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低,為什麼還有人去存款呢?

都說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低,為什麼還有人去存款呢?

可以這樣說,無論理財產品或其他投資理財方式有多好,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始終還是有的,這不僅僅與他們的習慣和風險偏好有關,還與他們的年齡和操作技能有關,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

儘管現在投資理財渠道眾多,產品線也非常豐富,但隨著收益率的提高,風險也有所增大,這是共識,但這對厭惡風險的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卻不一定能接受。曾經的一件標誌性事件,可能有人記憶猶新。自從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後,官方正式宣佈保本型理財產品將於2020年底之前逐步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也就說理財產品將徹底打破剛性兌付,銀行不再承諾兜底,只履行代客理財職責,把投資風險交給了投資人。

都說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低,為什麼還有人去存款呢?

當時按照理論邏輯預測,理財市場產品90%以上都是中低風險產品,兌付率高,且預期收益率也普遍高於同期銀行定存,一定不會對投資者產生多大分流。然而,實際情況是,去年全國住戶存款餘額達到72.44萬億,實現了10%的增幅,而理財產品總規模和收入卻出現收縮狀態。由此至少可以說明一點,厭惡風險的保守型投資者確實有明顯迴流到銀行的跡象。

同時,去銀行定存的客群中,儲戶年齡普遍較大,因為年齡較大,對於其他投資也就會有很多侷限性。比如長期和銀行打交道,經常存定期存款,不僅積累了財富,而且任何時候都可以安全取出本息,毫無擔心,也就產生了信賴;其次,因為年齡大,金融理財知識一般比較欠缺,或基本沒有,同時也缺乏操作技能,比如各類理財平臺一般通過互聯網或移動終端實現遠程交易,不僅操作難度大,無紙質憑證很虛擬化,而且一旦操作失誤或被騙,問題反而更加嚴重,這種現象在縣域鄉鎮地區反應更加明顯。因此,我們認為,老年朋友選擇銀行定存是非常適合的。

都說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低,為什麼還有人去存款呢?

當然,時至今日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也不是想象的那麼低。比如在城商行和農商行中,1年期定存利率也在2.3%左右,寶寶類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也不過如此;封閉式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3.5-4.5%區間,而大額存單利率也可以達到4.3%,差距並不大,但後者安全性顯然高的多,而理財產品雖然收益率較高,但不能提前贖回,收益浮動,也存在短板。

同時,銀行定存也在不斷創新,不能老拿傳統定存說事,比如創新型智能存款,隨存隨取型現金管理產品利率也達到了3.8-4%,固定期限型5年期利率高達5.8%,恐怕超過大多數理財產品收益率吧,而且還是標準銀行存款,保本保息,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綜合性價比也不賴吧?投資理財產品之所以渠道眾多,品種各異,目的還是為了迎合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口味。銀行定期存款作為信貸資金重要來源之一,當其受到市場擠壓時,必然會帶來改革和創新,這不僅有利於各家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也有利於儲戶利益,這就是市場競爭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