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父母,并不会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

很多父母在思想上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他们总会这样想: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才,我要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种想法固然没错,但有一部分的父母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无形中把教育孩子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很在意孩子的对与错,在意孩子的各方面发展。

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时,就会非常的失望,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没有教育好孩子,从而也让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一个优秀的父母,并不会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

教育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但过度的要求孩子却不是正确的选择,父母应该经常的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把教育这俩字变了“味道”。

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我们对孩子要求那么高,他能不能达到你的目标,一旦孩子达不到你的目标时,你能不能接受的了,你的心态是不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以教育为主了。

比如,最明显的就是这部分父母很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学习成绩能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父母眼中只有孩子考了100分才是正常的,如果考了80多分90多分是不对的。

然后,他们就会认为是自己对孩子要求太低了,没有尽到义务,从而给孩子施加压力,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死循环”,每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时,父母就会进一步的对孩子施压

时间长,孩子会被你施加的压力“摧毁”,而父母也变相的把教育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孩子成为了你“事业”成绩的对外工具。

一个优秀的父母,并不会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

那么,我们要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接受孩子的个体特点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单单一个学习成绩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能说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在学习方面更擅长一些也更努力一些,而学习不好的孩子也有他们独特的优点。

有句话叫:“人有所长,必有所短”,父母不能够要求孩子各方面全部达到你的标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而不是盯着成绩“死咬不放”。

否则孩子放弃了他的长处,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自己的短处上,最后什么也做不好。

一个优秀的父母,并不会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

某一方面的缺点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

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比如,父母本身在现实当中的事业上小有成就,那这肯定是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才能有所成就,你不可能什么都会,或者什么都很厉害,你也有自己本身的缺点,而你的成就是在某一个领域中才获得的。

而孩子也一样,他某一方面的缺点代表不了他的未来。这时,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事业”,要求孩子什么都做好,做的完美这是不现实的。

一个优秀的父母,并不会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

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炫耀的“工具”,你没有必要逢人就说:我家孩子怎么怎么滴,得了什么奖,获得了什么成绩,考了多少分。这样的心态你能保证自己能教出优秀的孩子吗?

我们父母应该把心态放平和一些,把孩子当作家庭中的一员,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用来对外展示自己“事业”的“工具”。

当孩子某一方面没有做好时,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当孩子某一方面做好时,告诉孩子不要骄傲,还需要继续努力。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逐渐的完善自己并且进步,而不是你发现孩子不好就施加压力,孩子好时就对外炫耀。所以,想让孩子成才,首先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你与孩子的位置

一个优秀的父母,并不会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的父母从心里上就是不健康的,从而产生了一种扭曲的思想观念,他们因为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没有太大的成就,他们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把孩子当作了真正的“事业”,寄希望于能够成功。

但是,你本身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能够做到呢?然后,当孩子某一方面做的好时,父母就会把成绩归功于自己教育的好。当孩子某一方面做不好有缺点时,父母就会认为孩子太笨,把责任推卸给孩子。

存在这样心态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是不是自己太过于苛刻了,对孩子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只有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不然你自己的心态都是错误的,孩子又怎么会对呢。

大家好,我是奶妈说成长,多次获得青云计划奖励,并且专注于0-15岁孩子成长方面的诸多困扰、难题,有这方面疑惑的家长,可以关注,或者留言,我看到会给您解答,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