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生於巴黎,英國小說家、劇作家。10歲前父母雙亡,由叔叔接回英國撫養,因為身材矮小,說話結巴,總被人同齡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他做過助產士,做過間諜,做過演員,做過救護車司機:他做過丈夫,做過情人。人生經歷及其豐富。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作者在文中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描寫,然而這個“我”好似也是主人公一般,時常讓人分不清是作者本人,還是虛構出來的人物。故事的主線主要是圍繞著斯特里克蘭(男主人公)進行描寫的。主人公的原型是法國後映像派畫家,保羅·高更。高更早期在法國海軍中服役,1871年,結束海上生涯退役後,返回故里;同年,在監護人阿羅沙的幫助,成為貝爾丹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並開始練習繪畫。1985年—1893年間慢慢與家庭基本斷絕了關係,長期過著孤獨的生活。曾兩次前往塔希提島,在此期間長期居住並進行創作。但與文中的斯特里克蘭(男主人公)不同,他沒有得麻風病,也沒有失明。在此期間儘管他與妻子在感情上有隔閡,但是彼此之間仍然保持通信聯繫。所以文中的主人公並不是真正的高更自傳。

文中開篇作者通過與斯特里克蘭夫人的相識,從而引出了主人公斯特里克蘭。說實話我在開始讀的時候,完全不明白文中在重點敘述者什麼。即便在家宴上第一次讀到斯特里克蘭時,我也完全沒有預想到,他就是本書圍繞著敘述的主人公。正如第六章這樣描述他的“他可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社會成員,一位好丈夫好父親,一個誠實的經紀人;但是,在他身上,你根本沒有必要浪費時間。”

此處也為他,日後表現的叛逆、自私、不可理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某日他辭掉工作、突然拋棄妻子的,離開了現在的家庭,周圍都傳言他移情別戀。但作者在斯特里克蘭夫人的請求下,來到巴黎尋找斯特里克蘭。當得知他身無分文,居住在一間破舊的房子裡,只為了想學習畫畫。而作者也在他這個年紀再去學習畫畫,感到不解和遺憾。最後,斯特里克蘭夫人散佈的故事,為她贏得了不少的同情心。也在幫助下開始了新的生活。這裡也體現出了,斯特里克蘭夫人的果敢和能力,並且在日後也收穫了成功。

第十七章,在事情過去五年後,作者決定去巴黎住段時間。故事的主線也慢慢的引向了斯特里克蘭(主人公)那裡了。在巴黎作者拜訪了他的朋友,一位善良可愛的畫家斯特洛夫。斯特洛夫認為斯特里克蘭是位繪畫的藝術天才。裡面讓人感動的一幕是,當斯特洛夫得知斯特里克蘭患有重疾的時候,央求自己的妻子。將斯特里克蘭帶回家裡,進行了悉心的照料。在斯特里克蘭病情好轉後,將自己的畫室借給他用。但可憐的斯特洛夫,卻不知道迎接他的將是一場災難。在斯特里克蘭病好後,在自己作畫時將斯特洛夫趕了出去。而斯特洛夫也是委屈的沒有地方棲身。更可怕的時,在布蘭奇(斯特洛夫的妻子)照料斯特里克蘭的時候愛上了他。她毅然決然殘忍的離開了斯塔洛夫。無論斯塔洛夫怎麼努力,換來的只是屈辱。在布蘭奇對斯特里克蘭的愛情上,他即過分、又自私還有麻木不仁的殘忍。再斯特里克蘭厭倦她後,她選擇自殺,在不久的時間裡就離開了人世。

看到這裡時,我非常的不理解斯特洛夫對斯特里克蘭的感情,也氣憤斯塔洛夫的軟弱和無能。但我更加生氣的時,斯特里克蘭的自私自立、鐵石心腸和忘恩負義。在畫室裡,當斯特洛夫看到畫中裸體的妻子時,他在憤怒中,卻不忍破壞一幅畫。

對於文中“一個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所做的犧牲。”我個人很認同這句話。看到斯特洛夫對布蘭奇的挽留,我覺得“舔狗”“好人”是真的難做甚至不做。

在第四十三章中,原文為“斯特里克蘭曾經暗示,布蘭奇委身於他,有報復德克·斯特洛夫的意思,因為他是在她陷入絕境時救了她,斯特里克蘭這句話,為臆想打開了窗戶。”這句話真的讓人細思恐懼,不寒而慄。真心換來的卻是報復。

在四十三章後,裡面對斯特里克蘭的描寫,大都是從他人口中瞭解的。因為此時的斯特里克蘭已經逝去多年。但此時他的名聲卻如雷貫耳。他的作品一張難求。當他在一位商人那裡當監工的時候,送給商人一幅畫。而得知畫值三萬法郎的時候,商人感慨的說:“我希望可憐的斯特里克蘭還活著。在我把兩萬九千八百法郎賣的錢交到他手裡的時候,他會說什麼。”我自己能想到的,斯特里克蘭會不耐煩的對商人說“去你(他)媽的。”

在第五十章中,記錄了醫生阿伯拉罕的故事,阿伯拉罕本來是一位前途無量的醫生。但他最後選擇了自己。他的同行阿萊克·卡爾米凱爾覺得阿伯拉罕缺少的時個性。而作者看來,一個人因為看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更有重大意義,只經過短暫的考慮就甘願拋棄一生的事業前途,無怨無悔。這難道不是個性嗎?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事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磅,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在五十三章中,我有點明白斯特里克蘭為什麼離開了自己的妻子和布蘭奇(斯特洛夫的妻子),當問到他與愛塔一起生活幸福不幸福?斯特里克蘭說:“她不打擾我。凡是我要求一個女人的,她都給我”而文章中前面說到,不管是斯特里克蘭夫人還是布蘭奇,她們的最終目的都是想佔有他,將他拴在身邊。

而在五十四章中,我明白了斯塔洛夫為什麼對斯特里克蘭的態度那麼“殷勤”、關心。因為斯特里克蘭“只是在追求美,而不是真理。”而恰恰斯特洛夫作為一名藝術家,他能看到斯塔裡克蘭創作中的美,讚歎他是個天才。而從某種角度來講,他的手段是繪畫,我的卻是生活。

在末章中,因為逝去的斯特里克蘭的作品很有價值。他的原配夫人和孩子們收益很大。好像她們也開始愛上了斯特里克蘭一樣。但文章的開篇中,對家人裡對斯特里克蘭的恨也進行了敘述,他的兒子當時還為那時,那個任性、自私、可惡的父親,也了書,當然都不是什麼好話。最後,羅伯特令人難忘的說到“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但磨得很細。”他的家人也好似恨虔誠的樣子。讓作者想起叔叔亨利引用《聖經》裡的一句話:“魔鬼要行兇,總會引用《聖經》”他老是忘不了那樣的日子:一先令就能買十三個上好的牡蠣。

對於書名很多人,在整個故事裡並即沒有月亮也沒有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世俗的生活。有一種說法是,毛姆的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發表後,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中的一句書評:認為現在的年輕人“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所以採用了《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

什麼是生活?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沒人能真正的告訴你。你是希望枕著月亮還是六便士?真如文中所說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事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磅,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