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多年研究發現:考上985大學的家庭都什麼條件。

有人問:至少什麼樣的家庭條件,才能單純憑努力考上985大學?

“你能來清華大學,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的父母。”這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晉軍在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給新生們說的話,這可不是信口雌黃,而是對清華大學歷屆新生做過統計後得出的結論,這足以看出家庭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清華大學教授多年研究發現:考上985大學的家庭都什麼條件。


一、越好的大學,寒門子弟越少,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根據清華大學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內地招生的3400名學生中,約26.3%的學生來自西部地區,農村以及貧困地區的學生數量佔比達19.3%,這還是在國家政策幫扶下才實現的數據,如果沒有這些政策,這個數據又會是多少呢?

這可不只是在清華大學才有的現象,其他985大學,尤其是中上游的985大學,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劉強東曾經給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捐款1000多萬用於資助寒門子弟,然而申請的人卻寥寥無幾,人大負責人解釋說:能上人大的學生,家庭條件都是不錯的,不需要這筆助學金,來自農村的孩子,連30%都不到。

清華大學教授多年研究發現:考上985大學的家庭都什麼條件。


現在大學的錄取率高達80%以上,本科錄取率也在40%左右,上大學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但是上好大學依然是非常難的,出了京津滬之外,多數省份的985大學的錄取率只有2%左右,而且多數省份低於2%,這對於農村學生而言,考上985大學就更難了。

二、考上好大學,僅靠個人努力是不夠的

清華大學老師對清華大學的2018屆學生進行過調查,入學前到過境外的學生佔比43.9%,沒出過省的學生佔0%,而這個數據在各界學生中都非常穩定。

出國境外能代表家庭的經濟條件,但是經濟條件並非家庭條件的唯一因素!有機構對2007年到2016年中國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情況進行過統計,結果顯示父母職業佔比最高的是教師,其次是公務員!這兩個職業並不是有錢的,但是卻能在教育上取得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1、重視陪伴:其中,陪伴是最重要的,教師和公務員,一般都有不錯的學歷,教育孩子沒有問題,但是很多人教育不好孩子,往往是因為對孩子關注不夠,平時忙著工作或者應酬,無法陪伴孩子成長,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對孩子大聲斥責或者交給別人輔導,最後都無法解決問題。能夠陪伴孩子,並有一定的教育知識和理念的家長,能夠把孩子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引導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清華大學教授多年研究發現:考上985大學的家庭都什麼條件。


2、重視閱讀:一個沒有閱讀的家庭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教育,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朗讀手冊》的扉頁上有這麼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3、重視習慣: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個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的家庭,孩子往往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在小學階段非常重要,而小學階段的優秀成績,是以後發展的基礎。

清華大學教授多年研究發現:考上985大學的家庭都什麼條件。


三、寒門子弟,考上重點高中是關鍵

當然,這並不是說農村學生或者寒門子弟沒有考上985大學的機會,“贏在高三”老師教過很多農村學生,他們最後能考上985大學的也不少,而他們的家長也是不懂教育的普通農民。但是,這些孩子都是經過中考篩選出了的,多數這樣家庭的孩子都在中考時被淘汰了,能夠考上985大學的寥寥無幾。

而這些學生,能夠考上985大學,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能夠考上重點高中,在重點高中,家庭因素的影響逐漸減少,學校的影響更大,他們離985大學也就更進了一步。

清華大學教授多年研究發現:考上985大學的家庭都什麼條件。


孩子的教育,從來就不只是學校的事情,家長的教育非常重要,但是有些人把孩子推向學校,自己就開始不管了,當孩子出現問題,怨學校、怨老師,甚至對老師充滿了敵視,盡其所能攻擊老師,這樣的家庭如何教育好孩子?孩子只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品而已。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拿著手機刷視頻、購物、打遊戲,卻要求孩子在一旁讀書,這現實嗎?父母只看眼前利益,卻讓孩子遙想詩與遠方,這現實嗎?家長鋪路,老師指路,孩子走路,三者缺一不可!

關注微信hongfuwei1瞭解420分如何上一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