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著名画家黄伯君

【人物档案】

黄伯君,著名画家,书法家。字睦衡,生于浙江慈溪,现居桐庐。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画院艺术工作室创研员、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桐庐县文联兼职副主席、桐庐县美术家协会主席、桐庐县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黄公望画院院长。国画作品《众鸟有依托,吾亦爱吾庐》入选浙江省治水办、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浙报集团主办,浙江省美协等承办的“美丽浙江•画述乡情”——2015浙江省“五水共治”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国画作品《老区的春天》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国画作品《豁开青冥巅,写出万丈泉》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荣宝斋中国画双年展•2016”展览;国画作品《丝路家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丝绸之路•翰墨通渭”首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国画作品《门前翠影浓,山根溪流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国画作品《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入选“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入会资格奖;国画作品《清溪一曲抱村流》入选“中国梦• 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画作品《广西三江写生之一、之二》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采风写生作品展;《家山作翠屏》入选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廖墩村写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闽北苏区行”美术作品展。2019年12月,当选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青山奕奕》136cm×68cm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记者 邵妙苗


初秋的一天,在著名山水画家黄伯君先生的陪同下,记者与三五好友乘舟沿着富春江顺流而下,便到了桐庐至富阳那一段水路,重温了南朝文人吴均和“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笔下奇绝的山水景象。富春江两岸的美景一派清幽,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丽,令人目不暇接。沙洲绿野,江柳摇青,芦苇丛生,繁花似锦,山水灵音诗画般的意境,给历代文人墨客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溪南诗语》71cm×180cm


富春山水,融入血脉


黄伯君告诉记者,六百多年前,与吴镇、倪瓒、王蒙齐名的元四大家黄公望,在富春江畔隐居了二十多年。多少个无风晴好的日子,他总是泛舟于江中,寻山访水,静静地体悟山水灵音的自然景色,静观默写富春江的风骨神韵。师承董源、巨然的黄公望,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到85岁时,才完成其心血凝成的《富春山居图》。黄公望追求“理”“趣”“神”三者兼备,用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富春江山水的秀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美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把富春江的“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的美景,用无声的诗兴、有声的画,尽情地用丹青来泼写抒发。此画一经问世,便受赞誉,人称其“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山与水的完美结合,具有中国禅意的山水画卷。

与先辈黄公望一样,出生在慈溪的黄伯君,自幼受江南文化和山水之哺育。从小看惯了绿荫翠色中的白墙黛瓦、清澈流动的小溪、耸峦叠彩的山冈,江南山水不仅蕴育了他的“山水情结”,而且给了他一双善于发现自然的眼睛、一颗勤于捕捉美感的心灵,成为他一生中最早的艺术启蒙。在他眼里,那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的江南山水是有智慧有灵性的。体悟着造化之奥妙,感受着自然之神奇,将身心、情感融入山水的怀抱,被山水滋养的黄伯君和江南山水一样,逐渐形成了豁达明澈、细腻凝重的情怀和性格。这种情怀,使他善于从山水中体味浪漫和超然,并把这种内涵在自己的画作中流露出来,增添着作品的厚度。对空灵、清润、明丽等与生俱来的江南水乡文化的体验,往往顺着笔端自觉不自觉地流淌出来。

染山之仁,浸水之智,黄伯君崇尚山水精神,秀美的江南山水,强健了他的体魄,也滋润着他的心灵。受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影响,十分喜欢山水画的黄伯君,能把一本《富春画报》读上十几遍。他年轻时乘船到桐庐游玩时,就向往在富春江边筑个画室。2007年,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结束后,来到桐庐,得以圆梦。富春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给予了他独特的艺术潜质和无穷的创作灵感,也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在桐庐,黄伯君用敬畏的画笔,表达着他对富春江自然山水的崇拜。在他眼里,富春江水充满着禅意,不仅可以净化心灵,洗净无尽的烦恼,让人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而且激发了自己的创造灵感。在他的笔下,富春山居,得水而悦;富春江水,得山而止。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黄伯君的山水,不仅得自然之貌,展山水之美;更得自然之情,现致敬之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豁开青冥巅,写出万丈泉》180cm x 96cm

黄伯君的山水画给我的最初感受,是一个文人对自然的无比眷念与审美把握。然而,在仔细赏读了他的多幅精心之作后,我不禁惊叹他笔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特别是他对宋元以来的绘画形式所作的承古出新的艰苦努力。黄伯君凭借自己的笔墨语言,捕捉到自然景象在现代环境下浑然苍茫、烟云迷朦的感觉,透露出醉心山河、回归田园的情愫,传达出心灵在博大而深邃的大自然中的悸动,发挥了主体意识在传统笔墨中的能动作用,构造了无言的天籁之美。

