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長姿態:保持因生活細碎而滿足的能力


最好的成長姿態:保持因生活細碎而滿足的能力

1.

我家門前是一條馬路,算是一條省道。有時候,深夜在房間裡能聽見大卡車的轟鳴聲。

後門,原先是一條小河流。後來,河水枯乾,被填埋了沙土。

家家戶戶在後門圈出一塊土地,當做小菜園子,在裡面種花草瓜果。夏天時,會經常有蝴蝶停步在花蕊上,紅黃相間的色彩,絢麗得讓人移不開眼。

我家的菜園子裡種了好幾個小菜種,它們將方方正正的菜園子鑲滿了綠意,在黃土地的映襯下,一片嫩綠。

這幾年在外上學,我幾乎都不認識平日在家經常吃的蔬菜到底長什麼樣子。

今天下午,上完三個小時的課程,我站在後門口呼吸新鮮空氣,順便指著菜園裡一大簇綠色的植物,問老媽:“菜園子裡怎麼有這麼一大片雜草?”

老媽從院子裡走出來,到身邊一看,嘲笑我說:“哪裡來的雜草,都是你平時吃的蔬菜。你再在外面上幾年學,估計連菜長什麼樣都忘記了。”

我挨近菜園子,一樣一樣的辨別每一種蔬菜,有薺菜、芹菜、菠菜、大蔥。

最有意思的是,菜園旁邊竟然還有一個半橢圓的小棚子,就像縮小版的溫室大棚。

將平時家裡燒鍋的柴火彎成半圓固定在地面上,一根一根的,再在上面蓋一層塑料布,裡面栽種的全都是小青菜,看上去又小又水嫩,特別惹人憐愛。

在家裡,我經常是除了一日三餐,幾乎不怎麼下樓。平日裡,總是習慣將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甚至精確到每一小時,每一分鐘。

疲乏時,喜歡站在窗外看外面的景象,抬頭就是藍汪汪的天空,眼睛就像水沐浴過一般。

這些偶然捕捉到的瞬間,總會讓我心間一下子變得很柔軟。

2.

在大學裡,大都是矗立著的教學樓,滿目玻璃、水泥、石板。

我最歡喜的地方,是宿舍門旁一塊土地裡栽種的各色花朵。有一種野玫瑰,大紅色的花瓣,欲羞還羞的樣子,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奶奶家門前種的花樹。

小時候,野玫瑰開了,我會把它摘下來試著悄悄戴在頭上,還會搗碎了擠出紅汁水,連同碎花瓣一起抹在手指甲上,用細樹葉包好,過一陣子,把它們拿掉,指甲就被染成了嫩紅色,心裡美滋滋的。

有一陣子,學業很緊張時,每天最讓我感到愉悅的時刻是:

清晨,整個校園還沒有完全睡醒,站在圖書館外面的走廊上背書,抬頭滿目可見遠山、湖泊、楊柳,在眼中映成了一幅很清雅的畫卷。

下課時,從教學樓後門出來,看見遠處大大小小的樹枝上好像繡著五顏六色的花朵,紅的、綠的、黃的......

晚上十點半,一個人揹著書包從圖書館出來,一邊戴著耳機聽音樂,一邊抬頭看周圍的景緻。

我們學校有一座天橋,將學校的南區北區連接起來,很特別的是,剛好天橋旁邊有一顆參天大樹。

如果哪天空氣裡有厚重的霧氣,天黑時,又剛好有人從橋上走過,你在離天橋不遠的地方看,在燈光的照耀下,一片朦朧的銀色,就好像那人是走在雲端裡,有一種很脫俗的感覺。

每次見到這種景色,總會讓我緊鎖的眉頭一下舒展開來。

這些日常中不足以被察覺的細微之處,時常在心情感到沮喪時,帶給我一些生活的期許。

3.

這兩天,看《娛樂至死》,作者在書中提到這樣一種觀點:

鐘錶的發明把時間從人類的活動中分離開來,並且使人們相信時間是可以以精確而可計量的單位獨立存在的。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圖,也不是大自然的產物,而是人類運用自己創造出來的機械和自己對話的結果。

鐘錶使人變成遵守時間的人,節約時間的人和現在拘役於時間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蔑視日出日落和季節更替,因為在一個由分分秒秒組成的世界裡,大自然的權威已經被取代了。

回想自己的生活軌跡,有時候生活真的有一種被拘役於時間的感覺。

特別是最近這些年,習慣每天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具體到什麼時候起床、吃飯、睡覺、休息。

一開始,這種精確的安排讓自己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時間長了之後,形成一種無論什麼時間段,和什麼人在一起,都有一種時間的緊迫感。

一旦某一天稍微按下“暫停鍵”,肆無忌憚的休閒放鬆,就會產生一種蹉跎歲月的負罪感。

對生活的精確規劃,讓整個人變得理性大於感性。

待人接物、交往做事都顯出十足的理性。甚至對於每一事情的安排,都要求分毫不差地去實施。

但其實,在心情煩悶時,還是喜歡看一些好看的圖片、有趣味的散文、小說、電影這些感性大於理性的東西來緩解情緒。

4.

這可能不僅僅是某一個個體存在的現象,也是一個群體現象的折射。

處於90後這個似乎已經老大不小的群體,大部分人承擔的焦慮與壓力都蠻大的。

特別是隨著年歲的漸長,我們漸漸失去了一些本來面貌的感性色彩。相伴著的,是就業的壓力、競爭的激烈、現實與期待之間的落差以及種種生活中面臨的兩難抉擇。

這些迫使我們害怕去失敗、去犯錯,恨不得走的每一步都是最佳最優且永遠都不會後悔的選擇。

一切的一切,好像要使人變得計算化。

可我們還是時不時地喜歡貪戀、享受那些感性的東西。比如一段悅人的音樂、一幅柔美的畫面、一篇優美的散文、一部打動人心的小說。

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卻影響了整個生活的心態。

有它們在,我們無論處於怎樣的生活境遇,總會不自覺地在內心保留一份向美而生的期待。

想來,人還是要保持因生活細碎而滿足的能力,比如駐足一段迷人的風景、品嚐久違的美食,重溫熟悉的街角,買到鐘意的服飾,感知溫柔的剎那,這些看似雞零狗碎的生活碎片卻常常是通往幸福生活的秘密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