻隔層,中層為過濾層,內層為親膚吸溼材料。總的來說有一定厚度和質感,絕不像一層薄薄的紙。選對了口罩才是第一步,戴好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記住上下內外分清楚,不光要罩住口,也要罩住鼻子才算數!


口罩的那些事兒

最後,手頭沒有合格的醫用口罩怎麼辦?答案很簡單,能不用可以不用,必須要用的話,手頭有什麼就用什麼吧。這個答案有點潦草,但想想口罩那最初的模樣,以及在疫情期間那些大開腦洞的各種口罩“替代品”,不得不感嘆人民群眾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我們又何必拘泥於口罩的刻板印象呢!

好了,啥也不說了,要出門去公共場所,口罩戴好走起!

口罩的那些事兒

戴森公司研發的可穿戴式空氣淨化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