在黄伯君的画里,已经没有了“南宗北派”的界限,江南的成长经历和游历四海的写生体验,赋予了他的作品既有南方的秀丽清雅也蕴含了北方的苍劲雄浑。既有南方的温婉秀美,又有北方的粗犷大气。他的画常常高山流云,山是静的,云是动的,动静结合,颇有韵味。读他的画,让人感到心中豁然开朗,似乎一下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黄伯君的山水,常常层峦叠嶂,逶迤起伏,林木丛丛,翠微苍苍;烟岚雾霭悬浮于高山密林之间,趣远幽深的意境在山涧溪流之间随处可见……既有北方山水的大气象,又有南方山水的韵致和精准的笔墨功夫。“北势南韵”之融合,是黄伯君根据现实感受对传统笔墨的重组,从而形成了自家的独特风神。不仅表现为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壮伟奇观,也表现为南派山水以“笔法立骨”的秀色风韵。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老区的春天》220cm×193cm


转益多师,承古出新


艺术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黄伯君在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山水画的承古出新并赋予作品以时代精神。黄伯君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上勇于探索实践,将传统画技法与生活真情体验和现代美学思想融为一体,使其作品高旷舒爽,画面笔简意密,情感深情浓郁。

黄伯君笃学不倦,博识多闻,潜心研习中国传统山水画,上追荆浩、董源、巨然、“元四家”,近学石涛、黄宾虹诸家。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有系统完善的山水画实践体系,历代传承拓新,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民族文化的经典。黄伯君手摹心追,潜心研习山水画数十年,对中国山水画笔墨技艺、形式构成的文化精神、文脉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践,终于使黄伯君画笔的表现技巧越来越娴熟,双钩、没骨、厾笔、泼墨等各类技法样样精通,笔触的气势节奏自由流畅,水墨滋润鲜亮,形成了富有鲜明特点的作品风格。其作品营造极为精心,每成一作,必求精神饱满,意涵隽永;任取一截,都会感到尺幅之间,天高地阔,展尽大自然造化的盎然生机。

黄伯君山水,古意盈然,笔墨洒脱,富有生气,大气中不失精微,含蓄中显露峥嵘,开合聚散、虚实有无,兼有法度,实为以自然造化为师的新古典派风格。新作《琼山仙谷》,彰显传承与创新活力,在笔墨交融与自由生动的基础上,融入浓郁的现代视觉意识,其画面构成关系、墨色关系富有现代的节奏和韵律,而通过对第二自然之山之水的心灵再造,在审美观念、艺术的传承创新层面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既研习传统、包孕百家,又能师法自然、关注时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古镇写生》68cm×68cm

黄伯君新作《春》《夏》《秋》《冬》等作品,天马行空,一气呵成。行笔濡墨相映成趣,天地之理、自然之势,合于笔墨造型的“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的体现,“心随笔运”、“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气象,境界的表达是他近年来在新古典山水画作品中,对生命主体精神境界的传达、对自然宇宙的抒写。不仅孕含着中国画的传承性、鲜明的笔墨技法特征,更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生命之本的阐释。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主张师古人,而且提倡师造化。黄伯君认为,造化是表现心源的载体,师法造化不能放弃师法古人传统的笔墨精华。一味依赖写生就会缺少传统的古意,而一味摹仿传统又会丧失生活的气息。

山川是山水画家创作之本,黄伯君的山水画面向自然,走近自然,用一颗静默的心灵去感受天地之大美,去营造那种单纯、朴素、浑厚的氛围,在蕴含着一种古风中表达独特的情感意向、审美向往与艺术追求。山川的奇松异石云海、山川的苍劲伟岸壮丽、山川的精气秀气灵气,一直是他笔下反复探索描绘的主题。为了尽得山水的风骨神韵,几十年来,黄伯君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流连于大江南北的自然美景之中,观察山川之雄奇,草木之生机,云水之气象,人文之厚重,民风之淳朴。许多名山大川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或深或浅的脚印,他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在山林穿行中锤炼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才情,“搜尽奇峰打草稿”。

通过几十年的师古师心师造化,黄伯君进入了一种托神于形、心手相忘的境界。在创作中一直追求一种神以形在、形以神活的“形神兼得”的境界。在黄伯君的作品里,无论是尺幅小品的点染还是高卷巨帙的营造,都既能看到自宋元以来的历史传承,又体现时代精神,风雪雨雾都是他创作的灵感,阳光流淌、山岚迷朦、溪水奔涌潺潺,林木繁茂葳蕤,展尽了大自然造化的盎然生机。

细细品读黄伯君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在“师造化”的传统宗旨下,不是对自然简单的模拟,而是强调自我的介入,以主观精神把握对象,调动笔墨,对自然的体悟多于对自然的真实性表现。也就是说,他的山水画不拘泥于自然,而十分重视“心源”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非但不脱离自然的实感,恰恰是他对自然更为生动直观的“情语”诉说。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门前翠影浓》220cm×193cm

