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造长城扫平百越,而且还平定了六国焚书坑儒。他是伟大的帝王还是残酷的暴君呢?

金刚玻璃心


观点: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

分析:

国家战乱了,逃亡导致无法生产,民以食为天,没有吃穿,老百姓痛苦。

国家大一统,统一之时损兵折将;统一之后制定税收和收费项目,让老百姓忙于生活而埋头苦干,来维护其统治。打天下和开公司一样,先铺本钱,然后赢了之后再获取收益。

天下战乱,百姓苦,天下兴旺,百姓还是苦。无论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自古以来都是和扎本钱做买卖一样,付出了一些,然后就大肆攫取。

结论:

老百姓才是真正的主角!无论过去还是以后,统治者只是掘金人。没有什么千古一帝或者暴君之说。




史时赏析


秦始皇赢政,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历史上的秦始皇嬴政,自继承王位后,诸子百家、战国七雄,任何一个都希望能统一全国,但真正做到了是秦国,是嬴政的一统天下。他的伟大功绩主要是: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修造万里长城,抵御外敌入侵;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和货币等等。此等功绩,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封建王朝能够做到,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与其比肩!

是秦始皇称帝后,主张“事皆决于法”,从而高扬起“法治主义”的大旗,以理天下。当然,对秦始皇来说,他所以无限钟情于“法治主义”,那是他在很大程度上把“法治主义”看成是他的强力意志、优势意志、占有欲、权势欲的最充分的表现。但是他重视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而不象后来所谓的儒家以仁治国。正是汉武帝的竭力维护,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谬论,使之封建主义腐朽儒学之糟粕毒害贻误中国历史长达几千年,极大的阻碍了中国历史本应以法治国的民主化进程。

秦始皇致力于建立幅员辽阔的华夏帝国,他庄严宣布:“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说,如果没有秦始皇,就可能没有中国,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华夏。

关于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作为第一个完成华夏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历史证明这完全是子无虚有,纯属后人的杜撰。持这一观点的是民国时期兴起的“疑古派”,近几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从而证明了“疑古派”观点的不成立。鲁迅先生在《华德焚书异同论》曾替秦始皇喊冤,他认为“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修造万里长城,并没有劳民伤财,而是把原六国所修长城连接起来;更没有所谓“孟姜女哭长城”之事。而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才获得了当今被称之为世界奇迹的盛誉。

以上铁的事实以及历史真象,无不证明了秦始皇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帝王,而根本不是所谓的残酷的封建暴君;是千秋伟业、功勋卓著的一代明君;更是光耀中华、流芳万世的“千古一帝”!








老刘


伟大毋庸置疑,至于统治残暴更多是时代的原因,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千古一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让中国真正意义上进行了统一。设立了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为后世两千年沿用。另外修建长城,抵御了游牧民族的频繁骚扰,又兴修水利、修驰道,无不是利在千秋。自秦始皇开始,中国版图核心地带便已经固定,至今没有改变。

残暴统治

但是他的残暴也是有目共睹,因为书生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意,而发起了焚书坑儒,造成了无辜百姓的死亡和典籍的消失,损失不可计量。秦朝以法学为尊,徭役繁重,轻罪重刑,这也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时代造就了秦始皇,时代也选择了法家,后世王朝也多沿用了秦朝的统治措施,只是进行了演变和完善,总的来说,千古一帝没有疑问。


以史知今


他是大一统中国的鼻祖,是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拓者,是中华优秀灿烂历史文化的缔造者。

他是伟大的,中国史上不可多得的帝王。

战国时期,诸候间多年不断征战,造成社会动乱,百姓涂炭,民不聊生,整个社会一片混暗。人民心中早就呼唤着一位伟大帝王的出现,来结束这个动乱的世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迅速从“七雄”中脱颖而出,而国富民强。为结束战乱平定六国及百越,建立大一统的帝国,他亲手缔造了百万虎狼之师,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结束了支离破碎的乱局,建立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帝国。

大一统秦国建立后,为了便于国民的交流与交往,共享统一之便利,他先后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特别是为便于文化交流而统一文字,他不惜“焚书坑儒”,用強硬的手段推行了小篆文字的通用。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保障国泰民安,他又不惜倾国家之力,修筑阻断游牧民族侵扰的通道,在崇山峻岭之上修筑气势宏伟的长城。既保证了当时国家的长治久安,又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万世瑰宝,造就了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铁证,成为当今世界的罕世奇迹。虽说他笃信神灵,奢侈腐化,为自己修建阿房宫、秦陵地宫、守护其灵魂的兵马埇等。在当时也真的可说对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站在今天或历史的高度去看待,他却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举世之功。你想,一个区区的兵马埇坑,就记载了二干多年前的中国文化,每年吸引上百万中外游客前去观看。那未,等到秦陵地宫哪日被揭开面纱,那恐怕真的要撼动整个世界了。若不是阿房宫被焚,你想它那恢宏的气势,豪华建筑,精美的雕塑装饰及琳琅满目的举世之宝,真的能让世界为之醉倒。

