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赛金花推动和议与保护国人的自述,是历史假象还是确有其事?

据传,人称“赛二爷”的清末北京名妓赛金花,同68岁的联军统帅瓦德西“过从甚密”,“招摇过市,红极一时”。他们的交情,对辛丑和议起了微妙的作用,保住了京城古迹和许多国人的身家性命。

名妓赛金花推动和议与保护国人的自述,是历史假象还是确有其事?

这些传言在近代和当代时起时落,一直流传在文艺界和新闻界,直到近年,仍有人为赛金花歌功颂德、撰文立传。构成了一段扑所迷离的“瓦赛公案”,这其中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呢?

一、赛金花自述中的一些传奇故事

1933年,也就是《辛丑条约》签订32年后,北平的一个小报记者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发现了隐姓埋名的赛金花。这时的赛金花已是60岁的老人,面带烟色,生活困顿,住在破败的院落中,靠旧交接济和摆弄香堂来维持生计。

昔日的“赛二爷”还活着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北平城,引起了比较轰动的新闻效应。一时间,破败院落的门前是车水马龙,赛金花频频出现在朝野名流的宴会上,同胡适、傅斯年等学者文人觥筹交错。

有关的采访和会谈随即变成了广为流传的马路新闻,其中最有名的是两本小册子,即文人商鸿逵的《赛金花本事》和记者曾繁的《赛金花外传》。这两本书和其它的一些资料,都描写了赛金花自述的一个故事,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名妓赛金花推动和议与保护国人的自述,是历史假象还是确有其事?

剧中的赛金花

第一,赛金花说,在义和团运动高涨之时,她从天津逃到北京没几天,洋兵就进城了。当时她在一熟人家碰到德军搜查,于是她用德语问起几个名人近况,军官们赶紧报告瓦德西,次日她被接走招待。

第二,会面后,瓦德西让她主持德军粮台。她难为情的找到北京商家承办此事,向德军供应粮食和副食以及其它需求。后来各国粮食也由瓦德西介绍,由她承办。

第三,联军在京城烧杀抢掠,她劝瓦德西说,杀死克林德的是义和团,而非民众和慈禧,应该下令安民,肃整军纪。于是联军在入京第五日,民众便安宁了。赛金花自称,她救下北京一万名民众。

第四,在和议谈判时,克林德夫人要太后或皇上抵罪,李鸿章也束手无策,于是赛金花自告奋勇,经瓦德西请见克林德夫人,最终以立功德碑说服克林德夫人。于是此事写进了《辛丑条约》的第一款。

第五,就是关于瓦德西和赛金花的私人交往,赛金花的说法自相矛盾。她有时将他们是在柏林认识的,有时又说是在北京邂逅的。在被人刨根问底时,她干脆说都是媒体胡说,她哪儿会认识瓦德西呀。

名妓赛金花推动和议与保护国人的自述,是历史假象还是确有其事?

赛金花为何会同瓦德西有一段渊源?她在庚子事变中充当何种角色?赛金花的自述真实度又有几何呢?为了揭开这一团迷雾,我们就从赛金花的生活史和其所处的特定年代谈起。

二、赛金花的传奇人生与名声大噪

赛金花,本名赵彩云,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祖籍安徽黟(yī)县,幼居苏州,父亲是开水铺子的挑水工。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她被人诱到苏州花船陪酒弹唱,艺名富彩云,受到名士巨贾的青睐。

光绪十三年(1887年),她被同治朝状元洪钧纳为妾。同年,随洪钧出使欧洲四国后驻柏林。这时的洪钧已五十多岁,而富彩云才十六七岁。据说,她在柏林上层社会谒见过德国皇室及首相俾斯麦。

洪钧回国三年后病逝,富彩云得到一笔钱后与洪家脱离关系,迁居上海。来到上海的富彩云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在二马路彦丰里开了一家高级妓馆。“状元娘子”的身份,吸引了上海滩的达官显贵。

1898年,曹梦兰迁居天津,在江岔胡同开“金花班”,从此改名“赛金花”。两年后,天津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团民与洋兵在租借激战,赛金花从战火中逃往北京,开始了上述讲到的那一段传奇生涯。

名妓赛金花推动和议与保护国人的自述,是历史假象还是确有其事?