因此,黄伯君的山水画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节奏和韵律。他重视笔墨在皴擦点染中的尽情发挥,笔墨浓郁而鲜活。他遵循“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原则,下笔沉着痛快,却笔笔扎实;落墨苍润相济,多是蓊郁华滋之貌。由此而出现的刚柔兼施的笔力与笔型,由点及面而连绵相属的层层山峦和丛林,由墨层层积染而呈现的郁郁苍苍的浑厚境界,不仅表现为作品外部的自然特质,也不仅表现为作品内在的铮铮风骨,更是一种山水情怀的独特表现。

笔墨语言是抽象的,落实在画面上,则是意境。笔墨的生命力建立在画家的情感、气质和修养基础之上,离开了思想感情,离开了山水意境,笔墨的价值就不存在了。对于意境的营造,是黄伯君毕生的追求。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是从笔墨中流淌出来的心灵的歌唱。他倾力找寻山水的意境之美,为山水画的注入灵魂,形成了高洁古雅、灵动飘逸、自然清新、风神摇曳的画风。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山清灭远树》220cm×193cm


浓淡枯湿,相映成趣


黄伯君的山水画,气势雄奇,雄浑苍劲。首先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绘画的用笔用墨。他在创作的过程中,注重吸收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山水画创作经典技法,在继承前人的取势和笔意上结合了草书的手法,更是着重强调了对墨色的要求。从他现场创作的《门前翠影浓,山根溪流清》《清溪一曲抱春流》等作品中,都能发现他对传统技法的熟练与精到的运用。他的山水画,线条起伏连转,铁画银钩;用笔洒脱自如,墨色浓淡交织,过渡自然;风格千姿百态,出神入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山水形式。

黄伯君的写意山水与他扎实的书法功底是分不开的,从一定程度上说,他的画是写出来的。中锋、侧锋、逆锋等诸多笔法的使用,特别是隶、篆及草书的笔法的灵活运用,使得用笔形式更加丰富,飘逸既不失凝重,抑扬又深情含蓄,奇崛又富有诗意,增加了画作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传统文化精神的厚度。

黄伯君立足于写意山水画与书法的深层关系,擅长于巧用浓淡枯湿。他往往一笔画到底,从丰腴多姿、润含春雨的湿笔,一直画到干裂秋风、气清质实的枯笔。黄伯君擅长在用墨的过程中掌握笔性,体现出山水画的音乐节奏感。他注重运笔时的节奏韵律,注重用笔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墨韵。他在运笔时,轻重徐急交替进行,点画的长短、粗细、刚柔都有较大的反差,极富变化,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跃动感。

我们看到,在黄伯君的山水画作品中,笔墨以或急或缓的节奏、或聚或散的墨迹、或涩或润的格调,表现着画家心中的山峦岩石、树木花草,成就着一种特有的气势,烘托着几分古朴的情韵。如他的作品《茆坪写生》系列,描绘了观者心目中的山村。那长短相谐的笔触,浓淡相映的墨趣,时而疏朗、时而紧密的构图,很好地体现了静谧幽深的意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茆坪写生》25cm×58cm

黄伯君爱画树。他的很多山水作品,如《嵊州写生》系列、《老区的春天》等,画面上都是以树为构图主体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笔下的线条:有的以苍劲老辣的浓墨重笔,表现飞龙蟠虬的老枝;有的以柔软流畅的曲线,描摹垂柳的优雅清秀;有的以硬朗挺拔的直线,刻画松树坚强的品格、百态的风貌和仪态万方的情韵……在创作中,画家淋漓尽致地发挥着线的表现力,无论是“行云流水描”,还是“铁线描”,都是画家在高超的技艺表现中透现出丰富的内在意蕴。

在黄伯君笔下,松树尤显苍劲。品读黄伯君山水画《家园》,但见古茂苍松傲然挺拔屹立,如龙腾虎跃,造型造景气势撼人;松针笔法洒脱灵动,圆浑雄壮,墨色浓淡相宜,干湿得当,富有空间层次的变化;松干以破墨法,或以枯笔、渴笔、秃笔破墨,或以没骨法写枝干,再用刷丝飞白笔法写松干枝肌理,笔墨相渗互透,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稍加浓墨苔点和干擦,以笔取气,以墨生韵,寓意内涵深邃,使苍松凛然正气喷薄欲出。

