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画戟,日本的十文字枪和长枪比优势在哪里?

薛程峰


戟在形制上分为,单刃戟和双刃戟。单刃戟又称青龙戟,使用的典型代表为三国时期的典韦;双刃戟又称方天戟,方天戟增加镂刻的花纹就被称作“方天画戟”,典型的使用代表为吕布、薛仁贵。(青龙戟和方天画戟图,唯一的区别是青龙戟单刃,方天画戟是双刃)

日本的十文字枪,也是“枪”加“刃”的变种,在枪头后端增加了十字侧刃,并非日本的原创,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日本的真田幸村使用它而闻名日本武术界,真田幸村日本战国名将,阵亡于1615年,有“日本第一兵”的称号。他使用十文字枪在对阵德川家康时,砍到了德川家康的主帅大旗。虽然震动了德川家康的军队,但也失去了德川家康这个目标人物,最终力竭战死。

冷兵器时代,方天画戟、十文字枪经过无数战争的磨合,这两中冷兵器基本上被正规军队所弃用。方天画戟大约在唐朝时期逐渐被正规军队所淘汰,至于日本的十文字枪在日本正规军队中配置的比例也比较少,在新的热兵器和更便捷的冷兵器出现后,也被淘汰。(十文字枪和钩镰枪对比图,左为中国古代钩镰枪,右为日本十文字枪,其实都是镰枪的变种而已)

方天画戟、十文字枪与长枪比较有哪些优劣?

从方天画戟和十文字枪的形制上来看,比普通的长枪多了零部件,也就是多了重量。在古代,这两种冷兵器属于偏“重武器”,对使用这样冷兵器的人个人条件要求比较高。

方天画戟和十文字枪相对于长枪的优势。

第一,方天画戟和十文字枪的功能多。

相对于普通的长枪,方天画戟、十文字枪还可以砍、勾、啄等,增加的武器附件的作用。

第二,使用方天画戟和十文字枪是力量与技巧的结合

方天画戟和十文字枪比较重,因此可以和战场上的重型冷兵器进行对抗,譬如铁锤、金瓜等;也可以和轻便灵活的长枪、矛对抗,主要是用技巧战胜长枪等轻便冷兵器的速度。

其实军队普通士兵逐渐淘汰方天画戟、十文字枪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这也就是这两种武器的缺点所在。

第一,武器偏重,对使用人要求高。

不管是方天画戟,还是十文字枪,不可避免的是偏重,这要求使用必须身强体壮,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要小看武器的重量,一旦偏重,在长时间的对抗中会很快消耗掉士兵的力量,然后被对方消灭。

一般方天画戟、十文字枪都是将领或者特殊的军队团体使用。中国历史上方天画戟在魏晋到唐朝之前普遍配置军队,此后逐渐淘汰。至于日本的十文字枪也没有见到大规模配置历史上日本的军队。(真田幸村使用十文字枪形象图)

从不配置大规模军队的来看,方天画戟、十文字枪是典型的个人型冷兵器。冷兵器战争的历史经验,领兵的将领们在唐朝之后逐渐淘汰,不再大规模配置。

第二,训练时间较长。

方天画戟、十文字枪功能比较多,则必然使得使用者训练的时间较长,只有熟练掌握了武器使用的技能,才能发挥这种武器的功能。

因此我们在历史或者小说演义中,方天画戟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很多著名的武将使用过它。三国时期的吕布、唐朝的薛仁贵这两个人物都使用方天画戟,这就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方天画戟应该是军队中常备的武器,其实未必。日本的十文字枪也是因为日本战国“第一兵”真田幸村使用而闻名日本。(吕布使用方天画戟形象图)

唐朝之后,戟这种冷兵器开始进入皇室的仪仗队中了,成为了摆设,普通士兵一般不会使用这种冷兵器了。日本的十文字枪也是如此。

欧洲的戟为何被淘汰?

欧洲的冷兵器戟是枪和斧的结合体,比较典型的代表是“瑞士长戟”。从欧洲戟诞生之后就不是军队配置的主流,只是辅助长矛的辅助性冷兵器。

随着对冷兵器战术的熟练,很多冷兵器代替戟这种武器。主要原因是刺刀和燧发枪的发明,欧洲戟被军队除名了。


方天画戟、十文字枪对使用者要求过高,又偏重,阻碍了这两种冷兵器在军队中的广泛使用,反观普通长枪的军队使用寿命相当长。


穿越再现彼岸


方天画戟前有枪头,两侧有双刃,技巧上,方天画戟可以用来刺、劈、削、勾等动作,相较于枪,戟的战斗方式更加的多变。

戟又分为单刃戟和双刃戟,双刃戟加上镂空花纹就是吕奉先所使的方天画戟,方天画戟的重量较大,所用之人,无不都是猛士。

单刃戟一般较短,重量也轻些,适合成对使用如有古之恶来之称的典韦。

古日本的十文字刀,上有枪头,两侧是如倒羊角般的双钩,善刺、勾,战斗技巧不如方天画戟多变,但胜在重量轻,可以大规模装备。

长枪,在古中国被誉为百兵之王,古人云:月棍、年刀、一辈子枪,枪的进攻方式以刺为主,但其较长的枪杆可以用来扫,枪尾可以用来捣。

以上是这三种兵器的特点和进攻方式,如有遗漏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总结:兵器的使用在于人,兵器是我们手足的延伸,只有自身强大,配合上称手的兵器才可以变得更强大







45米的大刀断了


加大伤害面积


分享到:


相關文章: