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未公映,大量恶评的人是蠢是坏?

前两天大家关注的《花木兰》,今日爆出 IMBD 评分被人刷到1.9分。

虽然在意料之中,还是被气笑了。

最典型的恶意刷分,

黑黑们这么一搞,显得极为可笑。

我只想说一句:刷分对我们来说,多新鲜呢。

我们有*博上亿粉丝的巨星,有屠榜 itunes 的鳗哥。

早就淡定得很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水军。

这次IMBD吐槽点太多,堪称刷榜界的耻辱。


​第一·

首先大家看一下,这个评分分布,这是电影《花木兰》首映后,在 IMDB 上的评分情况。

《花木兰》未公映,大量恶评的人是蠢是坏?

翻看所有的低分电影的评价分布图,你会发现,正常的情况下都是金字塔型的。大数据的采集是分散的,呈区间状态分布。

样本足够以后,呈现在图像上面,很难有彻底的一边倒。

遍览也仅有一部。

《花木兰》未公映,大量恶评的人是蠢是坏?

但认真来讲,这只是一场全网民的行为艺术,不能作为案例。

所以,稍微带点脑子的刷刷们,都是在三星及以下随机刷分。

国内脑抽粉极端一点,刷两星一星。

这种齐刷刷的一星,不得不说:太初级太愚蠢了。

真的是扶不上墙,到底能干点啥?


第二·

拜托!

《花木兰》还没全面上映呢,要等到北美时间3月26日才正式上映。

这儿办了个首映礼。你说这么多打分的人,哪来的啊?

是以公正立场打的分吗?

谁信啊?

在 IMDB 打分的主要是影迷大众。

样本数量上去之前,很容易受到刷分现象的影响。

所以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要看客观评价还是要等到上映后,结合各大榜单综合来看。

毕竟,你傻别人不会跟着你傻。

另外,

老 one 再善意地提醒一句,这种脑抽式刷分太明显,IMBD 是要处理的。

还记得《至暗时刻》那几百个被毙掉的一星评价吗?

《花木兰》未公映,大量恶评的人是蠢是坏?

辛辛苦苦刷的东西,一下没了。

我怕黑黑们想不开。

这样整齐划一的1星,仅仅是因为智商方面的缺陷吗?

我觉得有,但不全是。

还有个可能,就是人太少了。

知道自己这么点数据样本不够看,卯足劲拼了。

能拉点下来,就拉点下来。

飞蛾扑火,只为恶心别人一下。

挺心酸的。



第三·

再看评价。

清一色的针对刘亦菲,来回就那几个原因:刘亦菲不像花木兰(奥卡菲娜更合适),刘亦菲演技差BALABALA……

完全没有新意。

还有些就更明显了,谁刷的所有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花木兰》未公映,大量恶评的人是蠢是坏?

再多吐槽一点:这些中式英语,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很亲切?

《花木兰》未公映,大量恶评的人是蠢是坏?

《花木兰》未公映,大量恶评的人是蠢是坏?

演白皮有意思吗?

我都能想象某些地区的蟑螂人格,龟缩在家,无能狂怒的样子。



干着这些自欺欺人的事情,徒留笑话罢了。

八百多条打分时,1.9左右。一千条就已经回到2.4了。

要知道全球发行的电影,评论基本上都是几万条。你又能刷多少?

我在庆余年被刷低分时,曾说过:

网络是有记忆的,就算过了多年,都无所遁形。

更不要说,那些确凿的愚蠢行为。

“数据异常的一星”只会成为某些人愚蠢行为的证据,供人耻笑。

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轻者便是自轻。—— 《增广贤文·下集》


最后刷一波,观看了首映的部分评价。

Insider 记者: 《花木兰》是一部超棒的超级英雄电影吗?我觉得是。木兰能越过屋顶、飞檐走壁、弯弓射箭,她是一个厉害人物。电影提醒着你:要忠于真正的自我,小女孩们将会崇拜刘亦菲。

GeeksOfDoom 影评人: 最棒的迪士尼经典动画改编真人电影之一,将女性力量的主题和动画版经典场景做了当代化的改编,以此将动画版和《木兰辞》发扬光大。同时,摄影和战斗场景十分出色,也颇有武侠遗风。

Mashable 娱乐记者: 新版《花木兰》舍弃了很多老版的东西,但也给了更多新东西。一个动作戏很棒、有幽默有情感的故事,不少致敬1998年动画版的瞬间散落其中。

Mashable 娱乐编辑: 是《灰姑娘》之后,最棒的迪士尼重制真人电影——我连片尾曲都没放过。

Slashfilm 创办人: 我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喜欢真人版《花木兰》,非常壮观,动作戏激动人心,它力求在深度和美感上达到你意想不到的高度。

《花木兰》未公映,大量恶评的人是蠢是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