总之,虽说他没少痛遭历史文人的针砭,但无论是从他对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还是从灿烂历史文化的记载与传承。无论是从他对后世人们留下的无限启迪与遐思,还是从他给后人留下的富足精神和财富。他都不失是中国乃至世界史罕有的帝王,是中国的骄傲,是伟大的帝王。


马现合


秦始皇有很多丰功伟绩,被尊称为“千古一帝”,同时“暴君,暴秦,”的帽子也被扣在头上,他也是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帝王。

横扫六国,统一海内, 秦始皇结束了战国长期混乱分裂的局面,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为后世灌输了一个国家大一统的思想,建立大秦帝国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确定了中央集权,建立的帝制,被后世沿用2000余年,直至清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现在郡县成省市县,统一文字,才能使中国文化博古通今,意义重大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道同距,为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修筑万里长城,绵延万里,至今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抵御北方胡族入侵,南征南越,将福建、两广纳入中国版图,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把该地区的纳入中国疆域,奠定了中国版图

如此多的丰功伟绩,为何还有“暴君,暴秦”帽子,焚书坑儒被列为秦始皇一生最大的罪状,秦始皇为什么这样做那 是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进而全国统一思想,这对于一个完成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作用很大,能保持国家高度思想统一,保持国家持久的统治这无可厚非,我们不能以我们现在人的思维,去评价那时候的历史事件,但却不得承认对后世儒家文化有所影响。

但是不得不说秦始皇晚年的暴政,,兵役赋役,苛捐杂税特别严重,自己追求长生之道,铸造空前绝后的皇陵,命徐福寻仙山,炼灵丹,以求长生,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建造的皇陵也要与在人间的一样,弄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如此帝王虽说有过,但他的功绩不可磨灭,“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浑然—天成


感谢提问。

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长城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第一次将郡县制应用到国家治理当中,使得统一的概念逐渐被认可。从这些层面来讲,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伟大的皇帝,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

“奋六世之余烈”

公元前247年,嬴政在咸阳继承王位,在对内平定长信候嫪毐的叛乱,除掉权臣吕不韦后,开始亲政。重用李斯、尉缭,开始了统一天下的脚步。

自公元前23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用了10年时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嬴政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位君王,开始称皇帝。

安定帝国

刚刚建立的秦国并不安定,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国家的边境一直遭受到袭扰。

为了解决外患,嬴政再度发动了战争。大将蒙恬率军北上,出征匈奴,一战将匈奴人打怕了。为了避免匈奴人不断的袭扰,始皇命蒙恬将燕、赵、秦等国家的长城连接起来,用以抵抗匈奴。

而另一方面,又有一支大军南下百越等地,去征讨百越等少数民族,这也是秦军损失最大的地方。秦末农民起义时,蒙恬的大军与驻扎在百越的军队都没有回到中原,否则项羽绝对不会赢得那么轻松。

维护国家的完整

国家统一后,嬴政又迎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国家虽然统一了,但是包括秦国在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度量衡、货币,甚至是车辙都是不一样的。

这样也就造成了七个国家的人在交流以及互相交易的时候非常不方便,极大的阻碍了国家的发展,甚至是会衍发矛盾,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始皇下定统一全国的文字、货币,使用统一制式的称量工具等,以此来促进各地的融合。

始皇还将全国各地的有学问的人请到咸阳,让他们做博士,但是六国的人并没有真心承认这个国家。

秦始皇即位的第三年前往山东封禅泰山,随行的儒生们因为封禅的过程而争吵不休,这让秦始皇明白六国没有真正的认同自己。真正激怒秦始皇的事淳于越的上书,请求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这让秦始皇明白要想让天下归心就必须控制思想,那么无关紧要的书籍就不能留,这也是焚书坑儒的原因。

小结

综上,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完整,包括所谓的焚书坑儒。更何况,焚书坑儒保留了所有的医书、农业书籍等有关于日常生活的典籍,对历史进程并没有影响。而且秦始皇统一天下,使大一统初入人心,深深影响到了后世,厥功至伟,称其为千古第一帝毫不为过。


盛夏一抹清凉


伟大的帝王和残暴是两个概念。仁慈的皇帝不一定就是伟大的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不代表了统一了就安定了。东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时的统一分裂了四五百年。

名义上虽还是东周,但早已是各自为政了。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体制和文化,并且已经根深蒂固。

秦始皇统一以后迅速的把各自的文化和体制进行了大整合,钱币的统一性便于经济的发展,利于老百姓的生活。

字体的统一性便于书写和文化的发展。

尤其是郡县制的设立,增加了中央的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修建长城防御外敌,对安定边关起了很大作用。

秦始皇帝功绩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表达的。他绝对是千古一帝,一个伟大的帝王。

像明朝的嘉靖和万历二十年不上朝,他们比起秦始皇来那还叫皇帝吗?

秦始皇用短暂的一生做了别人几辈子做不成的事。对后世贡献和影响都是起了里程碑意义。

有人说他残暴,我认为是对他的一种诋毁,历史上比他残暴的皇帝多多了。朱元璋一个胡维庸案和蓝玉案牵连10几万人,历经10余年。

被后世誉为康乾盛世的文字狱又死了多少人,北齐从高洋开始一连几个皇帝有哪个不残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屠城都是几万几万的杀,还有很多皇帝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个统治者,尤其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的统治者有一定的杀戮也是在所难免。

有句老话,一将功成万骨枯。别说是皇帝了,无论什么也改变不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称号。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任何一种杀戮都是罪恶的,哪怕是以国家的名义;

任何一种奴役人民的行为都是罪恶的,哪怕是以所谓的建立丰功伟绩的名义,何况还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任何一种以窒息人民的行为,作为手段而达到目的的都是最恶的,哪怕是以文明为借口的。

任何一种以狭隘民族主义,来泯灭人性的善良。或以罪恶的手段消灭罪恶,都是邪恶的。

我们不要把那些古老的所谓的丰功伟绩,以个人的名义来歌功颂德,歌颂的归功的应该是那些为此有所付出的广大人民,还有那背后值得沉痛的血腥。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古老文明的美丽,和那些美丽背后的心酸故事,都包含广大人民群众心血和生命,而非某个人的功劳。

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他们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山水一样之间


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秦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一统六国,统一中国,消灭的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秦始皇的功劳主要体现在

(1)疆土上:修驰道,修长城,开疆拓土,北击匈奴,抵御外敌。南征百越,为后来的汉朝消灭隐患,也扩大了领土,为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疆域基础。

(2)经济上:统一了货币、度量衡,这样的好处就是使百姓们和商人都提供了方便,不用担心换来换去,解决了有钱买,却买不到东西的局面,使市场更加灵活。

(3)文化上:统一文字,全国统一使用“小篆”,之后又创立“隶书”,使汉字笔划的简化,不用担心别的国家看不懂字体而带来的麻烦,为之后奠定了基础。

(4)政策上: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废除周朝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地方治理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后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奠定了基础,使之后的王朝也是用这种模式也一直流传下去。

这便是千古一帝的原因,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我们的后世有许多贡献,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像秦始皇一样,做出这样的创举。

暴君

为什么有人认为秦始皇是暴君呢?可能是因为秦始皇的过错,大兴土木,建皇陵,劳民伤财,秦始皇一直是按照法学的方式来管理国家,并不是儒学,实行仁政,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刑法:在秦朝,刑法严厉苛刻,没有人情味,令人闻风丧胆,

一直实行暴政,这让很多百姓承受不了,连陈胜吴广,刘邦起义都是因为完不成任务是死罪,才不得已反叛的,但严厉的刑法也使秦朝管理的井井有序。

(2)政策:统一六国后,一直使用劳役,让百姓不能够安居乐业,大兴土木,修长城,建皇陵,加上刑法,让百姓确实水深火热,经历了统一的战争还不能休养生息,继续劳役他们,毋庸置疑,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3)焚书:焚书坑儒不是一回事,而且焚书也李斯提出来的,焚书都是民间的书,民间只允许有法学,想使用愚民政策

,禁止偷偷私学,统一思想。但是秦始皇焚的书还有备份在图书馆里面,并不是全部焚烧完,只把民间的收集起来焚书,真正的是项羽烧完的,攻打咸阳,一把大火把咸阳烧了。

(4)坑儒:坑儒是坑杀方士,并不是儒学弟子,当时,秦始老糊涂了,天天想长生不老,找来许多方士,来炼仙丹,那时候方士大多数是儒生。后来秦始皇被徐福,卢生等人骗了,大怒,要杀人那些人,于是就有了“坑儒”。

所以整体来看,秦始皇的功大于过,我们也应该看的全面,不能否定他的功绩,不能不认清他的过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个人认为秦始皇还是千古一帝。


独白L


秦始皇

1.统一六国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6.修建交通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

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