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億投資來了, 新基建投資潮之下, 機會在哪裡?

盼望著盼望著,三月來了,新一輪基建投資潮也如期而至。

在新冠的突然衝擊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各個省份密集出臺了規模龐大的投資計劃,而新一輪大規模基建的呼聲也在不斷增長。

從2月23日雲南省公佈的雙十重大工程以來,各省陸續開啟了新年投資的步伐;畢竟在當前特殊時期,在消費依舊乏力的情況下,投資成為了穩增長的有力抓手和武器。

25萬億投資來了, 新基建投資潮之下, 機會在哪裡?

一.各省的措施一覽

在談論基建投資之前,先看看各個省的投資計劃吧。

雲南省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0年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金額約為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春節前後,隨著湖北省以外省份的陸續復工,多個省發佈了2020年重點投資計劃。

2月20日,河南發佈980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涵蓋了產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6大領域。

2月25日,福建省發改委發佈了重點項目名單,總投資3.84萬億元。

還有的省份早在春節之前(四川、重慶、陝西、河北)等省份也已經發布了本年的重點投資項目計劃。梳理一下:

四川省100個重點項目,4.4萬億總投資;

重慶市100 113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6萬億元;

陝西省重點項目600個,總投資3.38萬億元;

河北省53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88萬億元

浙江省表示,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落地實施,支撐重大標誌性工程的設施實施,未來將重點推進200多個重大項目的建設,總投資超2萬億元。

25萬億投資來了, 新基建投資潮之下, 機會在哪裡?

以上信息,是目前公佈了重點項目的清單的省份的一個小結。但是對於還沒有公佈投資總額和項目數量的省份來說,具體數據仍然不夠詳細。能統計到的,已經有25萬億左右了。

但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穩投資依舊是重中之重。

二.如何解讀和理解?

其實對經濟有研究的朋友都知道,投資拉動經濟補短板是我國經濟的一個特點。目前各地啟動這些項目,不能說全部針對於新冠疫情的衝擊,而是早在各省的年度規劃當中就有相關安排。

只是在當前黑天鵝的衝擊之下,各地可能會在一些基礎設施上更加重視並增加投資力度。在高層和各地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各類會議上,穩投資作為重要政策工具;其重要性凸顯了出來,畢竟消費目前仍然乏力,就是不可避免且短期無法恢復的。

從重點復工進度到各類要素配合來看,各地都在強調穩投資。各省都強調要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搶抓政策窗口,努力擴大投資,帶動社會投資。

25萬億投資來了, 新基建投資潮之下, 機會在哪裡?

對於意外衝擊和經濟下行,最有效最直接最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投資。畢竟投資對於穩增長,穩就業,經濟增長和提升一國長期競爭力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投資對於經濟的拖地作用都得到了體現。此次通過各省的經濟舉措,可以儘快把經濟恢復起來,從而儘可能減少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

三.投資機會

大基建潮開啟,投資機會有很多。

25萬億投資來了, 新基建投資潮之下, 機會在哪裡?

在中央經濟會議當中,強調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穩增長的作用,而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有效擴大投資需求。

通過此次疫情也可以看出,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和應急能力建設以及物資儲備體系上,還有差距。而這也是下一步的重點,精準力度加大投資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經濟質量發展水平。最終目的還是增加人民的福祉,這是非常有作用的。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基建潮稱之為新基建,新基新在投資範圍覆蓋了包括鐵路、公路,跨境電網,智能電網以及高科技產業。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投資沒有走重複的老路。而且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5G等方面都有所側重。優化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的轉型。

大基建潮的地帶來的機會還是很多的,就不說那些建築巨頭,大型企業了;對於很多中小投資者而言,基建板塊、交通運輸和科技方面,都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投資者可以自行關注,這裡不再展開。

25萬億投資來了, 新基建投資潮之下, 機會在哪裡?

不過密切注意風險,投資還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