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局,一女同時見兩男,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啊?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定義“相親”這個詞的,通常來說可能就是介紹人將雙方的大致情況有個瞭解,比如年齡、相貌、身高、職業、籍貫、收入(可能會有)、家庭情況(可能會有)等等,然後你們見面,或者現在好像更多的都是先加微信?至於之後怎麼樣就看你倆的造化吧。

介紹人可能是爸媽、爸媽再委託他們的朋友、親戚、親戚再通過他們的人脈網絡、你的朋友……當你見到相親對象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你自己在介紹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貨色了~~

相親局,一女同時見兩男,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啊?

我要講的這段經歷呢,不能叫名副其實的相親,因為在赴約之前,我連對方是誰都不知道。

那還是在2015年12月,臨近聖誕節的一個日子,可能是21號或者是22號,記不清了,我舅白天突然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我們公司(著名的證券公司)晚上有一個小型聚會,你一起來吧,我司也有不錯的小夥子,都是美國留學回來的,你也認識一下,就當交個朋友。我一開始是抗拒的,不去不去。然後我舅把我媽搬出來了,說:哎呀,你媽也總是委託我給你介紹男朋友呀,一直沒機會,這不正好有這個機會嘛,見一見嘛。後來被他軟磨硬泡,於是答應晚上去赴這個一聽上去就很尷尬的局。

晚餐定在了外灘源的一家米其林二星的粵菜館(2015年還沒有被評為米其林二星,但打開大眾點評一看就很高端很貴的樣子),我又瞅了瞅自己,完了,今天妝也沒化,衣服也沒好好穿(就穿了一件很普通的毛衣+一條小黑裙),感覺自己弱爆了。

相親局,一女同時見兩男,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啊?

按照約定的時間,我到了,但是我舅,突然來不了了,說他同事也是他的好朋友會帶兩個男生過來。瓦特???我黑人問號臉,是親舅嗎??還沒來得及反應,迎面走來三個西裝革履的男士(一個大叔+兩個年輕小夥子),確認了下眼神,禮貌性地互相寒暄了幾句,然後男生們開始點菜。大叔見我們有點尷尬,於是開始介紹起這兩個男生的工作,這個是做投資的,那個是做啥的,然後他們很自然地問我是做什麼工作的,因為都不是一個圈子的,加上我的工作比較有趣,立刻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於是我感覺像個銷售一樣,滔滔不絕地安利起我司的郵輪產品。。。

整個飯局上,聊的基本都是工作,他們做金融的那套,我反正是壓根沒聽懂(可能也是因為聽著聽著我就出戲了,已經開小差了……)。

好不容易飯吃完了,可以回家了,男生A說要開車把領導送回家,大叔跟男生B說:那你把人家女生送回家吧。我說不用不用,自己打車回去就好了,男生B覺得很不好意思,就說我送你吧,於是在Uber上叫了個車(那個時候還有Uber)。

我倆於是在路口等車,因為臨近聖誕節,外灘那邊總有很多賣花的阿姨,正好看到我們這一男一女,阿姨覺得商機來了,就跑到我們面前,把花硬是要塞到我手上,說:姑娘,這個花送給你!我說:不要不要。跟阿姨來來回回推脫了幾次,男生B在旁邊有點尷尬,然後跟阿姨說:多少錢?最後才把阿姨支走。我非常非常尷尬地拿著玫瑰花,我用餘光也能感受到我旁邊的男生有多尷尬。

相親局,一女同時見兩男,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啊?

這還沒完,亮點來了!前面有說到男生A開車送領導回家嘛,就在我拿著花等車來的時候,男生A的車正好從我們身邊開過,坐在副駕駛上的領導大叔還把車窗搖了下來,意味深長地看了我們兩眼,然後說了聲再見,揚長而去。我和男生B面面相覷,兩個人的內心OS一定都是:完了!一定是誤會什麼了!

後來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能猜到了,這種尷尬的局面上認識的,怎麼能擦出火花啊?一個女生同時見兩個男生,這兩個男生還是同事、好朋友,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啊!而且那時因為年紀小,確實還是挺排斥通過這種以相親為目的的方式去認識新的男生的。也有朋友跟我說:“二十出頭的時候無比抗拒相親,現在到三十了已無親可相了。多認識一些人,也沒什麼壞處吧。”

相親局,一女同時見兩男,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啊?

說到底,相親其實是一個雜糅了家庭、愛情、社會文化等多種元素的複雜話題……所以大家對於相親的態度總是十分矛盾,有時不單單是為了自己,也要顧及家人的感情。

但父母的願望其實也很簡單。在電影《剩者為王》中,金士傑飾演的父親就說過這樣一段話:“她不應該為父母親結婚、不應該在外面聽什麼風言風語,聽多了就想著要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去結婚。

相親局,一女同時見兩男,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啊?

從數據來看,大多數人最後能找到的對象,都跟自己的條件差不多。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

人瞭解自己永遠是最難的,這個自知之明包括:

外在,知道自己的位置。內在,知道自己的核心需求。

你想遇見什麼樣的人,得先變成能和ta匹配的人。

但無論你現在是單身還是結婚,終究是為了幸福。想結婚的人結婚,想單身的人單身,想離婚的人離婚,不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這才是一個良性的社會吧。

相親局,一女同時見兩男,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