赛金花第一次名声大噪是因为晚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孽海花》和《彩云曲》。《孽海花》在1905年出版,以洪钧和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晚清的腐败和文人醉生梦死的生活,故事多为虚构。

清末诗人樊樊山写的《彩云曲》是最早记载赛金花与瓦德西韵事的文字作品。《孽海花》的作者曾在报纸上申明过瓦赛韵事纯属虚构,而樊樊山并未申明虚构,后来就成为瓦赛韵事传播的一个依据。

除去没有史实可信性的两件作品外,最能反映赛金花活动的资料,应该是她本人的自述了。这两件作品发表时,赛金花正在上海走红。1911年后,赛金花两次撤榜嫁人,并于1918年随丈夫迁居北京。

1921年,赛金花丈夫病逝,赛金花迁居居仁里,她在这里住了十五年,直到去世。1933年的新闻,再次引起“赛金花热”。社会舆论褒贬不一,有人抨击她给国人带来耻辱,有人感叹其晚景凄凉。

更有人称颂她是关系国家的“风尘奇女”,当庚子之乱时,她“厥功甚伟”。1936年,赛金花去世。数十年间,人们往往只关注赛金花事迹本身的褒贬,而对这一事迹的真实性却很少有人去推敲。

三、赛金花自述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首先,赛金花说她在联军进京的第五天就劝说瓦德西“肃整军纪”一事纯属虚构。因为联军入城后,瓦德西根本就不在北京。京城沦陷是1900年8月14日,当时的瓦德西在柏林,9月21日才到达上海。

名妓赛金花推动和议与保护国人的自述,是历史假象还是确有其事?

二十六天后,瓦德西到达北京,这时距离北京沦陷已有两个月零三天。之后,赛金花与瓦德西又有什么瓜葛?除了她本人的自述和传闻外,能佐证的资料并不多。但有些当事人的回忆,也可参考。

据丁士源和齐如山的材料记载,联军入京后,赛金花在前门外的石头胡同开南妓班。丁士源自称他在德军公所办理掩埋善事,是石头胡同的常客。他说赛金花曾向德军翻译官提出游览紫禁城的请求。

但被进京两个月的瓦德西拒绝。齐如山当年在李鸿章官邸任翻译,经常与德军打交道。赛金花曾请他代邀德军官逛石头胡同,还有一次他看到军官与赛金花厮混,在发现瓦德西后,两人仓皇躲避。

综合这些材料可推断,赛金花只是为了做生意,她以“洪夫人”的身份吸引一些洋兵,使自己得到了某些方便。她为前门一带百姓所做的“善事”也是极为有限的。据齐如山提供的材料,有一次赛金花的手下被德军公所逮捕,她疏通无效,最终手下被处死。

因此,所谓的瓦德西与赛金花“过从甚密”,对她“言听计从”的说法,不足为信。所以,赛金花也就不可能去游说克林德夫人。实质上,在会谈之前,德国公使已经决定要清政府为克林德立碑道歉。

名妓赛金花推动和议与保护国人的自述,是历史假象还是确有其事?

剧中赛金花

在外交团会议召开时,赛金花还没有进过紫禁城。还有赛金花说克林德夫人“年纪已五十多岁”,这一细节描述反而证明了她没有见过这位夫人。据德国学者提供的材料,当时克林德43岁,夫人比他小17岁。所以,庚子和议时,克林德夫人仅有30岁。

赛金花做联军“总粮台”的说法,更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当时联军占据了“通库及京通各仓”,抢走了近四十万石粮米。在联军撤走后,各仓残留大米近四千石,粟米一万多石。赛金花当时只是与他人合伙同洋人做过粮食生意而已,后被无限放大。

四、对赛金花自述传说的一点认识

赛金花现象是一个特定时代由市井流言所造成的历史假象。庚子年间是近代史上一个“讹言横行”的时期,当时的流言大多集中在与国人利害攸关而又模糊不清的事件上。像石头胡同那种烟馆妓楼集中的地方,更是各种流言的发源地和传递路径。

赛金花是一个失去正常谋生手段,也不不屑于以正常手段谋生的人。这类人鲜有荣辱的明确界限,常常需要周围人来使自己产生新奇的光环,强化她的存在,从而达到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的目的。

名妓赛金花推动和议与保护国人的自述,是历史假象还是确有其事?

赛金花是一个可悲但不值得称道的人物。市井出身和娼妓制度造就了她复杂多面的性格,表现为长于交往却知识粗浅,善于趋时而不顾前后,贪图小利也讲究仁义。这种复杂的游民性格,决定了赛金花在庚辛年间的作为。

比起那些卖国媚敌的达官显贵,赛金花没有险恶的政治动机。但比起同样出身游民阶层而同侵略者作过抗争的人,赛金花的历史又是屈辱且苟且偷生的。赛金花作为一个文艺传奇,她还会在小说里继续存在下去,但从历史角度来说,她可以从辛丑和议的场景中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