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之生命的意义


《自卑与超越》之生命的意义

01

从认知训练营的朋友那儿了解到这本书,迫不及待地买回来翻看。

这本书主要讨论自卑的来源,寻求超越自我的方法。

这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心理学著作。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自我心理学之父,也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

每个大师都有一套逻辑自洽的理论,解释自己,解释心理,解释社会,解释人类。

阿德勒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了归属感与融入渴望,创造性自我,自卑情结与补偿,早期经验、出生顺序和家庭构成等对心理的影响,引领心理学进入了现代阶段。

全书共231页,通俗易懂的翻译手法,虽然是早期的心理学理论,但内容与价值对我们现代人而言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花了三天时间略读一遍,之后又开始细细品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常读常新,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与感悟。


《自卑与超越》之生命的意义

02

开篇初始,阿德勒为我们阐述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命题,而哲学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枯燥无聊的。

所以我在阅读时遵从了译者的建议,快速地略读了前两章的内容,直到整本书读完,才又返回来重新领悟生命的意义这一伟大的哲学命题。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衣食无忧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人与人的链接与合作中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寻找生命的意义,而这也正是打开未来与未知世界的钥匙。

《自卑与超越》之生命的意义

03

“人活在意义的世界里”,一个人无法脱离现实世界而单独存在,更无法脱离现实世界妄谈意义这件事。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关注个人的身心成长,关注一个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更关注如何让一个误入歧途的人从对意义的错误解读中走出来,回归正常的人生轨道。

因为“意义的世界就是谬误的世界”,每个人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人与事,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没有绝对的客观与真实,所有的意义都是通过我们的所思所想赋予的。

《自卑与超越》之生命的意义

在孩童时代,我们就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解读。长大成人后,我们以最初的解读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生活。

比如童年生活不幸的孩子,在成家后,有些人会把曾经的经历作为教训,让孩子避免遭遇自己曾经遇到的困境;有些人会对孩子抱怨“我那么苦的生活都熬过来了,为什么你就不行”。

还有些人,会因此放纵自己的行为,觉得曾经的苦难,应该受到社会和周围人的弥补与报偿,他会自我安慰地原谅自己在生活中犯的错误。

《自卑与超越》之生命的意义

不同的解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方向。“我们赋予经历以意义,并决定自己的命运。”

而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源于童年时期原生家庭与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童年生活的遭遇直接影响了他对生活、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也直接决定了他如今对待现实世界的态度与行为。

所以如果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事风格,首先就要改变他对以往生活的认知与解读。


《自卑与超越》之生命的意义

04

人生由自我的选择和奋斗所决定。

我们有选择的权力和自由,选择一个长期的人生目标,选择一件对自己、对他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在给予中收获自我饱满的人生状态。

“我们可以创造全新的自己,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能做到。”

阿德勒的鼓励送给自己,也送给每一位用心行走在漫长人生路上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