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兰亭序》全文用行书写得。用笔洗练有法,意态生动,有人认为看不出有多么好,觉得是文人雅士们 ,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故意人为捧出来的,此言差矣。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其实,《兰亭序》在书写上变化极为丰富,字与字,笔画之间力求生动,绝无雷同。全文28行。共324字,54处有重复字体初次安慰。形态各异,这是值得我们用很长时间揣摩,仔细观察,随着眼里的提高,才能领略其绝妙的地方,

打个比方 《兰亭序》就像是一包味精,而不是一瓶汽水,一打开 除了泡沫,气体一跑完,还不如一碗水索然无味。

《兰亭序》里每一笔一画一结构 都凝练着丰富的笔法技巧,奥妙无穷。它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欣赏,临摹,而历代许多大书法家,只是在里面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融合自己的才分,最后独立门派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些例子枚不胜举,如米芾,王铎 ,赵孟頫, 甚至还有颜真卿。下面从中选几个常见的字 ,來做一个共同赏析。

一 首先 第一个字 "永"字。学过书法都知道永字八法,其中八个笔画 就代表了汉字书写的八种笔法,以此为例 更能说明问题。 王羲之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第一笔,"点"就已闪亮登场。与别人相比出手不凡。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我们一般写法是直接蹾一点 或者再专业一下,藏锋一点,然后回笔锋成围拢之势。王羲之却是笔锋藏起,先侧后中再右侧回锋收笔 ,运笔过程为Z字形。孙过庭《书谱》所说的:"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只准"。晋韵古法就体现在这起笔不经意的一点之间。

再从结构上 左紧凑 而右开张;左笔画短,右笔大而长。别看这么微妙的区别 字的灵动性就活了。

再看这下面这4个横撇竖捺的交待,对接于中竖主笔两旁,左接头紧凑相挨,右2笔似接非连,尖头稍微点接,没有卡在一起,气韵流动而生。

二 都说《兰亭序》有22个"之"字,无一相同,怎么不同 试举下面例。此"之"从结构上说,由扁而立了起来,呈弹起动态。点不是一点到位,而是先仰笔 一点,收笔时又回锋再出笔。增加了动态,再下来以弧笔折也有独到之处。收笔一反常态以反捺做结 干脆利落。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三"盛"字。字体较密,难以控制结构。古人言"密处不容针,疏处可走马",在此得到诠释。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左部与"戈"相连的笔画由上而下排列,有密不透风的状态。对应的左半部,左撇与全字相接处疏朗宽敞。左撇的近似半圆的弧度,与右捺勾近似直画的对比,使整体感觉错落有致自然和谐。

四,"观"字写法方圆笔齐上。落落大方,右部"见",看似不经意的几处出了格的交叉,起笔交叉,2.3横出格,好像不合规矩,却是神来之处,正是细微出锋,一来可显示左右联系脉络,二來灵动字体。增加了动感。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五"宇宙"两字。对比生辉," 宇"字成纵势,"宙"字即可变为横势。一纵一卧。显出大王用意之处的刻意追求。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宙字并非不能写长,写方,但我们可以自己写字试一次,立刻就会觉得有些呆板,"精气神"全失。此"宙"不但横向,而且还刻意压缩,孕育出压抑后的张力。可以肯定,王羲之是已经意识到这点, 才会把字特殊处理了。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法结构之妙,单字赏析


还有,从这个字看着似曾相似的笔路 ,就是宋代苏东坡的字体,苏轼当年临《兰亭序》,看来也汲取了不少养分。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相对来说,《兰亭序》也非完美无缺的,一个它是唐代书法家的双钩临本,笔法上会有细微差别;再一个由于行笔较快,提按转折变化较大,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有佳妙笔,也会有欠妥之处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临帖时应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取神取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