黄伯君山水画中的笔墨艺术,在继承中国画美学精神的基础上,表现出孜孜不倦的创新追求,他的很多作品都充分显示了这种艰苦探索的努力。如在《富春山新居图》这幅作品中,画家在用线条去刻画山的形貌的同时,还用浓墨去展示山的崇高伟岸和突兀奇峻的气势与精神,能让人感到山色的苍润与峻峭,给观赏者以仰山知峻的心理感受。淡墨与留白的运用又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境界,画面中那些团块状的浓墨的密集紧凑,更与舒展闲散的淡墨相映成趣,体现出一种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长兴写生》65cm×35cm


气韵流动,意境深远


从黄伯君山水画的审美追求中,可以发现他对传统文化意境美学的理解是非常精辟的,把握是十分高妙的。黄伯君对于山水形象的创造,绝不是纯客观地去复制自然,而是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拥抱真山真水,把自己心灵中出现的或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或细致入微、平和舒畅的内心活动所产生的情思,通过笔墨去表现自然、社会和精神三种世界融为一体之后,展现生机勃勃的生命风采、无穷无尽的灵感韵味和清新独特的情调意趣,展现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

正是由于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内心世界化入到对于景物的描绘之中,所以黄伯君笔下的山水,表现的不是纯自然的形象特征,而是具体的观赏对象在画家心目中形成的特殊意象。

“山水画的第一要旨是意境。”黄伯君对记者说。的确,在山水画创作中,黄伯君不仅清晰地勾勒出其心中的艺术意境,而且向大众描摹展示出他宽广博纳、承古求新、执着追求的深厚情怀。他的山水画技法大多采用大斧劈皴结合小写意,色彩典雅清丽,构图层次分明,格调高雅,气势壮观,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和谐。

《茆坪写生》《文成写生》《嵊州写生》系列,是黄伯君近年来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写生力作。画家一改前人牛毛、斧劈、铁线、米点等山石技法,以别开生面、肆意游走的皴、擦、点、染,控制得恰到好处的洇晕,以及体现时代风貌的色彩,绘就出一派笔墨迷蒙、气韵流动的梦中家园。但这气韵流动的梦中家园,却让观者的心沉静、静谧,有融入自然的超脱。写生系列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其笔墨、意境、神韵体现了画家既传统又新颖的画风追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春夏秋冬》136cm×34cm×4

“江流有声,断崖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是苏轼《后赤壁赋》中的一段描写,绘声绘色,有景有情。读黄伯君的山水画,让人进入同样的情景交融的妙境。黄伯君将从这情景交融的文字描绘中得来的深刻感受,恰到好处地融入笔墨之中,构造出新的意境。这里面既包含作者深刻的诗意感受,也是作者朴素率真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艺术修养的体现。

大自然是山水画的源泉和灵魂,山水画是对大自然的艺术表现。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黄伯君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用心灵冶铸,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山川烟岚融化为远离尘世喧嚣的理想之境。他在绘画的过程中,追求心灵的自由,追求心灵的外化,追求心灵与大自然的沟通。黄伯君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心灵飞翔的过程,是感情抒发的过程。走近黄伯君山水画,能够使人迅速沉静下来,能够让人走进自己的内心。

黄伯君山水画正是“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在《豁开青冥巅,写出万丈泉》中,画面上,那默立于天地之间的一座座山峰是那么崔嵬高峻,峥嵘峭拔,连葱郁的树木在这奇峰险壑下也显得渺小。云雾在山间缭绕,山泉在峰腰飞湍,溪流在峡谷喧豗,整幅作品充满了一种生动飞扬的灵气。画家用淡淡的色彩点染山林和山头,而用淡淡的墨色来皴擦远处高低错落、参差孤峭的群峰连山,使静穆的峻峰云岭显得空灵超脱,勃发出盎然的生机。

而在《青山奕奕围孤村》中,他则另辟蹊径,选择以村寨民居、田园风光为题材,描绘春雨骤歇后的山寨:那满山遍野的松树、梨树、枫树生机勃勃,给山寨带来盎然的春意;黑瓦白墙的山居错落有致,潺潺的涧水流过门前……整个山寨显得清幽僻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闹市的静谧和原始自然的野趣。

《古镇》《溪南诗语》等以江南民居为素材创作的系列山水作品中,花草树木在微风中摇曳,小船在岸边停靠,河畔数块奇石,空中一抹淡云,而傍溪的老屋经风雨侵蚀的痕迹清晰可见,古老的拱桥横卧溪上,舍前舍后树木葱茏,这恬静秀美的江南水乡犹如梦幻一般。其用笔写意或浓或淡,泼墨泼彩交错运用,其线条婀娜飘逸,墨色淋漓,画面清新,充满情趣,给人一种极大的审美愉悦。山水画家黄伯君,正是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来寄情山水,寻梦田园,表达“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著名画家黄伯君笔下的山水意境

▲ 黄伯君作品:《丝路家山》68cm×68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