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科举考试,前七名都来自同一个省,连皇帝都怀疑作弊了

永乐二年(1404)是朱棣在位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有一件事震惊了朝野。

一场科举考试,前七名都来自同一个省,连皇帝都怀疑作弊了

这年科考的第一场考试,前7名无一例外都是江西人。不仅如此,当年共有进士470人,其中有四分之一都是江西人。怎么会是同一个省份的人呢?会不会作弊了?很多人这样想,连朱棣都这样认为。但人们查来查去并没有发现作弊的证据,朱棣只好认可了这个结果。

无独有偶。四年前,建文帝时期的一次科举殿试结果也让人倍感意外。一甲三名是江西人,二甲头名和第二名也是江西人,这结果足以让其他省份的学子眼红。

一场科举考试,前七名都来自同一个省,连皇帝都怀疑作弊了

但眼红归眼红,科考相对公平的,江西人在明朝科考上胜出并不是偶然事件。在明代之前的宋代,江西人在科考上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侧目。

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了会试。主考官欧阳修非常欣赏一份考生的试卷,想把他列为第一。转念一想,这不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吧(当时是誊写密封阅卷)。为了避嫌,欧阳修把这个成绩改成了第二名。于是,苏轼就这样成为榜眼,而曾巩则登进士第一。

一场科举考试,前七名都来自同一个省,连皇帝都怀疑作弊了

与曾巩同登第一的还有曾巩的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他们都是江西南丰人。当然,于江西而言,这样的成绩似乎还不够理想。这科还出了两位大思想家,一位是程颢,另一位是张载。程颢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理学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张载是北宋关学学派创始人。两人同列“北宋五子”。

一场科举考试,前七名都来自同一个省,连皇帝都怀疑作弊了

以上科考并不是个案。唐代以来,江西人在科考上几乎保持了绝对的优势。有资料显示,唐代以来,江西籍进士有万余名,占全国的10?上,其中皇帝钦点状元近50名,这在科举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一场科举考试,前七名都来自同一个省,连皇帝都怀疑作弊了

江西人在科考上胜出并非偶然。江西北接江浙,南连广州,处于南北交通要冲,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形胜之区”之称,这样的位置就是躺着也能发展。南宋以来,随着人口南迁,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南移,江西深受其利,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迅速,很快就达到了人文昌盛、经营四方的状态,到明清之时更是以“多儒雅之风”,“文物颇盛”而著称,“耕读传家”成为大家公认的准则。在这种改背景下,江西想在科举上有所成就想来也是自然之事。

一场科举考试,前七名都来自同一个省,连皇帝都怀疑作弊了

当然,这是明清之前的状态,进入近代后,随着科举考试渐渐步入尾声,江西的并没有重塑以前的辉煌。个中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近代以来,随着上海的兴起,传统由江西至广东的商业运输路线完全衰落,江西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另一方面,江西深受太平天国祸害,人口几乎锐减了一半,恢复生产又困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军队粮饷、摊派式的劝捐,强制性的厘金,接踵而至,传统的“耕读传家”的准则再难传续。受种种不利因素影响,江西也就无可避免的没落了。

这是地理之殇,也是时代之殇,更是人文之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